本文首發(fā)于:行者AI
1956年是尔,美國漢諾斯小鎮(zhèn)寧靜的達特茅斯學院,約翰·麥卡錫、馬文·閔斯基呜达、克勞德·香農等學者聚在一起唆貌,共同討論著機器模擬智能的一系列問題滑潘。他們討論了很久,始終沒有達成共識锨咙,卻為討論內容起了一個名字:人工智能语卤。自此,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粹舵,1956年也就成為了人工智能元年钮孵。
1. 大會之前
關于人工智能的緣起,在達特茅斯會議前眼滤,我們必須要提到一個人——圖靈巴席。
1950年,圖靈發(fā)表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 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诅需,提出并嘗試回答“機器能否思考”這一關鍵問題漾唉。
圖靈詳細介紹了一種名為“模仿游戲”(The Imitation Game)的測試方法,也就是我們后來更為熟悉的圖靈測試堰塌。根據《艾倫·圖靈傳》中的介紹赵刑,圖靈設想了一種游戲:房間中有一男一女,房間外的人向房間內的男女提問场刑,里面的兩個人只能以寫字的方式回答問題般此,然后請房間外的人猜測, 哪一位回答者是女人牵现。注意铐懊,在這一測試中,男人可以欺騙猜測者施籍,讓外面的人以為自己是女人居扒,女人則要努力讓猜測者相信自己。而將這一男一女換成人與計算機丑慎,如果猜測者無法根據回答判斷哪個是人喜喂,哪個是計算機,那么可以判斷計算機具有人類智能竿裂。
1952年玉吁,圖靈在一場BBC廣播中,提出一個新的更為具體的想法:讓計算機來冒充人腻异,如果判斷正確的人不足70%进副,也就是超過30%的人誤認為與自己說話的是人而不是計算機,那么可以判斷計算機具有人類智能悔常。
圖靈測試自誕生來產生了巨大影響影斑,圖靈獎被稱為“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圖靈也被冠以“人工智能之父”的稱號机打。
2. 達特茅斯會議
人工智能的起源公認為是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矫户,這次大會標志著“人工智能”這一概念的誕生。先介紹下本次大會的關鍵學者残邀。
會議的主要發(fā)起人——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皆辽,計算科學家柑蛇、認知科學家,也是他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驱闷。麥卡錫對于人工智能的興趣始于1948年參加的一個名為“腦行為機制”的討論會耻台,會上,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提出的自復制自動機(可以復制自身的機器)激起麥卡錫的好奇空另,自此開始嘗試在計算機上模擬智能盆耽。達特茅斯會議前后,麥卡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計算機下棋痹换。
另一位積極的參與者是當時在哈佛大學的明斯基(Marvin Minsky征字,1969年圖靈獎獲得者),他的老師塔克(Albert Tucker)多年來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主任娇豫,主要研究非線性規(guī)劃和博弈論。1951年畅厢,明斯基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神經網絡模擬器Snare冯痢。在Snare的基礎上,明斯基解決了“使機器能基于對過去行為的知識框杜,預測當前行為的結果”這一問題浦楣,并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Neural Nets and the Brain Model Problem》。
塞弗里奇(Oliver Selfridge)咪辱,模式識別的奠基人振劳,后來領導了MAC項目,這個項目后被分為計算機科學實驗室與人工智能實驗室油狂,又合并為麻省理工學院最大的實驗室MIT CSAIL历恐。
另外兩位重量級參與者是紐厄爾(Allen Newell)和西蒙(Herbert Simon),這兩位學者后來共享了1975年的圖靈獎专筷。
紐厄爾在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碩士畢業(yè)后弱贼,加入了美國著名的蘭德公司,并結識了西蒙磷蛹,開始了他們一生的合作吮旅。紐厄爾和西蒙提出了物理符號系統假設,簡單的說就是:智能是對符號的操作味咳,最原始的符號對應于物理客體庇勃。這一假設與西蒙提出的有限合理性原理成為人工智能三大學派之一——符號主義的主要依據。后來槽驶,他們與珀里思(Alan Perlis责嚷,第一屆圖靈獎獲得者)共創(chuàng)了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系。
最后捺檬,信息論的創(chuàng)始人香農(Claude Shannon)再层,他比其他幾位年長10歲左右贸铜,當時已經是貝爾實驗室的大佬。1950年聂受,香農發(fā)表論文《Programming a computer for playing chess》蒿秦,為計算機下棋奠定了理論基礎。
除上述學者外蛋济,IBM的塞繆爾(Arthur Samuel)棍鳖,達特茅斯的摩爾(Trenchard More)、算法概率論的創(chuàng)始人所羅門諾夫(Ray Solomonoff)等學者也參與了這次會議碗旅。
1953年夏天渡处,麥卡錫和明斯基都在貝爾實驗室為香農打工。香農當時在研究圖靈機及是否可以用圖靈機作為智能活動的理論基礎祟辟,但是麥卡錫只對計算機實現智能感興趣医瘫。由于與香農研究方向上的不同加上麥卡錫認為香農在一些時候過于理論,所以麥卡錫與IBM第一代通用機701的主設計師羅切斯特(Nathaniel Rochester)計劃搞一次活動旧困,主要討論機器模擬智能醇份,并說動香農與明斯基共同寫了一個項目建議書以尋求活動資助。
麥卡錫給這個活動起了一個名字:人工智能夏季研討會(Summer Research Project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吼具。
會議的主要議題有以下7個方面:
- 自動計算機(自動指可編程)
- 如何為計算機編程僚纷,使其能夠使用語言
- 神經網絡
- 計算規(guī)模理論
- 自我改進(指機械學習)
- 抽象
- 隨機性與創(chuàng)造性
達特茅斯研討會進行了兩個月,其中拗盒,紐厄爾和西蒙公布的程序“邏輯理論家”(Logic Theorist)引起參會者極大的興趣怖竭,這個程序模擬人證明符號邏輯定理的思維活動,并成功證明了《數學原理》第2章52個定理中的38個定理陡蝇,被認為是用計算機探討人類智力活動的第一個真正成果痊臭,也是圖靈關于機器可以具有智能這一論斷的第一個實際證明。此外毅整,邏輯理論家開創(chuàng)了機器定理證明這一新的學科領域趣兄。
最后補充一下,在達特茅斯會議期間悼嫉,“人工智能”這一詞雖然被提出艇潭,但并沒有獲得大家的完全認可,尤其是紐厄爾和西蒙戏蔑,他們的研究在某種意義上偏向于功能學派蹋凝,他們更主張用“復雜信息處理”這個詞。"人工智能"一詞真正被學界接受要到1965年总棵,德雷弗斯(Hubert Dreyfus)發(fā)表了著名的《煉金術與人工智能》報告鳍寂,這一報告對當時人工智能的研究提出質疑,意圖說明這些研究是沒有基礎的無用功情龄。由于報告標題與內容過于大膽迄汛,最初蘭德公司僅以備忘錄的方式發(fā)布了油印版捍壤,直至1967年,蘭德公司才正式發(fā)布了這一報告的印刷版鞍爱。該報告后來成為蘭德公司銷量最高的報告之一鹃觉,在AI學者中廣為流傳,關于這一報告的具體影響睹逃,我們將在之后的文章中為大家進行更為詳細的介紹盗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