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系統(tǒng)打卡進(jìn)度:
1000-447
1.睡前安寧/午間靜謐/清晨喚醒
2.二十年記錄本雙啟動:2022~2043
3. 每日千字文輸出系統(tǒng)(第一階段1000天)
每周一賞:老子/孔子/莊子/菜根譚
1《菜根譚》
第四則
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
智械機(jī)巧,不知者為高九孩,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
2《莊子》
且蜩與學(xué)鳩笑之曰〔1〕:“我決起而飛〔2〕饵逐,搶榆枋〔3〕劲阎,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4〕刨沦?”適莽蒼者〔5〕诗宣,三飡而反,腹猶果然〔6〕想诅;適百里者召庞,宿舂糧〔7〕;適千里者来破,三月聚糧篮灼。之二蟲又何知!
〔1〕蜩(tiáo):蟬徘禁。學(xué)鳩:小斑鳩诅诱。〔2〕決起:疾速而起送朱,奮起娘荡「膳裕〔3〕搶(qiāng):沖,撞炮沐。枋:檀樹争群。〔4〕奚以:何以大年。之:往换薄。為:句末語氣詞∠式洌〔5〕適:往专控,到。莽蒼:郊野的蒼茫景色遏餐,代指郊外伦腐。〔6〕果然:吃飽的樣子失都“啬ⅲ〔7〕宿舂糧:即“舂宿糧”,舂搗一宿之糧粹庞,準(zhǔn)備過夜的吃食咳焚。
【譯文】蜩和學(xué)鳩譏笑大鵬說:“我們從地面疾速飛起,碰上榆樹庞溜、檀樹的枝條就停下來革半,有時飛不上去,就落到地面罷了流码,何必要飛上九萬里高空前往南海呢又官?”到郊野去,只需攜帶三頓飯食漫试,回來后還是飽飽的六敬;去百里以外的地方,就要準(zhǔn)備過夜的糧食驾荣;去千里以外的地方外构,那就要預(yù)備三個月的口糧。這兩只小蟲小鳥又怎么會知道播掷!
3《論語》
學(xué)而第一
11.2 有子曰〖1〗:“其為人也孝弟〖2〗审编,而好犯上者〖3〗,鮮矣〖4〗歧匈;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垒酬,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5〗,本立而道生〖6〗伤溉。孝弟也者般码,其為仁之本與〖7〗!”
【注釋】〖1〗有子:魯國人,名若乱顾,孔子的弟子板祝。他的面貌很像孔子,所以孔子死后走净,孔門弟子一度“相與共立為師券时,師之如夫子時也”。在《論語》中伏伯,對孔子的弟子一般都稱字橘洞,唯獨(dú)對有若和曾參特稱為“子”,因此有人認(rèn)為《論語》可能是他們兩人的弟子所編集的说搅≌ㄔ妫〖2〗其:語助詞,表示虛擬或猜度弄唧。弟(tì替):同“悌”适肠,敬愛兄長『蛞〖3〗好(hào耗):喜好侯养。〖4〗鮮(xiǎn顯):少澄干」淇〖5〗務(wù):致力于。本:根本麸俘、基礎(chǔ)辩稽。〖6〗道:事物的基本道理疾掰÷в〖7〗為:實行徐紧、做静檬。與:同“歟”,感嘆詞并级。
【譯文】
有子說:“為人孝順悌愛而喜好冒犯在上者的拂檩,很少見;不喜好冒犯在上者而喜好作亂的人嘲碧,還從未有過稻励。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確立了,事物的基本道理就形成了望抽。孝順悌愛大概是實行仁的根本要點吧!”
4《道德經(jīng)》
第三章
圣人之治加矛,無為而治
不尚[1]賢,使民不爭煤篙。
不貴[2]難得之貨[3]斟览,使民不為盜。
不見[4]可欲[5]辑奈,使民心不亂苛茂。
是以圣人之治,
虛其心鸠窗,實其腹妓羊,弱其志,強(qiáng)其骨稍计,
常使民無知[6]無欲[7]躁绸,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臣嚣,則無不治涨颜。注釋
[1]尚:崇尚,尊崇茧球。
[2]貴:動詞庭瑰,以之為貴,重視抢埋,珍貴弹灭。
[3]貨:財物。
[4]見(xiàn):動詞揪垄,使之看見穷吮,顯示,炫耀饥努。
[5]可欲:能引發(fā)欲望的東西捡鱼。
[6]無知:沒有奸巧之心。
[7]無欲:沒有非分之想酷愧。譯文
不崇尚賢德才能之人驾诈,使百姓不因此相爭。
不以難得稀有之物為珍寶溶浴,使百姓不因此而做偷盜之事乍迄。
不炫耀能引發(fā)欲望的財物,使民心不為此受到迷亂士败。
所以圣人治理政事闯两,
會凈化人民的心靈,滿足其溫飽,削弱其爭名奪利之心漾狼,強(qiáng)健其筋骨體魄重慢,
使百姓無奸巧之心,無非分之想逊躁,內(nèi)心純凈淡泊伤锚,
使那些爭名奪利的“智巧”之人不敢為非作歹。
所以圣人治世志衣,按照“無為”的原則來做事屯援,那么天下也就沒有什么治理不好的了。
《古文觀止》
上冊
卷一
左傳《左傳》成書于戰(zhàn)國初年念脯,原名《左氏春秋》狞洋,到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為的是強(qiáng)調(diào)它是解釋《春秋》的著作绿店,至于《左傳》是否真為“解經(jīng)之作”吉懊,從古至今論爭紛紜,現(xiàn)代學(xué)者傾向于認(rèn)為它是一部獨(dú)立的史書假勿〗杷裕《左傳》用編年體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至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二百五十四年間的史事,是一部圍繞“爭霸”這一春秋時期的中心事件转培,記述以爭霸強(qiáng)國為主恶导,以與這些強(qiáng)國發(fā)生各種關(guān)系的諸侯國為輔的“世界史”;是全面反映當(dāng)時并存的各種文化及其交流融合浸须,展現(xiàn)中華民族的主體形成時期面貌的“文化史”惨寿。《左傳》具有明顯的重德崇禮的儒家思想特征删窒,但它的“崇霸”思想?yún)s與儒家的“尊王”大相徑庭裂垦,所以被論定為“儒家別派”。其批判性以及它的民本思想肌索,在“君權(quán)神授”的思想背景下尤為難得蕉拢。《左傳》最主要的文學(xué)成就是突破了言事相分的古史記錄方式诚亚,做到了言事相融而均衡晕换,使中國古代歷史散文創(chuàng)作達(dá)到了新的高度,并為其提供了新的創(chuàng)作模式亡电,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届巩,《左傳》才一直被認(rèn)為是中國古代散文的一大源頭硅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