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傾向于接受事情原本的樣子,而不是引導親密關系走向更為健康的狀態(tài)铁追。我們總是認為自己是被對方的性格所束縛俏蛮,但其實更有可能的情況是,我們還沒有想清楚自己真正想從這段關系中得到什么挠说。我們的默認狀態(tài)是被動做出反應,而不是引領這段關系的發(fā)展愿题。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教導孩子不要疑惑损俭、乖乖聽話,你可能被規(guī)訓得在人際關系中過于被動潘酗。但如果你總是等待對方來猜測自己的需求杆兵,關系就很容易出現裂痕。與其為對方的不敏感而感到煩惱仔夺,不如告訴他你想讓他做什么琐脏,你希望他做出怎樣的回答。
即使你與周圍的人并沒有什么共同點缸兔、他們也不會關注你的感受和需求日裙,你依然可以成為關系的引導者。
關系的引導者非常清楚自己想要得到怎樣的對待惰蜜,以及如何讓自己從種種關系中得到滋養(yǎng)昂拂。他們要求得到他人的尊重,比如對方禮貌的對待蝎抽,或是用禮貌而非羞辱的方式提出不同意見政钟。
關系引導者甚至可以更進一步路克,為這段關系如何為雙方帶來更多價值出謀劃策樟结。例如,有些人邊界感不強精算,令你感到困擾瓢宦。這時你便可以對他們提出要求,“請你在來之前給我打個電話灰羽,看看我是不是有時間”驮履。你也可以通過分享良好關系中的一些好的做法來引導關系的走向鱼辙,“雙方都準備好再見面,氣氛會更好”玫镐。
如果有人侵犯了你設立的邊界倒戏,這是他第一次告訴你,他沒有認真對待你的邊界恐似。如果他之后仍然我行我素杜跷,他就需要你的引導才能做出令人滿意的行為。
除了設立邊界矫夷,有時候對方就是對你很糟糕葛闷,或者因為一些并非真實的事情來指責你。在這些時候双藕,關系引導者會引導關系向前發(fā)展淑趾,而不會做出傷害雙方關系致其無法修復的行為。例如忧陪,如果有人惡意揣測你扣泊,那么你可以說“我并不是這個意思”,然后進一步引導這段關系嘶摊,“在假設最糟糕的情況之前旷赖,讓我們彼此再來確認一下事實”。
由于父母習慣于自己的權威身份更卒,因此往往要由成年子女來引導等孵,雙方才能走向一種更為平等、彼此尊重的成人關系蹂空。例如俯萌,當父母試圖干涉你或者隨意提供建議時,你可以說:“你說的是一個好主意上枕,但是對我來說咐熙,自己把這件事考慮清楚很重要”嫫迹”如果父母生氣了棋恼,說了難聽的話,作為關系引導者锈玉,你可以說:“我希望你能夠控制一下自己爪飘。我們現在都是成年人了。你這樣跟我說話拉背,我們怎能建立良好的關系呢师崎?”
關系引導的最終目標不是僅僅維護自己的利益,還包括提醒雙方這段關系的價值——這可以激勵你們彼此尊重椅棺。
在一段關系中犁罩,你只有兩種選擇齐蔽,要么引導,要么跟隨床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