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采薇圖》所表達的故國之思
雷家林
宋代南渡的畫人與南渡的詩人一樣纵柿,有北定中原的雄心又有現(xiàn)實嚴酷而退隱失落的矛盾心理,南渡后李唐畫了《采薇圖》启绰、《晉文公復(fù)國》昂儒、《胡笳十八拍》等作品,寄意遙深委可,但更多的是《清溪漁隱圖》那種漁樵煙雨渊跋,山色空朦,水墨淋漓之類作品着倾,寫盡失意惆悵之余的淡定心境拾酝。強過隔江猶畫胭脂色的畫人。
有的藝術(shù)品能夠讓人開心浪漫卡者,或者快樂蒿囤,主要是內(nèi)容與形式而言,如果多買胭脂畫牡丹或美人圖崇决,當然會有眾多的欣賞者材诽,但總有一些嚴肅深沉的作品,李唐的《采薇圖》便是這種有思想內(nèi)含的畫作恒傻,表達畫者南渡后的憂愁惆悵心理脸侥,歷史上的伯夷叔齊對于改朝換代是采取抵觸情緒的,實際上歷代的城頭變幻大王旗時碌冶,有人歸順湿痢,有人隱居,有人歸天,成為一個十分正常的保留節(jié)目譬重。
圖中的兩高士處險絕的懸崖峭壁拒逮,隨意坐在一塊平緩的巖石上,上有幾株古樹護持臀规,一竹器容具是其采野菜的工具置于巖上滩援,巖下遠處有溪流回環(huán),所謂“江流曲似九回腸”吧塔嬉,表達畫中主角的心理玩徊。高士所背靠的峭壁之用大劈斧皴法,呈現(xiàn)出的巖石肌理谨究,借以表達畫中主角的堅毅與沉著恩袱,白衣的伯夷叔齊用深沉的墨與色襯出亮度顯示其高潔之意。作為歷史上的悲劇人物胶哲,最終的結(jié)局不好畔塔,卻成為歷代遺民的精神寄托。
李唐那些雄渾的北國風光不再出現(xiàn)在畫面鸯屿,代之以失落的歷史往跡來抒發(fā)自己故國之思澈吨,有時靠畫畫生存都不重要了,只求心理的慰藉與平衡寄摆,當然除了心理失落所圖內(nèi)容變化外谅辣,所處的環(huán)境也改變其所繪的景致,江南煙雨成為主要描寫的對象婶恼,確實沒有雄渾的大山了桑阶,但情感也變得深沉細膩起來,這時的畫家是老了熙尉,不復(fù)有圖壯麗的激情联逻,而只有畫平緩優(yōu)美的一派江南搓扯,以圖放松自己检痰,借此來渲瀉心中淡淡的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