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小米讀了王健飛老師寫的《一次針對“時間”的恐怖襲擊》今魔。
原文
? ? ? 1894年2月15日下午,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公園附近發(fā)生了一場恐怖襲擊宽堆。一個26歲的法國男人穿過公園畜普,來到格林尼治天文臺的門口蛀序,引爆了他棕色手提袋中的一大盒炸藥纤控。一時間現(xiàn)場慘不忍睹,恐怖分子當場死亡碉纺。
? ? ? 沒有人知道他的確切動機是什么船万,但一些評論家推測,這場恐怖襲擊的目標是“時間”骨田。確切地說耿导,是在1884年確立了世界時的格林尼治天文臺。這個推測并非毫無來由态贤,在那個精確時間體系剛剛被發(fā)明出來的年代舱呻,不少進入現(xiàn)代社會的國家都爆發(fā)了針對時間,或者說針對時鐘的恐怖襲擊悠汽。理由很簡單箱吕,人們對精確的時間感到憤怒。
? ? ? 作為一個21世紀的讀者柿冲,你可能感到奇怪茬高,甚至不能理解這種憤怒,事實上這恰恰說明了一點:時間已經(jīng)異化了你我假抄。
? ? ? 在現(xiàn)代時間體系被發(fā)明前的千百年間怎栽,人類的大多數(shù)社會活動丽猬,并不嚴格遵從時間來進行,而是與自然的運轉息息相關熏瞄。以農耕為例脚祟,二十四節(jié)氣并不嚴格指導農民什么時候該做什么,在幅員遼闊的古代中國强饮,因為地域間的差異以及年與年之間的氣候差異由桌,農民們必須觀察真實的自然跡象而非謹遵固定的歷法。學會看天胡陪,比死記硬背歷法對務農更有用處沥寥。
? ? ? 在古代,秋季并不一定從8月(立秋)開始柠座,它是由第一片黃葉來定義的邑雅;對正午的定義,則是“太陽位于頭頂妈经,沒有影子”的那個瞬間淮野。但隨著14世紀精確計時工具的發(fā)明,以及天文測量水平的提高吹泡,大多數(shù)社會生產和交際活動脫離了自然節(jié)律骤星,開始遵循人類定義的節(jié)奏進行。
? ? ? “時間”的發(fā)明爆哑,有助于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洞难,造福社會。我們無法想象在一個沒有精確時間體系的世界揭朝,該如何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队贱,因為幾乎一切生產活動,其底層都是一條被精確計時的流水線潭袱。但時間這種工具被發(fā)明出來之后柱嫌,最先被異化的卻是人類自己。
? ? ? 我們無法用時間來精確計算四季的流轉屯换,但是编丘,發(fā)明了時間以后,我們卻精確地對人進行行為上的管理彤悔。
? ? ? 標準化時間的推廣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過程嘉抓。
? ? ? 在時鐘發(fā)明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時間并不是統(tǒng)一的蜗巧,各地都采用自己的時間來達到與自然界更加貼合的狀態(tài)掌眠。比如,即便在同一個時區(qū)內幕屹,同一經(jīng)度上不同地點的落日時間都是不同的——一個山陰之處的小鎮(zhèn)蓝丙,可能與山峰另一側的城鎮(zhèn)在距離上并不足以導致顯著的時差级遭,但如果沒有強制的劃分,兩地的居民可能會遵循完全不同的時間渺尘,因為對山陰小鎮(zhèn)來說挫鸽,太陽在每天的正午才會出現(xiàn)。
? ? ? 歐洲最先使用標準化時間的是各大鐵路公司鸥跟,為保證列車時刻表的高效運轉丢郊,鐵路公司要求鐵路沿線市鎮(zhèn)采用國際標準化時間。其后医咨,標準化時間隨著鐵路在整個歐洲傳播開來枫匾,隨之帶來的憤怒,引發(fā)了前文提到的恐怖襲擊拟淮。
? ? 標準化時間的推廣過程干茉,就是對生活的異化過程。
? ? 最初很泊,我們日出而作角虫,日落而息;然后委造,我們有了精確的計時工具戳鹅,為協(xié)調整個社會的運轉,開始規(guī)定每天早上8點開始勞作昏兆,無論那時的天候是否適合勞作枫虏;再之后,我們有了標準化時間表爬虱,開始規(guī)定人必須按照時間表到達指定的地點模软,比如趕火車。
? ? 父母們一定對如下場景不陌生饮潦,那就是當孩子玩游戲或看電視時,如果你與他約定“再玩/看5分鐘”携狭,那往往是一個無效的約定继蜡。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種約定并不能被很好地履行逛腿。因為實際上我們玩游戲有“一局”之說稀并,看動畫片有“一集”之說,時間并不能規(guī)劃我們的一切生活单默。
? ? ? 再比如碘举,在午飯時間之前或之后吃午飯,是一種令人羞愧的職場行為搁廓,即便領導沒有提出批評引颈,這樣做的員工仍然會有一種壓力耕皮。我們將午餐時段規(guī)定為從中午12點開始,是因為大多數(shù)人會在這個時間感到饑餓蝙场。但在實際的現(xiàn)代生活中凌停,我們卻以12點來判斷是否該開始吃飯,而幾乎不考慮人們是否會提前或錯后感到饑餓售滤。
? ? 自精確計時工具被發(fā)明出來罚拟,人就成了被時間主宰的客體——我們掐著時間勞作,對著時間表追趕交通工具完箩,為了自律精確地限制娛樂生活——因此精確的時間與不精確的肉體(我們不是齒輪)之間的矛盾赐俗,會在現(xiàn)代生活的每一處表現(xiàn)出來。
(摘自新星出版社《讀庫2204》一書)
來源:《讀者》【點擊查看本文來源】
責任編輯:馬逸塵 王玉柱 張濤
【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