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梓申
聲明:文章禁止商業(yè)轉載稿存,個人轉載請注明作者
背景介紹:
村上春樹(1949-)笨篷,日本著名小說家,他29歲才開始寫作瓣履,33歲開始跑步率翅,跑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在跑步的生涯中袖迎,他經(jīng)歷許許多多的痛苦與磨練安聘,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刻,也有不論怎么努力成績也反而下滑的時刻瓢棒,也有厭倦跑步而轉移注意力去干別的事情的時刻浴韭,但是他自始至終都沒放棄跑步。這本書《當我談跑步時脯宿,我在談什么》就是他自己圍繞這“跑步”主題來敘述他的各種思緒念颈,以及他的哲學。
正文:
村上當初寫小說的初衷很簡單连霉,只想一心一意的寫一篇小說榴芳,連構思、筆跺撼、紙都沒有的時候就開始了窟感,甚至拒絕一邊經(jīng)營店鋪一邊寫作的方式,放棄掉經(jīng)營多年的店鋪歉井,并說:”無論做什么事情柿祈,都要全力以赴,否則不安心“哩至。
而他跑步躏嚎,也是為了輔助自己的寫作(寫作也要體力和專注力)。他認為寫小說是非常不健康的東西菩貌,因為要用文字去展現(xiàn)一個故事時卢佣,藏于人性中的”毒素“會一直跟作者交鋒,想梳理這些不健康的”毒素“箭阶,人們就應該要有健康的身體虚茶,就連不健全的靈魂也必須要有健全的肉體,所以他才通過常年跑步來打造出一個能與這種“毒素”抵抗的免疫系統(tǒng)——哪怕是一丁點也好仇参。
而為了打造這一套“免疫系統(tǒng)”嘹叫,村上這大煙筒還戒了煙,就因為“還想多跑一點冈敛,但無法一邊吸煙一邊跑步”自然而言的就戒了煙待笑。
他就是這么認真、執(zhí)拗抓谴,甚至極端暮蹂。
但是他沒有野心寞缝,他也不喜歡跟別人一決雌雄,他只想超越昨天的自己仰泻。所以荆陆,不管外界的人們如何稱贊、批評集侯,他都不以為意被啼。他覺得自己本身就是一份重要的資產,而心靈之所以受傷棠枉,便是為“自己”的獨立性而支付的代價浓体,所以村上一直主動的追求著孤立。
這種獨立性的“自我”總會伴隨著的孤立辈讶,會不知不覺中腐蝕心靈命浴,所以這也成為了他跑步的第二個緣由——不間斷的、物理性的運動身體來排除內心的孤絕感贱除,通過加負荷的方式讓肉體更多的去消耗生闲,比如遇到不爽的事情的時候,加大自己的運動量月幌,釋放自己碍讯,同時讓自己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有限的人類,多強化自己的肉體才能來抵抗這世界扯躺。
所以捉兴,他愛上跑步,從一個只能跑20分鐘就不行的人到現(xiàn)在每年定期參加馬拉松比賽(42.195公里)缅帘,甚至是超級馬拉松(100公里)轴术。這四分之一的世紀的跑步生涯中难衰,他肯定他的堅持跟意志力沒關聯(lián)钦无,他之所以喜歡長跑,只因為這符合他的性情盖袭,但也有許多特么不想跑步的時候失暂,這時他會自己逆回去問自己:
我現(xiàn)在作為一名小說家,以每天跑步一小時的代價可以換來自己喜歡的姿態(tài)去工作與生活鳄虱,不用早起晚歸弟塞、跟別人談業(yè)務、開無聊的會議等等拙已,干不干决记?
然后就全身充滿能量,系上鞋帶立馬就跑了…
而他跑步的過程中倍踪,腦子里也不會去思考特定的內容系宫,都是看見什么索昂、感受到什么就想什么,從沒有過正經(jīng)八百的在跑步時想事情扩借,他是為了獲得“空白”得跑步椒惨,腦子里浮現(xiàn)什么思緒,就接受什么潮罪。每次跑到終點也是“終于不用在跑了”的痛苦心情康谆,只是之后把這些痛苦忘得一干二凈般,又重新下定決心:“下次我要跑得更好”嫉到。
就是這么自虐沃暗。
但是這自虐的背后,卻是一種超越自身的表達方式:每日跑步就是自己生命線何恶,雖然痛苦描睦,但痛越能感受到自己活著的感覺,所以一停止导而,就難以活著忱叭。
這并不是機械性的重復,也不是儀式今艺,而是村上自身身體發(fā)出來的渴望:隨著他的年紀越來越大韵丑,訓練盡管越來越嚴格,成績也是依舊的下滑虚缎,但是身體依舊渴望繼續(xù)跑下去撵彻,這是他的職責。而時間也有它自己的職責实牡,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陌僵,而充足跑完這些,留著今后發(fā)掘意義创坞。
畢竟結束沒啥用碗短,就是給過程賦予意義。而村上题涨,依舊在奔跑的路上偎谁,直到最后,其意義纲堵,等時間來給予巡雨。
雜談:
其實看這本書,我挺感同身受的席函。
這不僅是自己的性格與村上有些相似外铐望,也有一些相似的運動經(jīng)歷。但我沒做到村上那樣,能為了想做一件事情正蛙,而多方位的對其進行打磨炕舵,并堅持了四分之一個世紀。
村上的做法看似有點極端跟畅,甚至自虐過頭咽筋。但這是我們外人的看法罷了,就像書中村上去問一個奧運會的長跑選手:”你會有不想跑步徊件、很累很煩躁的時候奸攻?“一般,答案還是那句:”廢話虱痕!經(jīng)常這樣睹耐。“
很多時候部翘,世界上很多東西并不是喜歡做才做的硝训,更多時候是迫不得已。同時也正因為認真對待與之享受這份迫不得已新思,在外人看來就慢慢變成痛苦的家伙窖梁。
就像讀書一樣。
讀書很辛苦夹囚,要輸入還要輸出纵刘,但是習慣后就感覺沒什么了,但是在不讀書的人眼里也只是:讀個書而已荸哟,還要輸出還要查資料假哎,真特么痛苦···
人總是喜歡拿自己的價值觀去看待別人。
在現(xiàn)實生活里鞍历,其實像村上這種自虐的人也不少养渴,比如@秋葉@羅振宇 等各位大牛负饲,他們無時無刻的都在全力以赴挡爵,哪怕是現(xiàn)在大過年的稽屏。
他們過得痛苦嗎踪宠?
在我們的眼里貌似是這樣穿扳,但他們可能會輕微一笑秆麸,因為他們的那份”節(jié)奏“沒亂本砰。如村上在第一次跑超級馬拉松(100公里)在后半路段,村上說“我是我仅讽,但又不是我”一般,自己的意識早已不太重要了钾挟,而流淌著的行動洁灵、時間卻是另一番不同的意義存在著。
在書中,有一個橋段我印象特別深刻:村上每天早上經(jīng)常遇到兩個特別努力的專業(yè)長跑選手徽千,他們的訓練比村上還辛苦苫费,但是在比賽前幾天,兩人出了車禍双抽,掛了百框,這讓村上開始思考那般嚴苛的訓練的意義。
這個橋段我感觸特別深牍汹,因為有時候特別消極時會想:這么的努力萬一遇到天災人禍怎么辦铐维?
現(xiàn)在想想我這種想法很幼稚、很可笑慎菲,甚至只是不想努力的借口罷了嫁蛇。
這種想法是生存層面的層次,在馬斯洛需求里面是最低的層次露该。
運動健身等可以回讓你健康睬棚、長壽,但是這是結果解幼,并不是目的抑党,再說成天跑步累得半死,就為了延壽幾個月或者幾年撵摆,不太劃算新荤;讀書可以增加知識,但這不是目的台汇,而且讀書也很累的苛骨,要輸入也要輸出,就為了那么點知識而讀苟呐,倒不如去實踐痒芝;生孩子,是給養(yǎng)老做準備牵素?有那種依賴別人的準備严衬,不如自己去積累財富···
不知道為什么,現(xiàn)實里人們就喜歡以這種最低層次來思考笆呆,可能是我們自私的基因為了繁衍而編的碼请琳,可能是思維束縛于以前生存困境的時代,也可能只是為了逃避而找的借口···但不管怎么樣赠幕,對待不同的人事物我們不能在局限于一個層次方面的思考了俄精,因為這樣不尊重對方,甚至是對對方是種侮辱榕堰。
想到這竖慧,狠狠的鄙視了自己一下嫌套。
不論是村上還是這些大牛們,他們做的事情該盡力都盡力圾旨、忍耐的都忍耐了踱讨,投入時間逐漸積累,穩(wěn)穩(wěn)妥妥的跑到終點砍的,得到自己接受痹筛、無限接近的境界。
我也得這樣啊···
也希望有一天帚稠,也能在在自己的墓志銘里寫上:我跑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