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畫——梅花圖
梅竹圖
原濟(jì)立軸紙本墨筆
縱115厘米橫33.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以濃淡之墨寫竹早抠,造出一種空間上的伸縮和變化霎烙。以淡墨寫花瓣,以濃墨點出花萼及花蕊以及枝干的扭曲變化。揮灑淋漓悬垃,縱橫豪宕游昼,似乎是信手拈來,一揮而就尝蠕,以空靈秀潤之氣布滿全圖烘豌。
靈谷探梅圖
原濟(jì)立軸紙本墨筆
縱97.5厘米橫50.3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畫以干濕濃淡的水墨寫竹梅二君,用墨色的變化烘托出滿卷的氤氳之氣看彼。云彌霧漫之中廊佩,竹葉飛揚,似籟籟有聲闲昭,將無形之風(fēng)描繪盡致罐寨。風(fēng)隨霧動,霧就風(fēng)涌序矩,風(fēng)霧之中的翠竹疏梅鸯绿,意韻灑落。構(gòu)圖簡潔明快簸淀,縱橫宕逸瓶蝴。
早春圖
楊晉立軸紙本水墨
縱210厘米橫110.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楊晉(1644—1728),清代畫家租幕。字子和舷手、子鶴,號西亭劲绪、二雪男窟、谷林樵客、鶴道人贾富、野鶴歉眷,江蘇常熟人。王暈弟子颤枪。擅山水汗捡,尤工村莊景物,亦寫人物畏纲、花鳥扇住,尤擅畫牛,蹄角生動盗胀。晚年每多率筆艘蹋,蒼而不潤,有虧神氣票灰。傳世作品有與王暈合寫《王時敏小像》簿训、《歲寒圖》咱娶、《艷雪亭看梅圖》、《柳塘春牧圖》等强品。此畫寫二株老梅枝干曲虬盤折,枝頭新花綻放屈糊;奇石之旁新篁枝葉靈秀的榛,水仙盛開,靈芝仙草長于山石之上逻锐。全圖結(jié)構(gòu)緊湊講究夫晌,繁密而不沉冗。樹干山石皆以淡墨暈染昧诱,以小斧劈皴晓淀、橫皴等點染,以濃墨點苔盏档。水仙用白描雙鉤手法繪出凶掰,雋秀淡雅;梅花則以墨線勾畫蜈亩,錯落紛呈懦窘。畫面雖未設(shè)色,卻將初春的盎然生機盡于筆端描出稚配。
水仙茶梅圖
姜泓
立軸絹本設(shè)色
縱118.3厘米橫42.9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姜泓畅涂,生卒年不詳。泓一作法道川,字在湄午衰,號巢云,杭州人冒萄。工花鳥臊岸,筆致生動,賦色鮮妍宦言。此畫中寫水仙與茶扇单、梅三友相為呼應(yīng),梅枝上一小鳥正躍躍欲飛奠旺。構(gòu)圖奇妙蜘澜,梅枝斜伸而下,另有一短枝取向上之勢响疚。以淡墨點染出山石鄙信,水仙、茶樹用工筆細(xì)加勾畫忿晕,而花冠及梅花皆以粉色由外及內(nèi)的渲染装诡,間點丹紅,色澤淡雅脫俗,氣韻流動鸦采。山雀用筆筒略宾巍,造型卻準(zhǔn)確生動。
雜畫圖
王樹轂冊頁紙本設(shè)色
縱23.8厘米橫33.3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王樹轂(1649—約1735)渔伯,字原豐顶霞,號無我,又號鹿公锣吼,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选浑。工畫人物,學(xué)陳洪綬玄叠,而有所變化古徒。衣紋秀勁,設(shè)色古雅读恃。此冊共八開隧膘,分別為古木幽篁、蕉石人物狐粱、壽桃舀寓、石榴、樹石人物肌蜻、山水互墓、墨菊、墨梅蒋搜。水墨為主篡撵,偶有淡設(shè)色。每幀一小景豆挽,并自題詩一首育谬。此選二幀,之一為《古木幽篁》帮哈,古木生機勃勃膛檀,兩竿幽篁挺立。之二為《墨梅》娘侍,老干新枝咖刃,花朵疏密有致。兩幅構(gòu)圖皆偏聚一角憾筏,用筆老練遒勁嚎杨,師法陳洪綬而有所變化,堪稱精品氧腰。
花鳥圖
顏岳冊頁絹本設(shè)色
縱29.8厘米橫25.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以一垂弓下伸的梅花枝干貫穿畫面枫浙,一只色彩鮮艷的鸚鵡正向下嗚叫刨肃。梅花以淡墨勾畫枝條、花瓣箩帚,以粉白點染花冠真友,胭脂寫出花萼。鸚鵡用色講究膏潮、筆法工整锻狗,寫中帶工。
梅鵲圖
陳書立軸紙本墨筆
縱106.6厘米橫42.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陳書(1660—1736)焕参,清代女畫家。號上元弟子油额、復(fù)庵叠纷,晚號南樓老人,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潦嘶。堯勛女涩嚣,錢綸光妻。擅畫山水掂僵、人物航厚,俱合古法;尤擅花鳥草蟲锰蓬,筆力遒勁幔睬,風(fēng)神簡古,機趣天然芹扭,近陳道復(fù)麻顶。傳世作品《梅鵲圖》《防陳道復(fù)水仙圖》《南樓老人人物花鳥圖》。此畫寫二鵲正棲于梅樹老干之上舱卡,啾啾嗚叫辅肾。梅干造型奇特,與上方之倒垂梅枝呼應(yīng)轮锥,用筆洗練矫钓,以水墨暈染枝干,淡墨寫花舍杜,濃墨點萼新娜,古趣盎然。二鵲用筆細(xì)致卻又遒勁有力蝴簇,墨彩渲染出鳥羽的不同質(zhì)感杯活。畫面雅致清麗,韻味悠長熬词∨跃款識“丙中秋日吸重,摹家白陽筆意,女史陳書”歪今。
梅花圖
李方膺立軸紙本墨筆
縱145.2厘米橫50.6厘米
李方膺(1696—1755)嚎幸,清代畫家。字虬仲寄猩,號晴江嫉晶、秋池,江蘇南通人田篇。世宗雍正間以諸生受保舉替废,去官后寓揚州借園,自號借園主人泊柬,賣畫為生椎镣,傲岸不羈,為揚州八怪之一兽赁。擅畫松竹蘭菊及諸小品状答,尤長寫梅,縱橫跌宕刀崖,不守矩蠖惊科,意在青藤(徐渭)、白陽(陳淳)之間亮钦。畫巨幅則蒼老渾古馆截,墨氣淋漓,有亂頭粗服之致或悲;惟梅花標(biāo)格獨具靜逸氣孙咪,有專用的“梅花手段”印章。傳世作品有《百花蘭瑞圖》《四季花卉圖》《墨松圖》《松石圖》《梅花圖》等巡语。作者擅畫松石蘭竹翎蹈,晚年專工畫梅。他的梅花以瘦硬見稱男公,老干新枝荤堪,蒼勁矯健。此圖中以濃淡之墨揮寫梅樹枝干枢赔,蟠塞夭矯澄阳,縱逸豪宕。淡墨白描勾花踏拜,濃墨點蕊碎赢,寒葩凍萼,有渾含墨色之韻速梗。構(gòu)圖疏秀奇絕,畫之右下方做長題,為作者探尋古梅之所感所想喇潘。
李方膺立軸絹本沒色
縱162.5厘米橫43.1厘米
作者擅寫梅、蘭猜欺、竹菊及蟲魚,筆墨豪放拷窜,向以縱逸豪宕取勝开皿。但在這幅畫中,用筆篮昧、設(shè)色都較工整收斂赋荆,清新明快,秀麗雅致懊昨。從自題七言中推知此畫也許是為長輩所作糠睡,所以畫面祥和安逸,色調(diào)疚颊。
墨梅圖
李方膺冊頁紙本墨筆
縱23厘米橫42.4厘米
安徽省博物館藏
此墨梅圖冊共十一頁,皆是以大寫意之法所作信认。冊中各梅材义,干取奇姿、花取疏朗嫁赏,狂放縱逸之風(fēng)盡露其掂。多以粗筆寫梅干,轉(zhuǎn)折曲直潦蝇,有書法之風(fēng)款熬。寫花隨意粗放,筆簡神足攘乒。
羅聘立軸紙本墨筆
縱69厘米橫28厘米
四川省博物館藏
羅聘二十四歲師從金農(nóng)贤牛,常以梅蘭竹菊入畫,初仿江路野梅之趣则酝。這一幅梅花圖中殉簸,作者自戲稱為“江路酸香”。圖中以粗筆淡墨寫出梅樹老干虬勁之姿沽讹,濃墨點苔般卑,淡墨勾花,花本不顯爽雄,以濃墨點染花萼蝠检,使朵朵墨梅呼之欲出。筆法古拙質(zhì)樸挚瘟,野趣橫生叹谁,有別于汪士慎畫梅之繁花密枝饲梭、高翔之疏朗秀逸,自成一體本慕。
梅花圖
羅聘立軸紙本墨筆
縱131.8厘米橫34厘米
此畫以淡墨寫老梅枝干排拷,稍加渲染,以濃墨點出橫苔锅尘。梅枝姿態(tài)取向不同监氢,上下呼應(yīng)。繁花綴枝藤违,以淡墨圓筆勾出浪腐,空靈剔透。梅枝縱橫交錯顿乒,畫面卻繁而不亂议街,生動自然。體現(xiàn)了“羅家梅派”的風(fēng)格特點璧榄。
梅花圖
羅聘扇面金箋紙本墨筆設(shè)色
縱19.5厘米橫54.2厘米
此扇面擷取梅枝梢部特漩,以水墨寫出。作者采用其一貫的畫梅技法骨杂,以淡墨寫干涂身,濃墨點苔,圓筆勾花搓蚪。造型生動蛤售,一梅枝疏影橫斜,將視覺引向右角的款識題字妒潭,使書畫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悴能。
梅下賞月圖
余集立軸紙本墨筆
縱65.2厘米橫31厘米
余集(1738~1823),字蓉裳雳灾,號秋室漠酿,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進(jìn)士佑女,官至侍講學(xué)士记靡。擅畫山水、花卉团驱、禽鳥摸吠、蘭竹,尤工仕女嚎花,無不精妙寸痢,工書及詩畫,時稱三絕紊选。傳世作品有《松蔭課子圖》《卿須憐我圖》《梅下賞月圖》等啼止。此圖中畫一士人道逗,身著袍服,頭戴摺巾献烦,反背雙手滓窍,漫步賞月,對景沉吟巩那。兩枝老梅偃蹇相伴吏夯,環(huán)境幽雅而富有詩意。構(gòu)圖簡潔即横。用淡墨烘出月亮噪生,空曠幽淡。人物用筆爽利东囚,線條有力跺嗽,生動傳神,是余集的精湛之作页藻。
趙之琛立軸紙本設(shè)色
縱141厘米橫37.3厘米
此幅梅花山茶圖桨嫁,用筆工致堅凝,骨力雄秀份帐,設(shè)色古雅瞧甩,得惲壽平?jīng)]骨真諦∶逐校花間輔以焦墨鉤勒的湖石為陪襯,愈襯出山茶的不凡風(fēng)姿爷辙。是一幅熔鑄金石氣息的佳作彬坏。
蕉梅錦雞圖
王禮立軸紙本設(shè)色
縱114.7厘米橫47.2厘米
畫中兩枝旁逸斜出的蕉葉,在大雪覆蓋下膝晾,隱現(xiàn)綠色生機栓始。雪蕉下是一株漸次盛開的紅梅,樹干蒼勁血当,暗香浮動幻赚。梅邊怪石突兀冷峭,石上有錦雉棲息臊旭,神態(tài)安閑從容落恼,有雋逸之氣。構(gòu)圖巧妙新奇离熏,用筆勁秀佳谦,設(shè)色典雅清麗,顯示出傲霜斗雪滋戳、頑強不息的生命力钻蔑。
萬上遴啥刻,清代畫家,生平不詳咪笑。這幅梅圖非常獨特可帽,不同于別的畫梅大家之風(fēng)格。畫中梅樹老干曲折窗怒,貫穿畫幅映跟,墨筆寫之,留白處多以淡墨暈染兜粘;小枝以濃墨寫出申窘,縱橫交錯,欹仰奇絕孔轴。梅花則以碎筆或點或勾剃法,飛揚縱橫,雖無具體形狀路鹰,卻顯露出萬玉瓊花密生枝梢的意境贷洲。整幅作品一氣呵成,暢快淋漓晋柱。
明月種樹圖
湯祿名立軸紙本沒色
縱168.5厘米橫86.5厘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湯祿名优构,生卒年不詳⊙憔海活動于道光钦椭、咸豐、同治三朝碑诉。湯貽汾之子彪腔,江蘇武進(jìn)人。幼承家學(xué)进栽,上花卉德挣、仕女,筆意清新快毛。此圖中一個文人把鋤倚樹而立格嗅,似種樹疲累正在憩息。他仰頭望向夜空唠帝,梅花枝頭屯掖,云開霧散,一輪明月高掛天宇襟衰。圖中以墨筆寫梅干細(xì)枝懂扼、繁花密萼,用筆縱放。人物用線疏簡阀湿,面部刻畫生動傳神赶熟,將人物怡然自得、愉悅安祥的神情表現(xiàn)的栩栩如生陷嘴。
紅梅圖
吳昌碩扇面紙本水墨 設(shè)色
縱19.3厘米橫54.2厘米
(日)私人藏
本扇面構(gòu)圖很見章法映砖,匠心獨運。前后梅枝皆自左向右橫出灾挨,如折枝橫置邑退,富有奇趣。用筆暢勁劳澄,線條變化隨意天然地技。其枝條以墨摻色,與花朵以色摻墨達(dá)到調(diào)和秒拔,以至梅花繁茂艷麗而又沉著淳厚莫矗。自謂擬“揚州八怪”中的李方膺,然其用墨用色之運筆皆為其暮年自家法式砂缩。
神仙福壽
吳昌碩酷愛梅花作谚,常以梅花入畫,墨梅庵芭、紅梅妹懒、綠梅兼有,筆酣墨暢双吆,富有情趣眨唬。水仙也常出現(xiàn)在他畫中,以突出潔凈孤高的性格好乐。作畫時畫家喜用或濃或淡的墨色单绑,并以篆書筆法入畫,使畫面顯得剛勁拙樸有力曹宴。
《神仙福壽圖》是吳昌碩代表作品之一。他以草書筆法畫石歉提,其法草而不率笛坦,縱而有節(jié),較好地表現(xiàn)出怪石的秀與拙的韻致苔巨,他以篆隸筆法畫梅版扩,造型奇崛,蒼勁有力侄泽;水仙用筆流暢礁芦,雖然朝向一樣,但并不呆板。兩者對比柿扣,更顯水仙的空靈松動肖方,飄逸清新,有神仙一樣的風(fēng)姿未状,與梅花的古樸把畫題揭示出來俯画,寄托了畫家的感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蒲華吳昌碩 1890年紙本設(shè)色
141.cmx 39.1cm
浙江省博物藏
吳昌碩(1844—1927)司草,名俊卿艰垂,字昌碩,一作倉石.號缶廬埋虹,70歲后以字行猜憎,浙江省安吉人。清末諸生搔课,曾任江蘇安東(今漣水)縣令胰柑,后居上海。先以書法辣辫,篆刻成名旦事,后以繪畫名重藝壇。曾為西泠印社社長急灭。著作有《缶廬集》《缶廬印存》等姐浮。蒲華和吳昌碩互為師友,他們之間的交往擴大了彼此的視野葬馋,開拓了胸襟卖鲤,藝術(shù)修養(yǎng)有了很大提高〕胨唬《歲寒交圖》是二人精心合作的產(chǎn)物蛋逾,描繪了風(fēng)寒嚴(yán)冬的梅竹不畏風(fēng)霜,挺立傲然窗悯,不為命運所屈服的精神区匣。圖中一枝老梅道勁拔張,風(fēng)骨自存蒋院,朵朵梅花如繁星順勢而生亏钩,熠熠生輝;旁邊淡色瘦竹細(xì)挺有力欺旧,不畏霜凍姑丑,更顯英雄本色。冬寒料峭辞友,梅竹相交栅哀,同甘苦震肮,共命運,愈顯俊爽留拾。此作真誠地表達(dá)了兩位畫家心中梅竹互伴戳晌、共生永有的良好愿望
歲朝圖
王震 1928年紙本設(shè)色
150emx 81cm
朵云軒藏
王震在60歲之后,融吳昌碩和任伯年的畫法于一爐间驮,并融合自身的修養(yǎng)和禪機日漸努力躬厌,終成一家之貌,在上海的書畫界贏得了很高的聲譽竞帽。這幅《歲朝圖》精取了吳昌碩的構(gòu)圖和用筆扛施,吸收了任伯年的著墨與敷色。圖中的盆景屹篓、梅樁疙渣、杯壺、蔬果憑借著書法和印章的幫襯堆巧,輔以土里土氣的如意和稚拙可掬的不倒翁妄荔,平添了些許歡慶的氣氛和古色古香的情趣。王震的高明之處就是把這些文人關(guān)注和民間喜歡的物件巧妙地組合在一起谍肤,營造著雅與俗共存啦租、情與趣相攜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