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18年11月3日晚上8點
理工大學松林寢室突然人聲鼎沸,我想大概其他男寢瘾晃,其他學校的男寢也是一樣的躁動贷痪。因為這一刻,中國電子競技代表隊IG在2018英雄聯(lián)盟世界總決賽上從40個國家的代表隊中脫穎而出蹦误,一騎絕塵劫拢,拿下冠軍,等待了7年强胰,中國的電子競技終于如愿站上了巔峰舱沧。
很巧,我也是這么多狂熱者中的一員
有人不打游戲可能不太清楚獲得這個獎有多么不易偶洋,我也明白當人們一提到電競死宣,就會有無盡的質疑聲從四面八方用來融撞,但是今天我還是想為電子競技說幾句話。
第一,電競不是游戲即寒,是一場真的競技
我們都知道一個體育競技的國家運動員要想登上奧運會的舞臺,需要從小忍受超乎常人的訓練龄砰。而一個職業(yè)的電競選手亦是如此楷拳。
調查統(tǒng)計,一個職業(yè)電競選手平均每天要訓練9.6小時俩块,這意味著他們需要每天在板凳上坐并且精神高度集中大概10個小時杏节,每天要雙眼盯著電腦看大概10個小時。那些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春夏秋冬都在進行訓練的選手需要不斷打磨技術性典阵,策略性奋渔,反應力,團隊協(xié)作壮啊,心里素質嫉鲸,大到熟知各種策略并在賽前那幾分鐘根據(jù)對手的情況快速分析出對策,再小到對一場游戲精確到每一秒的游戲節(jié)奏的把控等等歹啼。
你發(fā)現(xiàn)了嗎玄渗?電競真的不是一場簡單的用來釋放壓力,追尋快感的游戲狸眼,用百度百科的話來說藤树,它是利用電子設備作為器械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對抗運動拓萌。用智慧進行的一場搏斗岁钓,能是兒戲?
第二點我想說:電競可以接受質疑,但不該背鍋
IG奪冠過后屡限,有位著名的電子競技戰(zhàn)隊投資人收到了一份來自初中生的來信品嚣。信中這名初中生說自己打游戲很有天賦,希望加入這名投資人的戰(zhàn)隊钧大,并且承諾半年內就能成為游戲高手翰撑,去賽場爭奪榮譽。這位投資人的回復是:孩子啊央,體育也分兩種眶诈,一種是全民健身,一種是競技體育瓜饥,你有天賦册养,但不是天才,還是好好念書吧压固。
不得不承認球拦,電競精神的宣揚對廣大青少年有著莫大的影響,他們中有些人沉迷游戲無法自拔帐我,有些人拿追電競夢當做借口不務正業(yè)坎炼,還有些人稀里糊涂的跟著所謂的“電競潮流”被裹挾著向前,于是來自家長拦键,老師谣光,社會,甚至于這些自己還沉迷其中的人的謾罵芬为,譴責鋪面而來萄金,于是大眾的心中都有這樣一個等式:電競=打游戲,打游戲害人不淺媚朦,所以電競也真是害人不淺氧敢。
這個邏輯似乎很有說服力,因為大家都把聚焦點放在游戲询张,或者電競本身孙乖,去不斷質疑,抨擊份氧,然后取得稍微的自我安慰唯袄,但是卻選擇性的屏蔽那個如何一步步讓自己的孩子墮落于游戲的過程,這個過程才是關鍵所在蜗帜。
當我們撕開這層潰爛的疤恋拷,才應該捫心自問:平日里,是不是極少關注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厅缺,他喜歡做什么事情蔬顾,有什么愛好宴偿,學習怎么樣,朋友怎么樣阎抒。
誠然酪我,就算他真的愛打游戲消痛,你有去了解過他平日里玩的是什么類型的游戲嗎?他都在什么時間段玩且叁?有沒有不只是空嘆恨鐵不成鋼,而是試著融入秩伞,然后跟他設立時間約法三章逞带,什么時候該玩,什么時候不該玩纱新?如果連這個過程中的這些事都不曾做到展氓,就沒有資格只是單單指著電競責問,然后心安理得的甩鍋脸爱。
古人說“愚昧來源于無知遇汞。”當你無知的時候簿废,你不妨去看看電競近年走過的路程:16年第一個電子競技專業(yè)經(jīng)教育部同意開設空入;17年國際體委會在官網(wǎng)對電子競技提出高度贊賞;18年雅加達亞運會電子競技第一次被列為表演賽演出族檬。電競已悄悄努力的朝著正面邁進歪赢。我一定不是在鼓勵大家都去電競之路,也不是在鼓勵大家要打游戲单料,我只是希望家庭埋凯,社會是不是可以給予那些同樣是奮斗者的電競人員一點點的肯定,至少不要一竿子打死一眾人扫尖,亦或者放開一點點的陳舊試著去理解一點點白对,這個要求其實一點都不過分,因為也許正是這一點點换怖,創(chuàng)造出的可能是一個行業(yè)和無數(shù)個的職位躏结,帶動的是其他無數(shù)行業(yè)的經(jīng)濟,甚至可能碰撞出下一次的新型革命狰域。
我特別喜歡《中國電子競技幕后史》這本書的作者說的一段話媳拴,他說:我們這一代的人還有一個特殊的責任,是努力的探索和開拓新的路子兆览,建立一個可以包容孕育新文化的世界屈溉,讓我們的下一代敢想敢選能做,讓那些健康向上的亞文化都有機會發(fā)芽生長抬探。
我覺得這話說的一點不假子巾,就像今天我讓大家聽到我這個網(wǎng)癮少年的吶喊一樣帆赢,大家是不是還可以去聽聽別的聲音,只有試著了解才能給出機會 有了機會才有發(fā)展的可能线梗,不然哪里來的具有新思維的新青年椰于,又怎么會有看世界的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