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卷14憲問篇詩解4仁者不憂智者不惑以德報德下學(xué)上達(dá)
題文詩:
子曰君子,之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
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乃曰:夫子自道.
至道真情.子貢方人,子曰賜也,真賢乎哉?
我則不暇.子曰不患,人不己知,患其不能.
情真自能,正己正人.孔子有曰:不逆預(yù)詐,
不臆不信,抑亦自明,能先覺者,是賢乎哉.
微生畝也,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棲棲者歟?
無乃為佞?孔子答曰:非敢為佞,疾固執(zhí)者.
子曰驥也,不稱其力,稱其德也.或曰以德,
報怨何如?孔子對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
以德報德.子曰人之,莫我知也.子貢問曰:
何為莫知?曰不怨天,吾不尤人.下學(xué)上達(dá),
知我者天.公伯寮也,愬讒子路,之于季孫.
子服景伯,告孔子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寮,
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孔子答曰:道之將行,
其命也歟;道之將廢,亦命也歟.公伯寮其,
能如命何?孔子又曰:賢者避世,其次辟地,
其次避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而矣.
【原文】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琅坡,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咙鞍。”
【譯文】孔子說:“君子之道有三個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苍碟,聰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撮执∥⒎澹”子貢說:“這正是老師的自我表述啊抒钱!”
【評析】 作為君子蜓肆,孔子認(rèn)為其必需的品格有許多颜凯,這里他強(qiáng)調(diào)指出了其中的三個方面:仁、智仗扬、勇症概。在《子罕》篇第九當(dāng)中,孔子也講到以上這三個方面早芭。
【原文】14.29子貢方人彼城。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退个∧己荆”
【注釋】1方人:評論、誹謗別人语盈。2賜也賢乎哉:疑問語氣舱馅,批評子貢不賢〉痘模【譯文】 子貢評論別人的短處代嗤。孔子說:“賜啊照棋,你真的就那么賢良嗎资溃?我可沒有閑工夫去評論別人×姨浚”
【原文】14.3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溶锭,患其不能也》叮”
【譯文】 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知道自己趴捅,只擔(dān)心自己沒有本事∨撸”
【原文】14.31子曰:“不逆詐拱绑,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丽蝎,是賢乎猎拨!”
【注釋】1逆:迎。預(yù)先猜測屠阻。2億:同“臆”红省,猜測的意思。
【譯文】孔子說:“不預(yù)先懷疑別人欺詐国觉,也不猜測別人不誠實吧恃,然而能事先覺察別人的欺詐和不誠實,這就是賢人了麻诀『墼ⅲ”
【原文】14.32微生畝謂孔子曰:“丘傲醉,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呻率?”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硬毕,疾固也】攴铮”
【注釋】1微生畝:魯國人昭殉。2是:如此。3棲棲:音xī藐守,忙碌不安挪丢、不安定的樣子。4疾固:疾卢厂,恨乾蓬。固,固執(zhí)慎恒。
【譯文】微生畝對孔子說:“孔丘任内,你為什么這樣四處奔波游說呢?你不就是要顯示自己的口才和花言巧語嗎融柬?”孔子說:“我不是敢于花言巧語死嗦,只是痛恨那些頑固不化的人×Q酰”
【原文】14.33子曰:“驥不稱其力越除,稱其德也⊥舛ⅲ”
【注釋】 驥:千里馬摘盆。古代稱善跑的馬為驥。
【譯文】 孔子說:“千里馬值得稱贊的不是它的氣力饱苟,而是稱贊它的品德孩擂。”
【原文】14.34或曰:“以德報怨箱熬,何如类垦?”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城须,以德報德护锤。”
【譯文】 有人說:“用恩德來報答怨恨怎么樣酿傍?”孔子說:“用什么來報答恩德呢?應(yīng)該是用正直來報答怨恨驱入,用恩德來報答恩德赤炒÷任觯”
【評析】 孔子不同意“以德報怨”的做法,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是“以直報怨”莺褒。這是說掩缓,不以有舊惡舊怨而改變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堅持了正直遵岩,“以直報怨”對于個人道德修養(yǎng)極為重要你辣,但用在政治領(lǐng)域,有時就不那么適宜了尘执∩岷澹【原文】14.3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誊锭?”子曰:“不怨天表悬,不尤人。下學(xué)而上達(dá)丧靡,知我者其天乎蟆沫!”
【注釋】1尤:責(zé)怪、怨恨温治。2下學(xué)上達(dá):下學(xué)學(xué)人事饭庞,上達(dá)達(dá)天命。
【譯文】孔子說:“沒有人了解我鞍揪!舟山!”子貢說:“怎么能說沒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說:“我不埋怨天惶看,也不責(zé)備人捏顺,下學(xué)禮樂而上達(dá)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纬黎!”
【原文】14.36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孫幅骄。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本今,吾力猶能肆諸市朝拆座。”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冠息,命也挪凑;道之將廢也與,命也逛艰。公伯寮其如命何躏碳!”
【注釋】1公伯寮:姓公伯名寮,字子周散怖,孔子的學(xué)生菇绵,曾任季氏的家臣肄渗。2愬:音sù,同“訴”咬最,告發(fā)翎嫡,誹謗。3子服景伯:魯國大夫永乌,姓子服名伯惑申,景是他的謚號。4肆諸市朝:古時處死罪人后陳尸示眾翅雏。
【譯文】公伯寮向季孫告發(fā)子路圈驼。子服景伯把這件事告訴給孔子,并且說:“季孫氏已經(jīng)被公伯寮迷惑了枚荣,我的力量能夠把這事跟季孫說清楚碗脊,讓他把公伯寮?xì)⒘耍阉愂谑虚献薄衙伶!笨鬃诱f:“道能夠得到推行,是天命決定的害碾;道不能得到推行矢劲,也是天命決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樣呢慌随?”
【評析】 在本章里芬沉,孔子又一次談到自己的天命思想「蟛拢“道”能否推行丸逸,在天命而不在人為,即所謂“謀事在人剃袍,成事在天”黄刚。
【原文】14.37子曰:“賢者辟世,其次辟地民效,其次辟色憔维,其次辟言∥沸希”子曰:“作者七人矣业扒。”
【注釋】1辟:同“避”舒萎,逃避程储。2七人:即伯夷、叔齊、虞仲章鲤、夷逸致板、朱張、柳下惠咏窿、少連。
【譯文】 孔子說:“賢人逃避動蕩的社會而隱居素征,次一等的逃避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集嵌,再次一點的逃避別人難看的臉色,再次一點的回避別人難聽的話御毅「罚”孔子又說:“這樣做的已經(jīng)有七個人了《饲”
【評析】 這一章里講為人處世的道理凤粗。人不能總是處于一帆風(fēng)順的環(huán)境里,身居逆境今豆,怎樣做嫌拣?這是孔子教授給弟子們的處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