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文忠公”,應是對蘇東坡一生的總結(jié)堪嫂,交代了蘇東坡的性格偎箫,以及他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時代背景,他所取得的成就皆串,還有他的詩文的特點淹办。
我很奇怪林先生把對于東坡先生的總結(jié)放在這個位置。我想現(xiàn)代人應該會把它放在“序”的位置恶复,而不是放在第一張里怜森,與別的內(nèi)容并到在一起速挑。
另外,我覺得林語堂先生的這本書副硅,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是姥宝,他不光寫給中國人看,尤其是寫給外國人看的恐疲。他的語言特點腊满、行文造句,用詞習慣培己,無不知道我覺得碳蛋,他這樣寫足以引起外國人的興趣。
還有漱凝,林語堂先生這種寫傳記的方式疮蹦,非常有意思。讀起來讓人感覺你不是在讀傳記茸炒,而是在讀一本聲情并茂的小說愕乎。他不光有人物的一生,還有人文壁公,地理感论,時代背景,大環(huán)境紊册,書中涉及的人物立體豐滿比肄,性格飽滿,呼之欲出囊陡。這不是小說又是什么呢芳绩?原來,傳記還可以這么寫呀撞反!
第二章? 眉山
這一章寫了蘇東坡的誕生地:四川省樂山市眉州的眉山鎮(zhèn)妥色。交代了眉山的地理,人文遏片,寫得非常生動有趣嘹害。要是沒有掌握豐厚的資料,是沒辦法寫得這么好的吮便。
同時交代了蘇東坡性格中的遺傳因素:他的祖父笔呀。那種剛正不阿,正直樂施髓需,能言善辯许师,原來是由爺爺隔代傳給了孫子。
是的,我們要揭示一個人的性格枯跑,肯定有遺傳的部分惨驶。確實要追本溯源。
林語堂先生(1895~1976)的語言敛助,在我看來是95%的白話+10%的文言習慣。已經(jīng)很難能可貴啦屋确!比魯迅先生的半白半文要好一點哈哈纳击,但是還是趕不上季羨林季老(1911~2009)那么偏向于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