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運用是最好的教學方法
讀第71條《教學方法問題》有感
萊州市文峰中學? 程挺模
第71條建議是蘇霍介紹的與教師聯(lián)系最緊密的教學方法問題幻枉,也是教師教學的業(yè)務法寶右核。因為事例較多指煎,于是一篇萬言長文,不過讀來還好乎莉,都是熟悉的教學例子愚屁,人家蘇霍總結成了經驗瑟由,我個人收獲不小絮重。
越是長篇文章,越要梳理結構歹苦,把握框架是很重要的青伤。《教學方法問題》是采用“總-分”結構的:“總”是“雙核”的殴瘦,“分”是分學段分學科的狠角。“總”的第一個核心是教學方法的歸類:“所有的教學方法歸為兩類:一類是使學生初次感知知識和技能的方法蚪腋;另一類是使知識得到進一步理解擎厢、發(fā)展和深化的方法”,即為教學方法是為初感知識和深化知識服務的辣吃;“總”的第二個核心是“完善的智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教學方法芬探、課的結構以及課的所有的組織因素和教育學因素神得,都應當與教材的教學目的和教育目的相適應,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任務相適應”偷仿,即為教學方法是與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相對應的哩簿。“分學段分學段”是指分成小學酝静、初中节榜、高中三個學段并且結合學科事例分別來論述教學方法的。
關于“學生初次感知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别智,文章中蘇霍分析并不多宗苍,他只是指出了演講法、演示法薄榛、觀察法讳窟。聯(lián)系他前面的文章,我還想到有閱讀法敞恋、直觀手段丽啡、思維課等方法。在本文中硬猫,蘇霍特別舉了歷史學科的敘述法和談話法补箍,在引導學生感知歷史知識時改执,擴大不隨意識記的材料,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坑雅,這個例子說明教法是與教育目的相對應的辈挂。我的理解是,初次讓學生感知知識和技能霞丧,方法就是:教師要準備篩選好廣泛的教學素材呢岗,通過敘述、演示蛹尝、觀察后豫、閱讀等方法,讓學生感悟素材提煉之后的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突那,形成對知識的基本認識挫酿。
關于“學生知識得到進一步理解、發(fā)展和深化的方法”愕难,蘇霍的分析篇幅是很大的早龟,是文章的主體。原文中有一個中心句是這樣的:人掌握知識的目的猫缭,就在于把知識通過某種形式在生活中加以運用葱弟,并在他與人們的道德的、勞動的猜丹、社會的芝加、審美的相互關系中,以在教學過程中所形成的信念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射窒。我的理解是藏杖,學生通過學習知識、運用知識脉顿,形成自己的的學習方法和對知識理解的態(tài)度蝌麸、情感和價值觀,并以此指導對知識的深度拓展學習艾疟。在這個認識基礎上来吩,我得出的結論是:知識運用是最好的教學方法。
下面來看蘇霍對三個學段的學習方法的分析意見蔽莱。
“小學教學階段的主要任務误褪,就是讓兒童學會閱讀、書寫碾褂、思考兽间、觀察和表達自己的思想”。閱讀正塌、書寫的同時要學會思考嘀略,三者要達到自動化的程度恤溶,這是蘇霍的一貫觀點≈难颍“表達自己的思想”是屬于加深咒程、發(fā)展和運用知識為的,蘇霍要求學生都要從事創(chuàng)造性的作業(yè)讼育,比如學生學會寫作文和編數學應用題帐姻。同時,蘇霍建議小學的課堂上采用的作業(yè)形式是把教師的話奶段、直觀形象(實物饥瓷、圖畫等)和兒童的實際活動這三者結合起來,最終形成學生的抽象概念痹籍。我認為呢铆,教師的話是演講、演示與引導蹲缠,是發(fā)揮“教”的作用棺克,直觀形象是讓學生“學”的依據,學生的實際活動是對知識的運用和體驗线定,所以說這三點的做法是與陶行知的“教娜谊、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斤讥。
“在(初)中年級纱皆,對知識的理解、發(fā)展和深化周偎,在掌握新知識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長。在敘述撑帖、描述蓉坎、講解中,指導(即指導學生怎樣獨立工作)的因素越來越多胡嘿,而且指導也日益作為一種獨立的教學方法而占有特殊的地位”蛉艾。蘇霍強調教師的指導作用,主要表現在:教師要喚起少年閱讀參考書的興趣衷敌,指定個別章節(jié)讓學生自學勿侯,指導學生觀察、實驗和查閱資料等缴罗;還重視對知識的前置鋪墊和后期鞏固助琐,增強有意識記知識的理解;強調運用知識是加深理解教材的最重要的途徑面氓;還特別指出要重視創(chuàng)造性腦力勞動的形式兵钮,像是撰寫閱讀書評蛆橡,進行設計計算,做出學術報告等掘譬。我的感受是:發(fā)揮指導作用的目的是強化學生的自主泰演、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學習能力,迎合了“教是為了不教”這句話葱轩,此為“指導”的意義所在睦焕。
“中學高年級(高中)的任務,是給學生以廣泛的綜合技術教育靴拱,養(yǎng)成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高度素養(yǎng)垃喊,給予牢固的實際技能和技巧,培養(yǎng)對勞動和對知識的熱愛缭嫡,使學生做好自覺地選擇專業(yè)的準備”缔御。上到高中就要做好自主擇業(yè)的準備,這應該是前蘇聯(lián)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高中教學任務妇蛀,這點與我們當前形勢不同耕突。但接下來的觀點我是認可的,“高(中)年級在更大的程度上獨立地和有意識地去獲取新知識和運用已有的知識评架,采取更多樣化的方式和方法從事獨立的腦力勞動眷茁,……理論性的技能和技巧的范圍是如此廣泛,以致如果不在獲得知識的每一步上都跟知識的運用和傳授纵诞、獨立的探求和獵取相互配合起來上祈,高(中)年級學生就無法順利地學習”。蘇霍推薦了一種叫做“演講—實驗上課制”的教學方法浙芙,大意是把課堂分成兩部分:先是演講部分登刺,主要是講解理論、教授方法嗡呼、課題總結和培養(yǎng)審美情感和形成世界觀纸俭,相當于是鋪墊和引導;再是獨立作業(yè)部分南窗,主要是深化知識揍很、發(fā)展知識、思考分析社會現象和實際應用等万伤,相當于是運用知識或感悟知識窒悔。這一體系的主要特點,就是把講解(獲得敌买、概括)理論知識的方法跟旨在加深简珠、發(fā)展和檢查知識的實際作業(yè)的方法多樣化地結合起來。這有點兒像是我們現在采用的“講練結合”教學方法虹钮,不過我們的“講練”范圍沒有蘇霍所講的那么大北救,是一種“狹義”的“演講—實驗上課制”吧荐操。實際上,我們現在的“講練結合”方法珍策,因為小組合作的原因托启,我們是增加了“展示”和“評價”的,嚴格地說攘宙,應該叫做“講-練-展-評”方法的屯耸。為了驗證學生的課堂效果,蘇霍還提出了多種難度不同方案的作業(yè)設計和增設考查題的評價方法蹭劈,有利于學生獨立運用和拓展知識疗绣,這些做法其實是當前我們實施分層作業(yè)和選做題的原型。
閱讀了蘇霍關于教學方法的建議铺韧,結合自己教學的體驗多矮,我粗淺地談一下自己對教學方法的一些認識。
教學方法雖是與不同學科和課時內容有關的哈打,但從面上來看塔逃,我個人認為,對比料仗、類比和聯(lián)想是教師必須掌握的三種方法湾盗。對比是幾種不同事物或現象之間的比較異同,表現形式是表格立轧、圖表格粪、圖象等,目的是讓學生對知識形成鮮明的對比氛改,方便記憶和理解帐萎,使基礎知識更加清晰。類比是類似事物或現象之間的遷移理解胜卤,目的是讓學生對知識有形象化的認識疆导,教師的課堂表達是生動形象的,原因多是出自于會類比事物瑰艘。聯(lián)想法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思想過程是鬼,常見的形式有知識遷移肤舞、逆向思維和知識拓展等紫新,聯(lián)想法是運用知識、擴大認識范圍的必然方法李剖。甚至可以說芒率,教師如果掌握了普遍意義上的這三種教學方法,就初步具備了一名合格教師的資格篙顺。
除此以外偶芍,不同學科也有自己具體的教學方法充择。如語文的閱讀理解、數學的數形結合匪蟀、英語的詞根記憶法椎麦、理化生的實驗探究法、政史地的材料分析法材彪、音體美的示范法和審美體驗等等观挎。以我所任教的物理學科為例,常見的教學方法還有:比值定義法:是用兩個基本物理量的“比”來定義一個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段化,如速度嘁捷、密度、壓強显熏、電流雄嚣、功率等概念的定義式;控制變量法:影響事物變化的因素很多喘蟆,要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缓升,要假定一些物理量不變,再研究因變量隨自變量變化的關系履肃,如研究壓強的大小仔沿、滑動摩檫力的大小、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尺棋、探究比熱容封锉、探究歐姆定律、電磁鐵的磁性強弱等實驗膘螟;轉換法:對于不易覺察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成福,用比較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如自制的液體溫度計荆残、用小磁針顯示磁場的存在奴艾、用泡沫顆粒顯示聲音的震動等事例;等效替代法:在保證某種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内斯,將復雜的物理問題和過程用等效的蕴潦、簡單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問題和過程代替來研究和處理的方法俘闯,如等效電阻的概念和“曹聰稱象”的故事潭苞;科學推理法:實驗條件難以達到時,常常需要借助將實際實驗情況真朗,科學推理在理想情況的想象結論此疹,如小車斜面實驗推導出牛頓第一定律、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建模法:在觀察實驗基礎上蝗碎,為了研究物理問題的方便而對研究對象所作的一種簡化描述湖笨,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物理模型,通過模型思維進行推理蹦骑,如磁感線慈省、力的圖示、光線眠菇、杠桿辫呻、質點、點電荷琼锋、分子熱運動等放闺;極限思維法:是把所研究的問題外推到極端情況(或理想狀態(tài)),通過推理而得出結論的過程缕坎,如滑動變阻器的端值法分析電路動態(tài)變化情況怖侦。
應該說,蘇霍的教學方法是“廣義”的谜叹,我所提到的教學方法是“狹義”的匾寝。在這二者之間,還有一種組織管理上的教學方法或者叫做組織學習的活動形式荷腊,比如小組合作艳悔、學生交流討論、學生匯報展示女仰、作業(yè)展評等猜年,現在我們的課堂上,幾乎已經成為常態(tài)了疾忍。
閱讀蘇霍的這篇文章乔外,我再把思路闊出去,一下子想到了古代儒家思想的“格物致知”概念一罩,它是源于《禮記?大學》八目的:格物杨幼、致知、誠意聂渊、正心差购、修身、齊家汉嗽、治國欲逃、平天下,是古代文化士人的八個層級要求诊胞。其中“格物致知”意為:“推究事物的原理暖夭,從而獲得知識”。這個意思和蘇霍提到的兩類教學方法“由感知而到深化理解”以及強調“知識運用”都是有類似道理的撵孤÷踝牛看來,教學方法的問題邪码,古今中外裕菠,道理是相通的。
至于我所說的“知識運用是最好的教學方法”闭专,一定要結合課堂教學實際而要靈活調整奴潘,因為“實踐是理論取之不竭的源泉,在實踐里才能展示出理論的全部的多方面性影钉』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