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關于母親的文章渣淤,無論你是為人父母還是做人子女,都應該對“母親”這個角色有所了解與敬重吉嫩。在明清時期价认,承擔家庭中的母親角色絕非易事,母親在家庭中不僅要承擔繁重的勞務自娩,還要為養(yǎng)育子女付出巨大的心血用踩,疾病則是其中一個巨大的考驗。而如何成為一個“模范母親”忙迁?本選文針對此進行了深入的剖析脐彩。
明清家庭的母親之“模范母親”
作者 | 熊秉真
聲明 | 文章內容節(jié)選自《建構的感情——明清家庭的母親》,轉載請聯(lián)系后臺
在明清時代的家庭中姊扔,母親的生活跟多數歷史社會中的已婚婦女沒什么不同丁屎,她們常常遭遇不公平對待與苛刻要求。正如十七世紀的一位批評家所言旱眯,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晨川,一般耗體力的家務與沉悶的生育責任证九,也是對母親要求得多,報酬得少共虑。即使士紳家庭的母親也難以擺脫為她們規(guī)定的勞累愧怜、煩人的任務。父親很少現身分擔家務妈拌,他們不負責養(yǎng)小孩拥坛、讓全家吃飽,以及料理家務尘分。
毫無疑問地猜惋,明清時代的母親終生都被平凡的日常家務所支配。她們被描述為不斷被每日要求的勞務壓垮的形象培愁,尤其耗盡心力在照料家中年幼及病痛者著摔。清代著名經學家段玉裁(1735—1815)七歲時,就意識到降臨在其母親身上的命運定续。他透露道:“吾祖父祖母皆七旬谍咆,吾母晨昏侍奉米鹽炊煮,舂磨私股,漱浣摹察,縫紉,以及馬子溺器倡鲸,無奴婢可使供嚎,無不躬親之,乳哺管領諸兒峭状,終日無一息……苦心婉轉得吾祖父祖母之歡心查坪。”雖然這些描述的情況客觀來說并非極度艱辛宁炫,許多兒子主觀意識上卻都為了母親日日的操勞感到痛心偿曙。他們語帶感恩與悔恨,提及母愛犧牲奉獻羔巢,成就舒適家庭生活的景況望忆。十八世紀的經學家王鳴盛(1722—1797)記述了他十一歲時,某個寒冬的情景竿秆。由于家里窮启摄,他沒有棉衣。一天晚上幽钢,他的母親朱氏決心要讓他有衣服御寒歉备。當夜,她為他縫制了一件短棉襖匪燕,但是“手皆龜裂皸瘃蕾羊,血濡縷縷喧笔,然且晨起提甕汲,不言憊也”龟再。
△女紅圖
基本的養(yǎng)育事務可能也是相當艱巨的书闸。例如,散文家汪輝祖出生于浙江一個中等的士紳家庭利凑。他出生時浆劲,父親正在千里外的京城等待受職。他的生母是父親的第二名妾哀澈,產下他后牌借,就繼續(xù)操持家庭的全部工作。嫡母看到她白天做家事割按,實在太勞累了膨报,主動提出愿意替她在晚上照顧孩子。這名“正式母親”晚上把他放在床上哲虾,當他醒來啼哭時,就把他抱到生母身邊去喂奶择示。每天夜里要喂好幾次束凑,喂完后,還要給他換尿布栅盲。類似的回憶提醒我們汪诉,養(yǎng)育孩子這單調而磨人的任務,以及繁重的家務谈秫,就是母親肩上的重擔扒寄,不論家境多么富裕安適,都是一樣的情況拟烫。
一旦不幸遭遇變故该编,婦女所負擔的責任就使她們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與痛苦。情況之一就是孩子體質羸弱硕淑,不易撫養(yǎng)课竣。十五世紀的新儒學家陳獻章(1428—1500)天生體弱多病。他的母親除了做家事外置媳,還要承擔起養(yǎng)育他的全部責任于樟。她親自為他哺乳,直到他九歲拇囊。還有許多母親迂曲,因為長年操持家務,犧牲了自己的健康寥袭,使得這成為養(yǎng)育兒女的另一個不利條件路捧。根據記載关霸,徐鼒(1810—1867)、陳衍(1856—1937)和陳其美(1878—1916)的母親都因健康狀況不佳鬓长,或其他身體缺陷而沒有乳汁谒拴,不能哺育嬰兒。
△母親教育孩子
生孩子成為女人生命中的艱辛任務涉波,因此不少婦女都尋求透過醫(yī)療手段英上,達到避孕或絕育的目的。十六世紀的學者歸有光(1506—1571)記載啤覆,他的母親為了避孕苍日,喝下蝸牛湯,結果成了啞巴窗声,后來整個身體都垮掉了相恃。皮錫瑞(1850—1908)也記載道,他的母親因為想絕育而用藥笨觅,結果絕育不成拦耐,反而損害了健康。而一旦孩子出生见剩,母親就擔起了不可推卸的養(yǎng)育之責杀糯。晚清的督撫大臣左宗棠(1812—1885)出生后,母親沒有乳汁喂他苍苞,由于家境貧寒固翰,無力雇奶媽,母親只得嚼碎米飯羹呵,吐哺給他骂际。
幼兒患病會給早已非常辛苦的母親增添更多的憂慮和辛勞。十七世紀著名的作家吳偉業(yè)(1609—1671)對母親深感抱歉:“吾少多病疾冈欢,兩親護惜歉铝,十五天不知門外事〈粘埽”沈兆霖(1801—1862)也記得在他六歲左右犯戏,“少有痰疾時患瘚逆”,常常會昏厥在地。他是杭州人,當地的幼兒常常坐在高凳子上讀書坤按,但是沈兆霖會突然發(fā)病,暈倒呀非,從高凳子上摔下來,腦袋著地。這種危險困擾了他母親好幾年之久岸裙。她整天為照料這個病童而精疲力竭猖败,用盡一切辦法防止他再度發(fā)病,包括求神降允。不用說恩闻,這使她在情感上與身體上付出極大的代價。此外剧董,沈兆霖似乎還不斷得耳疾幢尚,他的耳朵流膿,引起聽力障礙翅楼。他的母親據說必須一直背負著照顧這個病童的艱巨任務尉剩,直到他十歲以后才得以改善。
許多記錄都顯示毅臊,家有病童理茎,會害得他那憂心忡忡的母親燒香拜佛,心焦如焚管嬉。晚清畫家齊璜(1863—1957)透露他的母親為了他吃了多少苦皂林。他日后回憶,他在兩三歲時蚯撩,常常生病础倍,他的母親既焦慮又擔憂,還想盡一切辦法替他治病求厕。他看盡所有醫(yī)生著隆,直到因為買藥負債累累為止扰楼。一切民間偏方和求神問卜的手段無一遺漏呀癣。當一般的醫(yī)生與藥材看不出療效,他的母親便到附近各處的廟宇求神保佑弦赖,她虔誠地跪在各地神壇前堅硬的地上磕頭项栏,回家時額頭都磕紅了。村里的女巫也被請到家里來蹬竖,施展驅妖除魔的把戲沼沈。他的母親生怕失去自己的兒子,不惜金錢币厕,不辭勞苦列另,熬過了那幾年充滿憂慮與艱苦的歲月。
當然旦装,齊璜母親所受的痛苦與高昂的代價并非單一事件页衙。所有懷中抱著病童的母親都像她一樣受罪,一樣無可奈何。居正(1876—1951)透露店乐,他出生不久后艰躺,就開始感染各種疾病。先是呼吸困難眨八、胸疼腺兴,之后又得了某種腹痛的疾病。他變得焦躁不安廉侧,日夜啼哭页响。他的母親沒有辦法,只有背著他伏穆,整夜不睡在臥房里踱步兜圏子拘泞。這種狀況持續(xù)了一年多,后來他吃了一種藥才得以痊愈枕扫。
△古代家中多孩童
明清時代陪腌,諸多威脅中國孩子生命的疾病,以天花為最烟瞧,即使我們很早就引進預防接種的方法诗鸭。關于母親在幼兒出天花臥病在床時,她們如何熬過那些嚴峻的日子参滴,現在還留有一些詳細的記錄强岸。翁叔元(1633—1701)說,他八歲感染了天花:“是歲三月砾赔,叔元出痘蝌箍,先妣晝夜視,衣不解帶暴心〖嗣ぃ”有一次,他突然翻白眼专普,呼吸似乎也停止了悯衬。母親在絕望和恐懼中,把所有女眷都召喚來檀夹,將他團團圍住筋粗,大聲呼喊他的名字,過了很久炸渡,他才醒過來娜亿。過不到三星期,他的妹妹(她是個遺腹子)也患了天花蚌堵,沒過幾天就不幸病死买决。翁叔元遺憾地說:“以先妣急叔元,無暇顧妹也〔咧荩”
明清時代許多傳記作者都告訴我們類似的故事瘸味。孫星衍(1753—1818)在九歲時得天花。二十天內够挂,他的母親與祖母夜以繼日輪流照顧他旁仿,一刻也不得休息。王先謙(1842—1918)在八個月大的時候得天花:“太夫人備極艱劬孽糖,遇救得活枯冈。”即使接種過疫苗办悟,孩子還是可能因接種技術不夠成熟尘奏,產生嚴重的癥狀〔◎龋繆荃孫(1844—1919)四歲時用傳統(tǒng)方法種痘炫加,就出現嚴重的病癥。他的母親為他的病情擔憂铺然,日夜哭泣俗孝。她和一名婢女竭盡全力照顧他,終于使他轉危為安魄健。
△ 本選段節(jié)選自熊秉真的《建構的感情——明清家庭的母親》赋铝,是一篇非常優(yōu)秀的論述明清家庭中的母親的論文,被此后的許多相關論文頻繁引用沽瘦。本文從模范母親革骨、寡母、母親的雙重角色析恋、與兒子的關系良哲、懷念母親等多個方面對“母親”角色進行全面的分析,使讀者能深刻理解明清這一特定封建時期的母親經歷乃至女性地位绿满。本文被收錄至呂妙芬主編的《明清思想與文化》一書中臂外,全書收錄了包括本文在內的十一篇引用率最高的關于明清時期家庭關系窟扑、儒家圣人觀喇颁、英雄故事及國族想象等方面論文,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嚎货。
作者: 呂妙芬 主編
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6-5-1
頁數: 458
定價: 58.00元
裝幀: 平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