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尤其有幸,三千年文脈不絕国葬,一字一句地堆疊成了一座豐富的象征富礦贤徒。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汇四〗幽危”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通孽⌒蚧拢”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背苦』グ疲”
歷代文人窮搜物象潘明,恣意鋪排,以至于即使生活在現(xiàn)代秕噪,只要日月星辰钳降,草木鳥獸還在,我們就還是身在綿密詩意的包裹之中巢价。我自己有一個閱讀偏好牲阁,就是讀和漢字有關(guān)的書。
漢字是從甲骨文演化而來的壤躲,從最開始的一幅圖城菊,一個記號,一路變成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一個字碉克,其中的過程大有趣味凌唬。
比如“冉”字。
我們常說“冉冉升起”漏麦,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優(yōu)美的意象客税。而回到甲骨文里,看它的字形撕贞,你會發(fā)現(xiàn)它其實是一只被吊起來的甲魚更耻。所以“冉冉”是指某件東西像甲魚一樣頂著厚重的殼,行動遲緩捏膨。當你再看到冉冉升起這個詞語的時候秧均,會不會啞然失笑?你再看到甲魚的時候号涯,會不會多一份溫情目胡?
再比如“萬(萬)”字。
它現(xiàn)在是一個純粹的數(shù)链快,看起來毫無表情誉己。但是在甲骨文里,它的形狀其實是一只蝎子域蜗【匏考古學(xué)家推測,這可能是因為霉祸,古代中原地區(qū)蝎子多到數(shù)不勝數(shù)炉峰;還可能是因為,母蝎子在繁殖時脉执,身上會有數(shù)不清的小蝎子疼阔。對,“萬”不只是多的意思。它還在暗中提醒婆廊,什么東西多了迅细,未見得就是好事。
再比如“當(當)”字淘邻。
“當”的上面是一座小房子茵典,下面則是在房前修筑的一道土坎。所以宾舅,當就引申出了“抵擋”“安全”的意思:“一夫當關(guān)统阿,萬夫莫開〕镂遥”
有土坎擋水扶平,這種地方便于建房安家。所以又引申出來“剛剛好”的意思蔬蕊,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講的“應(yīng)當”结澄。
從“應(yīng)當”再進一步演化,“對等”的意思也出來了岸夯。過去的“當鋪”麻献,其實就是想說,你抵押的物品和我給你的錢是價值對等的猜扮。當然勉吻,“當鋪”的經(jīng)營模式?jīng)]有那么美好,克扣坑害顧客的情況在所難免旅赢,所以又出現(xiàn)了“上當”這個詞齿桃。
再比如“包”字。
“包”最早就是指胎兒出生時包裹的那層胞衣鲜漩。后來有了包裝的意思:包裝,包裹集惋,包袱孕似。再后來圍住也叫包了:包圍,包抄刮刑。之后喉祭,它又抽象成了負責,總攬的意思:包產(chǎn)到戶雷绢,包工頭泛烙,包辦。隨后翘紊,擔保承諾的意思也出現(xiàn)了:“我包你沒事蔽氨。”而承諾的意思有了,自然又出現(xiàn)了約定專用的意思:包船鹉究,包房宇立。
你看每一個漢字都有極大的意義縱深。一個外國人初學(xué)漢語自赔,他最大的難題其實不是讀寫妈嘹,也不是理解,而是很難走入這座象征的深山叢林绍妨。
字如此润脸,詞語就更是如此了。漢語是一棵不斷成長的樹他去,在一些原始符號上毙驯,后人不斷疊加,意義不斷重新闡釋孤页,于是它變得枝繁葉茂尔苦。舉個例子,菊花行施。菊花本來只是一種植物允坚,但它同時作為一個符號,在中國文化中不斷演化蛾号。
到了屈原稠项,一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鲜结,菊花的格調(diào)立刻就變得高尚起來了展运。接著,陶淵明一句“采菊東籬下”精刷,馬上讓菊花有了隱士的品格拗胜。再來,孟浩然依據(jù)“待到重陽日怒允,還來就菊花”埂软,菊花又成了秋天的象征。杜甫一句“叢菊兩開他日淚纫事,孤舟一系故園心”勘畔,菊花又代表了悠悠歲月。到了晚唐丽惶,黃巢的兩句“待到秋來九月八炫七,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钾唬,滿城盡帶黃金甲”菊花又有了沖天的殺氣万哪。到了明朝侠驯,梅蘭竹菊號稱四君子,菊花的文化意義進一步豐富壤圃。
一提起菊花的這個菊字陵霉,有中國文化修養(yǎng)的人,瞬間能聯(lián)想到的符號幾乎是無窮無盡的伍绳,它的意蘊復(fù)雜到了極點踊挠。如果沒有中國文化修養(yǎng),那提起菊花開句玩笑冲杀,有的人可能就會覺得被玷污了效床,因為他想到的是人體的某個器官。
從先秦到兩宋权谁,中國文化逐漸成熟剩檀,以至于如果不了解每個字詞背后的象征,我們很難讀懂一篇詩文旺芽。南宋詞壇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沪猴。
辛棄疾寫成了著名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其中用到的歷史典故有五個:孫權(quán)抗曹采章,劉裕北伐运嗜,宋文帝倉促北伐后敗北,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南下?lián)魯∷挝牡勖踔郏w王想啟用年邁的廉頗担租,派人探望他。
千古江山抵怎,英雄無覓奋救,孫仲謀處。舞榭歌臺反惕,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尝艘。斜陽草樹,尋常巷陌姿染,人道寄奴曾住背亥。想當年,金戈鐵馬盔粹,氣吞萬里如虎隘梨。
元嘉草草程癌,封狼居胥舷嗡,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嵌莉,望中猶記进萄,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中鼠,佛貍祠下可婶,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援雇,廉頗老矣矛渴,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寫成一首得意的好詞惫搏,往往特地擺酒請客具温,讓大家來點評。岳飛的孫子岳珂當時年少氣盛筐赔,看到這首詞說了一句:“微覺用事多耳铣猩。”典故用的太多了茴丰。辛棄疾哈哈大笑道:“夫君實中予痼达皿。”你說到了我的老毛病盎呒纭峦椰!
其實這哪里是辛棄疾的毛病尸曼?這是中國文化成熟的結(jié)果们何。豐富的象征庫藏,數(shù)千年積累下來控轿,讓一個讀書人可以隨意取用冤竹,揮灑自如而不讀書的人,就不得其門而入了茬射。
用著名的詞語與典故鹦蠕,而不名言其來源出處,飽學(xué)之士讀來在抛,便有高雅不凡之樂钟病。這是一種癖好相投者的共同語言。讀者對作者之能寫此等文章心懷敬佩刚梭,自己讀之而能了解肠阱,亦因此沾沾自喜。作者與讀者所獲得的快樂是由觀念的暗示與觀念的聯(lián)想而來朴读,此種暗示比明白直說更為有力屹徘、動人,因為一語道破衅金,暗示的魅力便渺不可得矣噪伊。——林語堂:《蘇東坡傳》
這些象征符號會消失嗎簿煌?不會。象征符號一旦凝結(jié)成型鉴吹,深度嵌入精神世界姨伟,幾乎就永生了。舉個例子豆励。中國古人用的那種外圓內(nèi)方的銅錢早就被紙鈔替代了夺荒,現(xiàn)在我們甚至連紙鈔也不用,變成了電子支付良蒸。但是銅錢的符號消失了嗎般堆?沒有
你可以到大街上走走,看看中國很多銀行的logo诚啃,都是從銅錢的形象轉(zhuǎn)化而來的淮摔。外圓內(nèi)方的銅錢會成為中華文化里永恒的財富象征。
通過閱讀始赎,可以從一個個象征符號上溯至文化的源頭和橙,我們可以回去,也值得回去造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