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看一本散文集碉输,其中收攬了各路名家的雜談趣聞和新奇見解秫筏,讀到頗有蘊意的地方也會摘錄下來隘冲,雖然用作讀書的時間并不算多抵赢,但毋庸置疑這是每天收獲最大的一項活動欺劳。
以前總說自己讀書慢,會一字一句地去啃文章中作者的意思铅鲤,現(xiàn)在速度稍快了些划提,卻也還是比不過很多同齡人,看到晦澀難懂的地方也會稍作停留邢享,如是自己感興趣的就加以思考鹏往,倘若不是就選擇性跳過,讀后面的內(nèi)容骇塘。
讀大家之言伊履,正應(yīng)了熊培云先生所說的“暗通款曲”,可能語言表述上并不一致款违,但是自己的很多想法與前輩多有重合的地方唐瀑,此時心中不是竊喜于自己有大師的風(fēng)骨,而是覺得有前人肯定插爹,自然是沒有走上彎路哄辣,便是一種慶幸请梢。
羅翔老師也曾說:“我們現(xiàn)在的書籍所描述和表達(dá)的內(nèi)容,90%到95%都是在重復(fù)前人的思想力穗∫慊。”既然如此,為何我們還要不斷地去從事這項看似重復(fù)的工作呢当窗?我以為比起看到前人所言够坐,自己能夠通過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得出的道理雖然相差無多咆霜,但是其影響的深淺卻大有不同,就像是剩下的5%到10%疏遏,依然需要靠人不斷產(chǎn)生新的理解才能得以被創(chuàng)造出來,從而積少成多救军,日后化為后輩眼中的那又一份90%到95%戳寸。
讀書并不一定是種享受疫鹊,更多時候我們喜歡看小說拆吆,聽故事,但是這比起真正的讀書還有一段距離捞奕。讀大家之言,并非一時能夠感受出其中的魅力谷浅,還需日后在生活中一一得以驗證撼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