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班主任研修院2.0班讀后感之四:
班級文化是“靈動的”,不是“靜止的”
——讀《復雜科學視野下的班級文化建設》有感1稿
2018年6月4日5日在常州舉行的全國“新基礎教育”研究共生體“學生工作與學科教學的綜合融通”暨“學校日常生活中的學生發(fā)展”第五次現(xiàn)場研討會上,有幸聆聽了上海市閔行區(qū)教育測評與研究中心陸燕琴老師的專題報告《“新基礎教育”從培養(yǎng)完整的生命個體的意義上烹骨,實現(xiàn)班隊建設與學科教學的綜合融通之路》。陸老師對十多年“新基礎教育”班隊建設與學科教學綜合融通的變革之路進行回溯畴蒲、梳理和辨析,幫助我們清晰從“強化學科滲透对室,完成局部關聯(lián)”的第一階段模燥,到“圍繞整體溝通狞玛,發(fā)揮持續(xù)作用”的第二階段,再到“深化意義建構(gòu)涧窒,回歸全面育人”的第三階段,這其間需要思維方式锭亏、工作方式的更新纠吴,更需要教育價值觀的真誠回歸。我們看到了“新基礎教育”下班級生活的多領域融通慧瘤,驚嘆于綜合融通帶給學生的新成長戴已、新發(fā)展,更感佩研究者們在十多年的教育變革之路上的耕耘與付出锅减。
近日閱讀了陸老師的《復雜科學視野下的班級文化建設》一文后糖儡,對“新基礎教育”下班級文化的建構(gòu)問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有種醍醐灌頂?shù)母杏X怔匣。
初讀:理清文章架構(gòu)握联,明確不懂的問題
陸老師的這篇《復雜科學視野下的班級文化建設》與6月4日的現(xiàn)場報告有相同之處,也是上海市閔行區(qū)十多年“新基礎教育”的變革性實踐研究之一每瞒,主題聚焦的是班級文化建設金闽。
陸老師開篇指出當前有關班級文化建設的理論成果的都依據(jù)還原論思想,對班級文化中的物質(zhì)剿骨、制度代芜、精神等構(gòu)成要素做分門別類的探討。接著提出自己的觀點浓利,班級文化應全息滲透于班級生活的各個方面挤庇,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彼此憑借贷掖,需要整體布局嫡秕,有機推進。陸老師以復雜性科學獨有的方法論去關照班級文化的建構(gòu)問題苹威,以具體班級的實踐研究為例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一是在班級形象設計的細微處實現(xiàn)班級文化的整體描述淘菩;二是在班級的自組織建設中完成班級文化的縱橫融貫;三是在班級不確定事件的處理中明確班級文化的主旨要義屠升。最后總結(jié)得出潮改,班級文化建設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系統(tǒng)工程,代表著班級個性腹暖,不可簡單復制汇在,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財富。
整篇文章脏答,陸老師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糕殉,尤其是一個個有關班級建設的真實的案例亩鬼,特別適合一線班主任閱讀學習。當然阿蝶,文中的一些理論一些專業(yè)性表達還是很難懂雳锋。反復閱讀摘要與文章后,我腦海中迸出了這樣幾個問題:
1.什么是“復雜科學視野”羡洁?
我想要了解“復雜科學視野”得先弄明白“復雜性科學”的意思玷过。百度之后,對“復雜性科學”這一概念有了模糊的感知:復雜性科學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的復雜性科學筑煮,是系統(tǒng)科學發(fā)展的新階段辛蚊,也是當代科學發(fā)展的前沿領域之一。復雜性科學的發(fā)展真仲,不僅引發(fā)了自然科學界的變革袋马,而且也日益滲透到哲學、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秸应。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稱“21世紀將是復雜性科學的世紀”虑凛。復雜性科學為什么會贏得如此盛譽,并帶給科學研究如此巨大的變革呢软啼?主要是因為復雜性科學在研究方法論上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卧檐。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復雜性科學帶來的首先是一場方法論或者思維方式的變革焰宣。盡管國內(nèi)外學者已經(jīng)認識到研究復雜性科學的重要意義霉囚,然而要想找出一個能夠符合各方研究旨趣的復雜性科學的概念還有困難。雖然目前人們對復雜性科學的認識不盡相同匕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復雜性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將為人類的發(fā)展提供一種新思路盈罐、新方法和新途徑,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闪唆。
想起去年閱讀過的莫蘭的《復雜性理論與教育問題》這本書盅粪,這真是我迄今為止閱讀過的最難懂的一本書籍,如果沒有李教授的推薦悄蕾,我不會遇見這本書票顾,如果沒有李教授的鼓勵,我不會堅持讀完整本書帆调,他還提醒我記住這種看不懂的感受奠骄,然后堅持讀下去(哪怕一句話也讀不懂)》看完整本書后含鳞,感觸特別大,當即寫下了5000多字的讀后感芹务。這本書改變了我原有的認知模式蝉绷,教育理念鸭廷,如果用一句話來分享讀書心得,那就是“世間萬物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的熔吗,我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辆床,因為我們同住在一個地球上。因此桅狠,教育是一個無比復雜的過程讼载,我們(教育工作者)應當站在全球背景下培養(yǎng)人〈谷粒”
對比“復雜性科學”的概念和《復雜性理論與教育問題》這本書,我這樣理解陸老師文中提到的“復雜科學視野”淤刃,這是人的一種復雜的思維模式晒他,這種復雜性思維引領我們整體綜合的、更高更遠地看待問題逸贾,而不是孤立的陨仅、分解的,萬事萬物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铝侵。
在復雜科學視野下灼伤,我這樣理解班級文化建設:班級文化建設不能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學生的班級生活乃至于生命成長相聯(lián)系的咪鲜。正如文中提到的“整體設計”“有序推進”狐赡,注重的是“整體”,是推進過程中的“不斷生成”疟丙。
2.復雜性科學獨有的方法論指哪些颖侄?
這個問題讀完全文還是不明白?是不是側(cè)重一種思維方式的變革享郊,主要還是人之思維方式的形式览祖?
3.自組織的“自”是什么意思?
“自組織性”是班級文化建設遵循的原則之一炊琉,為什么要在“組織性”前面加上“自”呢展蒂?讀完全文,我這樣理解“自”:自主苔咪、自治锰悼、自由、自成一體团赏,要借助班級文化將班級建設成為自主自治的松捉、民主和諧的優(yōu)秀班集體。(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確馆里?)
4.“還原論思想”指的是什么隘世?
“還原論思想”是什么思想呢可柿?是不是比較傳統(tǒng)的,我們已經(jīng)習以為自然丙者,甚至不會再去懷疑的一些觀點复斥、習慣?復雜科學視野就是要打破傳統(tǒng)械媒,試著不斷追問:這樣真的是對的嗎目锭?有更好的方法與路徑嗎?還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嗎纷捞?
5.“全息”如何理解痢虹?
陸老師指出,班級文化應全息滲透于班級生活的各個方面主儡。班級生活的各個方面不難理解奖唯,為什么要加上“全息”?“全息”是一種怎樣的滲透糜值?
連接思維方法的七個指導原則之一是“全息的”原則:它展現(xiàn)了復雜組織的這個明顯的悖論:不僅部分存在于整體之中丰捷,而且整體也被納入部分之中。因此寂汇,每個細胞是一個整體(總的機體)的一個部分病往,而整體本身也存在于部分之中:全部遺傳材料存在于每個個別的細胞之中;社會作為整體也通過其語言骄瓣、其文化停巷、其規(guī)范存在于每個個人之中。[1]
文中的“全息”是指班主任的思維模式榕栏、教育理念嗎叠穆?還是一種滲透的程度?這個概念我覺得很難理解臼膏。
再讀:聚焦班級文化建設的特點
陸老師通過具體的班級文化建設案例的剖析硼被,突出了班級文化建設的整體性、自組織性和動態(tài)生成性渗磅。
(一)班級的形象設計
陸老師理論聯(lián)系班級文化建設案例從班級名稱嚷硫、班級口號、班級標識始鱼、班級班歌四個方面具體闡述了在班級形象設計的細微處實現(xiàn)班級文化的整體描述仔掸。當然,陸老師還指出班級形象還可以通過班級板報医清、班級網(wǎng)站等加以凝練起暮。
我們學校每一個班也都會有班名、口號会烙、班歌等负懦。那我們的班級文化與“新基礎教育”實驗學校的班級文化有什么區(qū)別呢筒捺?我想最大的區(qū)別之處就是“學生立場”“整體設計”“全息滲透”。以我們自己班為例纸厉,班名是蜜蜂中隊系吭,我希望同學們能夠像蜜蜂一樣勤勞。因為這名稱符合我的教育理念:勤鍛煉颗品,擁有健康體魄肯尺;勤閱讀,擁有充實頭腦躯枢;勤勞動则吟,擁有健康習慣。更慚愧的是這一班級名稱和我上一批帶的班級是一樣的锄蹂,為的是更加省力氓仲。還有我們的班級口號也是上一批學姐學長留下來的(蜜蜂蜜蜂,誰與爭鋒败匹,勇往直前寨昙,戰(zhàn)無不勝)讥巡。當我將這一口號告知同學們時掀亩,他們都表示很贊同。我們的班歌更加隨機欢顷,就是音樂書里挑選的一首歌《兩只蜜蜂》槽棍,因為歌名和班級名稱一致。班徽也是我獨自找人設計的抬驴,也就是說我一個人搞定所有的班級文化建設內(nèi)容炼七。而有一些班級文化還是迫于學校檢查的壓力臨時決定的,只為了應付檢查布持。因此豌拙,我們的班級文化基本上是“死”的,是靜止不變题暖,相互之間也是沒有多大聯(lián)系的按傅。
讀完全文,我深刻意識到自己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學生立場”胧卤,沒有將班級真正還給學生唯绍。那么,低年級的孩子(如一年級)能參與班級形象設計嗎枝誊?他們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嗎况芒?從熟溪小學藍老師的班級文化建設中,我看到了可能叶撒,敬佩藍老師的整體設計绝骚、綜合融通的能力耐版,更加敬佩她“時尚”的班級建設理念。
(二)班級的自組織建設
陸老師從三個方面向我們闡述在班級的自組織建設中完成班級文化的縱橫融貫:一是落實于班級的組織建設中皮壁;二是嫁接于班級活動的設計與推進中(這里包括班級常規(guī)性活動的自主設計和活動的要求指向上凸顯班級文化)椭更;三是轉(zhuǎn)化于班級的制度建立與過程評價中(包括制度設計、過程評價和推出榜樣人物)蛾魄。
很慶幸這個學期我對班級組織建設進行了五大變革:
第一步“我為班級設崗虑瀑,人人認領班級崗位”
同學們?yōu)榘嗉壴O崗,人人認領一個崗位滴须,一周一評舌狗,一月一總評,評出特別負責任的崗位之星為班級榜樣人物扔水,將照片粘貼在教室門口的班級文化板上痛侍。
第二步“我來布置崗位墻,人人制作崗位名片”
崗位認領以后魔市,我給每人打印了2寸紅底照片主届,同學們利用美術(shù)課制作了個人名片。然后又成立了崗位布置小組待德,分工合作布置了班級崗位墻君丁。
第三步“我來選小隊長,人人參與小隊建設”
以前的班主任工作中将宪,小隊長都是我自己指定的绘闷,小隊建設更不會在二年級時進行,那是高段的事情较坛。這學期印蔗,我讓孩子們自主報名提交隊長申請表,然后逐一上臺演講丑勤,由全班同學投票選出小隊長华嘹。將選擇權(quán)真正還給了學生,讓每個人都有權(quán)利選擇心目中的隊長法竞,人人參與班級小隊建設耙厚。
第四步“我來制定班規(guī),人人爭當班級主人”
小隊長選出來后爪喘,我們又進行了小隊分組颜曾,各個組都進行了小隊文化建設,然后全班以小隊為單位制定班級規(guī)范秉剑,開展小隊競賽泛豪,在競賽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多方能力。
第五步“我來排衛(wèi)生表,人人助力五星班級”
小隊建設好之后诡曙,我們班的很多活動都以小隊為單位開展臀叙,衛(wèi)生值日表就是其中一項工作。以前价卤,值日表都是我一個人安排的劝萤,這學期我進行了大膽嘗試,讓二年級的孩子自己安排教室和包干區(qū)值日表慎璧,一節(jié)課的時間床嫌,每個組都完成了安排表。孩子們的分工理由以及組長的選定各不相同胸私,讓我刮目想看厌处。最值得欣慰的是,班級衛(wèi)生工作讓我省心了很多岁疼,同學們總能在組長的提醒下按時打掃阔涉,而在以前通常是要我不斷提醒的。
(三)班級不確定事件的處理
陸老師選取了一位學生踩到了狗大便而進了教室捷绒,同學們不肯教室的事例瑰排,列舉了兩位班主任不同的處理方式以及因此可能的結(jié)果。讓我體會到老師的行為對學生不確定事件的處理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影響暖侨。
就在上學期椭住,我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一個男生小項踩到了大便后進教室它碎,早上我來到教室就聞到了臭味函荣。同學們一個個捂住了鼻子显押。我采取的是第三種方法扳肛,我問同學們:這樣的情況怎么辦?那就是解決問題乘碑。于是我叫小項先離開教室挖息,然后拿來拖把開始拖地,有幾個同學看=看到了也拿起拖把過來幫忙兽肤。讀完全文套腹,班主任B的做法很值得我學習借鑒,不同的處理方式產(chǎn)生的教育效果是不一樣的资铡,尤其是這種不確定事件的處理能力可以影響學生以后的社會生活电禀。
在《復雜性理論與教育問題》一書中,“迎戰(zhàn)不確定性”就是未來教育所必需的七種知識之一笤休,也是“為構(gòu)造得宜的頭腦”所必須擁有的能力之一尖飞。
三讀:明晰班級文化建設的條件
讀到這里,大概明白了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原則以及實用的路徑,那么我能建設好班級文化嗎政基?
“關鍵人”
陸老師指出贞铣,建設自成一體的班級文化中,班主任需形成的關鍵素養(yǎng)包括:科學復雜的思維品質(zhì)沮明;整體融通的組織辕坝、策劃能力;文化建設的敏感荐健;教育自覺酱畅。我覺得班主任就是班級文化建設最關鍵的“關鍵人”。
“關鍵事”
班級生活中每天都會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事情江场,好的壞的圣贸,可以說教育契機無處不在。
就如文中所言:按照我們“新基礎教育”班級建設的實踐經(jīng)驗扛稽,我們會通過主題班隊活動(課)這一重要載體來體現(xiàn)這種系統(tǒng)的設計吁峻、過程的轉(zhuǎn)化和文化樣式的生成。
因此在张,我應該抓住關鍵事落實生成班級文化建設用含,如有系列有主題的活動,目前來看帮匾,我們班的活動是非常零散啄骇、孤立存在的。而這一切的變化之源就是“班主任”瘟斜,只有不斷學習缸夹,才能更新理念,才能實現(xiàn)發(fā)展螺句。
讓我們一起走在學習成長的路上……
參考文獻:
[1]莫蘭虽惭,復雜性理論與教育問題.北京大學出版社,第180頁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