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觀察允乐、感受、需要削咆、請求
觀察:只是說出人們做的事牍疏,清楚的表達觀察結(jié)果,不做判斷或評估拨齐;
感受:表達感受鳞陨,如受傷、害怕、喜悅厦滤、開心等援岩;
需要:說出哪些需要(或價值、愿望)掏导,導(dǎo)致了這種感受享怀;
請求:具體的請求,不籠統(tǒng)趟咆。
我們一般在溝通時添瓷,會直接說出要求(不是請求),觀察不會說值纱,只會猜測鳞贷,感受不會提,因為中國人羞于表達虐唠,需要不會講搀愧,我們會覺得我要什么似乎是可恥的,所以很多時候凿滤,我們的溝通是不順暢的妈橄,因為沒有充分的了解事實(觀察),別人只感受到你的憤怒翁脆,卻不知道你的其他情緒(比如悲傷眷蚓、委屈等),他們也不知道你到底為什么要要求自己這么做反番,因為他不知道你的需要或者你的價值觀沙热。
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一個完整的溝通應(yīng)當是,闡述觀察結(jié)果罢缸,以幫助我們認清事實篙贸;表達我們的感受,讓對方能知道或讓對方體會我們的感受枫疆;說出我們的需要爵川,告訴對方基于什么樣的需要,我會有那樣的感受息楔;最后說出請求寝贡,清楚的說明讓對方怎么做。
2 指責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人們指責某個人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某個目標或者傳達自己的需要值依,但人在受到指責時圃泡,第一反應(yīng)會有懊惱、生氣愿险、后悔颇蜡、憤怒等情緒,這些情緒往往讓人產(chǎn)生敵意或抵觸心理,而不會去關(guān)注你的需要风秤,也就無從滿足你的需要了鳖目。(簡單總結(jié):在受到指責時,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無法將注意力放在對方的需要上唁情。)
即使他人迫于批評做出讓步或改變疑苔,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如果他們出于恐懼或內(nèi)疚來迎合我們甸鸟,或遲或早,我們將會發(fā)現(xiàn)對方不再那么友好兵迅。
3 所謂傾聽抢韭,就是先聽
遭遇他人的痛苦時,我們常常急于提建議恍箭,安慰或表達我們的態(tài)度和感受刻恭。可是傾聽意味著全心全意的體會他人的信息——這為他人充分表達痛苦創(chuàng)造了條件扯夭。有句佛教格言說“不要急著做什么鳍贾,站在那里”。
在被別人傾訴時交洗,我喜歡快速做出判斷骑科、然后找到解決方案,給出建議构拳,但似乎我忘記了很多愿意傾訴的人咆爽,第一個需要的是傾聽,完整的置森、全身心的感受他的感受斗埂。
4 我們會把觀察和評論搞混
觀察是陳述事實,不做任何好壞凫海、對錯呛凶、優(yōu)劣的判斷,評論是看到正在發(fā)生的事情行贪,然后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做出判斷漾稀。人們習(xí)慣于在觀察后,直接評論瓮顽,而不是將觀察的結(jié)果描述出來县好,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別人大概率會感覺被誤解,他人就會傾向于認為聽到了批評暖混,并反駁我們缕贡。
舉例:“你太吝嗇了”是評論,“一年了,你從來沒有請過我吃飯”是觀察晾咪。
5 中國人羞于表達感受收擦,但完整的說出感受,有助于對方理解自己
大部分時候我們喜歡直接批評或表達情緒谍倦,但很少明說自己的感受塞赂,比如下屬常犯同樣的錯誤,我們習(xí)慣于大聲的指責昼蛀,這個時候下屬感受到的只有自己的難過宴猾、委屈,你的煩躁和憤怒叼旋,但實際在我們心中仇哆,還有失望的情緒,當下屬感受到你失望的情緒夫植,他會明白他被期望讹剔。
6 我們習(xí)慣于提出模糊的請求
要想別人做什么,就一定要清楚的告訴對方详民,我們希望他們做什么延欠,如果我們只是提醒不要做什么,對方有可能不知道應(yīng)該做什么沈跨,我們提出的請求越具體越好由捎。比如,有時候谒出,我們會說“請尊重我”隅俘,對方可能并不知道怎么才能尊重你,你應(yīng)當說“你在我說話的時候笤喳,不要玩手機”为居。
7 會議冗長無效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提出正確的請求
參加集體討論時,說清楚我們希望得到怎樣的反饋杀狡,是至關(guān)重要的蒙畴,我們會明確會議主題,但不會具體提出要討論的事項呜象,比如膳凝,我們會說今天要討論“如何讓團隊更加有凝聚力”,但如果提出“從氛圍營造恭陡、團建蹬音、早晚會三個方面增加凝聚力”這種方式更有利于縮短會議時間。
另外如果不清楚發(fā)言者是否已經(jīng)得到滿意的答復(fù)休玩,討論就可能漫無目的地繼續(xù)下去著淆。
8 聽到不中聽的話劫狠,有四種應(yīng)對
第一種:認為自己犯了錯,產(chǎn)生自責的情緒永部。
第二種:認為對方犯了錯独泞,指責對方。
第三種:了解我們的感受和需要苔埋,審視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懦砂,我們會傷心,因為我們看中信任和接納组橄。
第四種:我們會想他傷心可能是因為他需要體貼和支持荞膘。
最好的方式是第三種加上第四種,既能體會自己的感受晨炕,審視自己的需要衫画,又能明白對方的需要。
9 個人成長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情感的奴隸瓮栗,在這個階段,我們相信自己需要為他人負責瞄勾,讓他人快樂是我們的義務(wù)费奸。如果別人不高興,我們就會感到不安进陡。
第二階段:面目可憎愿阐,在這個階段,我們發(fā)現(xiàn)趾疚,為他人的情緒負責缨历,犧牲自己迎合他人,代價實在太大糙麦,如果遭遇他人的痛苦辛孵,我們可能就會無動于衷。
第三階段:生活的主人赡磅,在這個階段魄缚,我們對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動負有完全的責任焚廊,但無法為他人負責冶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