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的奇葩說轟轟烈烈的落下了帷幕夏跷,“奇葩王”之爭的決賽看的也是不痛不癢哼转,我以為奇葩說也就這樣不咸不淡的結束了,雖然在周五預告說還有一場四屆奇葩王對陣四位導師的“表演賽”槽华,但是我也并沒有抱多大的希望壹蔓,畢竟“表演賽”的含義大家都懂的,堅持去看也不過是為了給奇葩說畫上一個句號猫态。
不過看完這場“表演賽”佣蓉,我真的很想爆粗口,這是表演賽嘛亲雪,這分明就是一場“刀刀見紅”的勇凭,一場高質量的,一場綜藝與辯論完美結合的頂級賽事义辕。這樣說可能有點評價過高虾标,不過我還是要這樣說,因為只有如此才能表現出我對這一期“奇葩說”的喜愛灌砖。
這場“表演賽”的辯題是“我們終將變成我們討厭的人璧函,是不是壞事贞让?”這句話當年流行的程度不亞于奇葩說,而且確實是擊中了不少人的內心柳譬,那么我們終將變成我們討厭的那個人喳张,是壞事嗎?說實話美澳,我不知道销部,我們小時候討厭的就一定是不好的嘛?我們小時候喜歡的就一定是好的嘛制跟?我也不知道舅桩。
看了這個辯題,我想到如果替換一個詞呢雨膨,我們終將變成我們喜歡的那個人擂涛,是壞事嗎?恐怕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這當然很好聊记,但是撒妈,這真的很好嗎?我們小時候都喜歡什么排监,有人喜歡科學家狰右,有人喜歡畫家,有人喜歡CEO舆床,然后我們最后都變成這樣的人了棋蚌,結局很美好嗎?恐怕未必挨队,因為現在的我們知道谷暮,科學家可能要長時間的待在實驗室,畫家可能都看不上主流世界的思想盛垦,CEO可能連自己的休息時間都沒有湿弦。
所以你看,不管是討厭還是喜歡情臭,我們對最后的結果好像都不太滿意 其實問題的癥結在“終將”而不是討厭或者喜歡上省撑。終將,就是還沒有發(fā)生俯在,也就是以現在看未來,那么也就是以現在的標準去評判將來的事情娃惯,這種做法本來就是不科學的跷乐。
我們的成長不就是在不斷打破之前的認知,建立新的認知趾浅,打破之前的思維愕提,建立新的思維馒稍。小時候的我們覺得大人之間的寒暄,客套是如此的虛假浅侨,但是現在我們知道纽谒,那不過是成人世界的“社交表達”而已;小時候的我們覺得讀書沒什么用如输,最多也就是對付考試鼓黔,但是現在的我們知道,這世上最有用不见,投資最少收益最大的就是讀書澳化。
好壞,對錯稳吮,喜歡缎谷,討厭,本就沒有那么明顯的區(qū)分灶似,也許之前喜歡的后來就討厭了列林,也許之前覺得是好的,后來覺得也沒那么好了酪惭。就像蔡康永說的席纽,我們小時候餓了就會哭,不開心了就會大喊撞蚕,也不管周圍的環(huán)境怎么樣了润梯,漸漸的大了,我們知道克制我們的情緒了甥厦,這是我們的人性逐漸戰(zhàn)勝動物性的過程纺铭,這不也是我們成長的過程嘛!
我們最終不會成為我們所討厭的那個人刀疙,因為我們的每一步都是自己走的舶赔,沒有理由討厭;我們最終也不會成為我們喜歡的那個人谦秧,因為喜歡這件事只可遠觀竟纳,一旦走進,就會發(fā)現原來底下還藏有那么多我們不喜歡的疚鲤。我們最終只會成為我們自己锥累,有可能喜歡,也有可能討厭集歇,不過這都不重要了桶略,重要的是我們成為了我們自己。
有人可能說,就算成為了自己际歼,那也不是奇葩盎谭?你都成為了獨一無二的自己鹅心,難道還不是這個世界的“奇葩”吕粗,不過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旭愧,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開出自己的“奇葩之花”颅筋,畢竟我們每個人都美的像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