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習之11-20-2
【原文】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绅作,子曰‘有父兄在’芦圾;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俄认。赤也惑个少,敢問∶行樱”
【白話】公西華說:“仲由請問‘聽到了就該去做嗎’夜焦,您說‘有父兄在上’;冉求請問‘聽到了就該去做嗎’岂贩,您說‘聽到了就該去做’茫经。我有些疑惑,斗膽向您請教⌒渡。”
【思考之三】公西華之問說明什么抹镊?
公西華,即公西赤荤傲,字子華垮耳,故亦稱公西華。小孔子四十二歲遂黍,是孔子晚年的學生终佛。長于祭祀、賓客之禮雾家,嫻熟禮儀铃彰,擅長應對,是一位出色的外交人才芯咧。
蕅益大師在《論語點睛》里引用李卓吾先生的話:“赤原不問由求牙捉,還問赤耳』5常”就是說:其實“聞斯行諸”這個問題不光是子路和冉有的困惑鹃共,公西華也有這個“聞斯行諸”的困惑。
當公西華聽到子路驶拱、冉有兩個師兄問孔子“聞斯行諸”這個問題,他也想得到答案晶衷,可是孔子卻給了不同的答案蓝纲,他就有點迷惑了,心里想那么我自己是要“問父兄”呢還是“聞斯行之”呢晌纫?他沒有片刻猶豫税迷,就對孔子說:“赤也惑,敢問锹漱〖”我被弄糊涂了,敢再問個明白哥牍。
公西華這里用了“敢問”這個字眼毕泌,值得玩味。一方面嗅辣,這個“敢”字提示我們撼泛,學生晚輩對老師長輩要懷有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澡谭,才能重視愿题、遵從師長的教誨。另一方面,這個“敢”字也在提示我們潘酗,有時我們不敢問杆兵,并非出于對師長的敬畏,而是就像上一節(jié)提到的仔夺,是被自己內(nèi)心的溝溝坎坎擋住了提問的腳步琐脏。這時就要放下包袱,突破老習慣囚灼,鼓足勇氣去提問骆膝。
感謝公西華的“敢問”,這一問也在提醒我們灶体,在學習的過程中阅签,有疑惑很正常,有疑惑千萬不要將疑惑藏在心里蝎抽,而是要馬上請問政钟。小疑小悟,大疑大悟樟结,不疑不悟养交。作為學生,一定要不恥上問瓢宦,隨順老師的言教碎连,才會得到老師盡心竭力的教誨,才會讓自己生命的格局變得更寬更廣驮履。
【思考之四】假如您學《論語》時鱼辙,遇到了看似矛盾的地方無法匯通,您會怎么解決玫镐?
同樣的問題倒戏,夫子的說法卻完全相反,公西華感到無所適從恐似,心生疑惑杜跷。在學習《論語》的過程中,我們有時也會遇到類似的情形矫夷。比如談到自己的人生理想葛闷,夫子有時候說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口四,少者懷之”孵运,一片熱情似火的入世胸襟;有時候又說是暮春時節(jié)蔓彩,“浴乎沂治笨,風乎舞雩驳概,詠而歸】趵担”在沂水里洗個澡顺又,在舞雩高臺上吹吹風,唱著歌回家等孵,一派超然物外的出世情懷稚照。一會兒“用之則行”,一會兒“舍之則藏”俯萌;一會兒“不仕無義”果录,“知其不可而為之”,一會兒又“欲居九夷”咐熙,還要“乘桴浮于喝鹾悖”,那么到底是入世還是出世呢棋恼?難免令人疑惑返弹。
遇到這樣的情形應該怎么辦呢?首先應該要認識到爪飘,夫子是“不勉而中义起,不思而得”的圣者,在他那里师崎,一切都是“發(fā)而皆中節(jié)”的默终。就拿人生理想來說,入世出世在夫子那兒并不矛盾犁罩,因為他是以出世之精神穷蛹,做入世之事業(yè)。這也正是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昼汗。既然問題不是出在夫子那一方,那就要在自己這一方找原因了鬼雀。夫子的話之所以在我聽來是矛盾的顷窒,是我自己的慧力不夠,所以才無法融會貫通源哩。那該怎么辦呢鞋吉?公西華就是我們的榜樣——問,向師長請教提問励烦。
作為一個學人谓着,不善于觀察提問,特別是有疑不問坛掠,就會變成我們學習修行路上的障礙赊锚。因為我們稟賦低劣治筒,見識淺薄,孤陋寡聞舷蒲,看問題容易生起成見耸袜,學習容易死在言下,只有我們敢問牲平,才會知道師長所要表達的真正意趣和內(nèi)涵堤框,自己也能從中學到智慧善巧,讓自己的才智通達無違纵柿。
【思考之五】您有問題敢請問嗎蜈抓?為什么?
反思自己昂儒,不管是在工作還是學習中沟使,有疑惑有問題不愿意去請教他人,究其原因荆忍,就是好面子格带。因為好面子,就讓這個疑惑藏在心里刹枉,得不到答案叽唱。時間久了,放在心里不去深究微宝,過后也就遺忘了棺亭,失去了一個讓自己解疑進步的機會。
通過這一小節(jié)的學習蟋软,我們后學者要學日進镶摘,必須心日虛,在老師面前岳守,一定要勇于問凄敢、敢問。不懂的馬上去問湿痢,相信一定會從老師那里得到滿滿的收獲涝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