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侃錄
【原典111】馬子莘問:“‘修道之教’位仁,舊說謂‘圣人品節(jié)’吾性之固有,以為法于天下方椎,若禮聂抢、樂、刑棠众、政之屬涛浙,此意如何?”
先生曰:“道即性即命摄欲。本是完完全全轿亮,增減不得,不假修飾的胸墙,何須要圣人品節(jié)我注?卻是不完全的物件!禮迟隅、樂但骨、刑、政是治天下之法智袭,固亦可謂之教奔缠,但不是子思本旨。若如先儒之說吼野,下面由教入道的校哎,緣何舍了圣人禮、樂瞳步、刑闷哆、政之教,別說出一段戒慎恐懼工夫单起?卻是圣人之敢為虛設(shè)矣抱怔!”
子莘請問。
先生曰:“子思性嘀倒、道屈留、教皆從本原上說局冰。天命于人,則命便謂之性灌危;率性而行康二,則性便謂之道;修道而學(xué)乍狐,則道便謂之教赠摇。率性是誠者事固逗,所謂‘自誠明浅蚪,謂之性’也;修道是誠之者事烫罩,所謂‘自明誠惜傲,謂之教’也。圣人率性而行贝攒,即是道盗誊。圣人以下未能率性于道,未免有過不及隘弊,故須修道哈踱。修道則賢知者不得而過,愚不肖者不得而不及梨熙,都要循著這個道开镣,則道便是個教。此‘教’字與‘天道至教’‘風(fēng)雨霜露咽扇,無非教也’之‘教’同邪财。‘修道’字與‘修道以仁’同质欲。人能修道树埠,然后能不違于道,以復(fù)其性之本體嘶伟,則亦是圣人率性之道矣怎憋!下面‘戒慎恐懼’,便是修道的工夫九昧,‘中和’便是復(fù)其性之本體盛霎。如《易》所謂‘窮理盡性以至于命’。中和位育便是盡性至命耽装》哒ǎ”
【注釋】
自誠明,謂之性掉奄;自明誠规个,謂之教:語出《中庸》“自誠明凤薛,謂之性;自明誠诞仓,謂之教缤苫。誠則明矣,明則誠矣墅拭』盍幔”意思是由誠而明白道理,叫做性谍婉;由明白道理而誠的舒憾,叫做教。誠就明白道理了穗熬,明白道理就誠了镀迂。
天道至教:語出《禮記·禮器》“天道至教,圣人至德唤蔗√阶瘢”
風(fēng)雨霜露,無非教也:語出《禮記·孔子閑居》“天有四時妓柜,春秋冬夏箱季,風(fēng)雨霜露,無非教也棍掐;地載神氣藏雏,神氣風(fēng)霆,風(fēng)霆流行塌衰,庶物露生诉稍,無非教也∽罱”
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語出《易經(jīng)·說卦》曰:“窮理杯巨、盡性,以至于命”努酸,大意是:窮究天下萬物的根本原理服爷,徹底洞明人類的心體自性,以達到改變?nèi)祟惷\的崇高目標获诈,從而使人類行為與自然規(guī)律能夠和諧平衡仍源、生生不息。
【譯文】
馬子莘問:“《中庸》說‘修道之謂教’舔涎,朱熹理解為圣人對世人進行分類并規(guī)定相應(yīng)的德性笼踩,作為世人所需要遵守的規(guī)范,例如禮亡嫌、樂嚎于、刑掘而、政之類。是不是這樣呢于购?”
先生說:“道就是人性袍睡,就是天命。道原本是完完全全的一個整體肋僧,不需要增減斑胜,也不需要修飾。它本身哪里需要圣人的品節(jié)呢嫌吠?只有不完整的東西才需要止潘。禮、樂居兆、刑覆山、政是治理天下的法則竹伸,固然也可以稱之為教化泥栖,但這不是子思所說的‘教’的本義。如果真像朱熹先生所說的勋篓,資質(zhì)偏下的人通過教化才能領(lǐng)悟圣道吧享,為何舍棄圣人的禮、樂譬嚣、刑钢颂、政的教化,而另外說出一段‘戒慎恐懼’的功夫來拜银?圣人之教難道僅為一種擺設(shè)殊鞭。”
子莘請問其詳尼桶。
先生說:“子思所說的性操灿、道、教都是從本源上說的泵督。天命賦予人的就是本性趾盐;按照本性去做事就叫做道;慕道而勤于修習(xí)就是教小腊。率性是誠心的意思救鲤,也就是《中庸》中所說的‘自誠明,謂之性’秩冈;修道是心誠的意思本缠,也就是《中庸》中所說的‘自明誠,謂之教’入问。圣人按自己的本性而行丹锹,就是修養(yǎng)圣道犹赖。圣人以下的普通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本性而行,對于圣道難免有過分或不及的地方卷仑,故此需要修道峻村。修道使賢明的人不至于做過了頭,才智愚鈍的人不至于出現(xiàn)做得欠缺的地方锡凝,而會遵循圣道粘昨。這里圣道便有教化的意思了。這個‘教’字與‘天道至教’‘風(fēng)雨霜露窜锯,無非教也’中的‘教’字意思相同张肾。‘修道’兩個字也與‘修道以仁’中的‘修道’相同锚扎。人能修道吞瞪,而后能不違背圣道,恢復(fù)其天性的本體驾孔,那么也就和圣人所說的‘率性之道’一樣了芍秆。《中庸》后面所說的‘戒慎恐懼’就是修道的功夫翠勉,‘中和’就是恢復(fù)人性的本體妖啥。即如《易經(jīng)》中所說的‘窮理盡性以至于命’,‘中和位育’就是充分發(fā)揮天性,完全遵循天命行事“枰酰”
【解讀】
王陽明反對將修道之教看做是圣人品節(jié),認為子思的性怀读、道、教皆從本原上說骑脱,道即性即命菜枷,圣人已經(jīng)盡得誠之本體,由誠而明惜姐,故率性而行即是道犁跪;圣人以下,因之明其本體歹袁,而未達其道體坷衍,由明而誠,故要修道以復(fù)其本體条舔,這便是教枫耳。通過修道而達到本體之誠,則也就是圣人率性之道了孟抗。
在王陽明看來迁杨,性钻心、道、教渾無分別铅协,《中庸》《易經(jīng)》趨于同質(zhì)捷沸。人若能修辭立誠,率性于道狐史,便是踐行了圣人盡性至命之教痒给,這樣,《中庸》“性”骏全、“道”苍柏、“教”與《周易》的“窮理盡性以至于命”便圓融為一體,“戒慎恐懼”便是修道的功夫姜贡,“中和”便是復(fù)其性之本體试吁,如《易》所謂“窮理盡性以至于命”,中和位育便是盡性至命楼咳∠ê矗“中和位育”即修養(yǎng)功夫之極致,類似于《系辭》中的“無思也爬橡,無為也治唤,寂然不動棒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糙申。”
?
參考資料:《傳習(xí)錄集評·梁啟超點写遥》(九州出版社)柜裸、《傳習(xí)錄》(中國畫報出版社)《傳習(xí)錄(明隆慶六年刻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