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自殺定義: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會產(chǎn)生這種結果的某種積極或消極的行動的積極直接或間接地引起的死亡[]勘究。
? ? ? ?研究的是社會自殺率這個確定無疑的社會事實的條件,而不是個人自殺的起因的條件斟冕,因為個人去自殺的條件自能促使這個人自己去自殺口糕,而不可能使整個社會產(chǎn)生自殺傾向。
? ? ? ?心理學家關心自殺的個人原因磕蛇,而社會學家關心影響群體自殺的各種原因走净,而自殺率正是這些原因的產(chǎn)物。
? ? ? ?“涂爾干提出兩種評估自殺率的方式:一種是比較不同社會或其他類型的群體(同一時期跨文化比較)孤里;另一種是考察同一群體在不同時間內(nèi)自殺率的變化(同一群體的歷史比較)伏伯。”[]
第一編:非社會因素
一捌袜、非社會因素:內(nèi)體--心理的素質(zhì)(心理變態(tài)和心理常態(tài))
1说搅、心理變態(tài)
(1)有人認為自殺是一種偏執(zhí)狂,一種性質(zhì)截然不同的精神錯亂虏等,但是表面上看起來局部的偏執(zhí)狂弄唧,總是產(chǎn)生于更廣泛的精神錯亂,所以不存在偏執(zhí)狂霍衫,更不存在自殺偏執(zhí)狂候引。
(2)有人認為自殺是一種個人疾病---精神錯亂,但精神錯亂的自殺只是所有類型自殺中的一種敦跌,所以并不能說明集體的自殺傾向澄干。況且且精神錯亂(精神系統(tǒng)的反常)也并不足以引起自殺。
涂爾干運用共變法闡明自殺與內(nèi)體--心理的素質(zhì)(精神錯亂)無關的五個理由:①精神病院中柠傍,女病人多于男病人麸俘,但男性自殺人數(shù)(率)卻多于女性;②猶太教徒中精神錯亂病人要比其他教的人數(shù)多惧笛,但猶太教徒的自殺人數(shù)(率)卻最少从媚;③在所有國家中,自殺傾向從童年到老年逐步增強患整,但精神錯亂卻不是這樣拜效,30歲左右的發(fā)病可能性最大,呈倒U趨勢各谚;④不同國家中紧憾,瘋子最少的國家卻是自殺最多的國家;⑤近一個世紀以來嘲碧,下層社會的精神錯亂很少稻励,自殺卻很多父阻。同樣愈涩,用共變法證明自殺與酗酒無關望抽。
2、心理常態(tài)
有些觀點認為自殺與種族履婉、遺傳有關煤篙。涂爾干同樣運用數(shù)據(jù)來給予有力的反駁。
二毁腿、非社會因素:自然環(huán)境的素質(zhì)(氣候和季節(jié)性氣溫)
(1)氣候:雖然歐洲氣候最溫和的地區(qū)和自殺高發(fā)區(qū)吻合辑奈,但實際上氣候和自殺非但沒有任何關系,而且任何氣候下都時有發(fā)生已烤。同一群體在不同時間內(nèi)自殺率是變化的鸠窗,以意大利為例,現(xiàn)在自殺少胯究,歷史上自殺卻很多稍计。
(2)季節(jié)性氣溫:如果自殺與氣溫有關,那么自殺率就應該隨著氣溫有規(guī)律的變化裕循。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臣嚣。
三、仿效
三種仿效:①共同的情感(沒有任何重復)剥哑;②遵守習俗風尚(重復只是邏輯行為)硅则;③無意識地重復。仿效這個詞只應該用于第三種株婴,考慮仿效對自殺率的影響也是在這個意義上怎虫。仿效應該是圍繞中心,或圍繞中心逐漸均勻擴散困介,但自殺卻是以差不多數(shù)量的成批發(fā)生揪垄,且沒有中心。
第二編:社會原因和社會類型
一逻翁、確定社會原因和社會類型的方法
“根據(jù)自殺的方式或形態(tài)學特點對有理智的人的自殺進行分類是做不到的饥努,因為幾乎完全沒有必要的資料”[],“因此八回,我們可以確定自殺的各種社會類型酷愧,不是直接根據(jù)事先描述的特點,而是根據(jù)產(chǎn)生這些類型的原因來加以分類缠诅∪茉。……立即探索決定這些類型的社會條件;然后根據(jù)這些條件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把這些條件分為若干不同的類別管引,這樣士败,我們就可以確定哪一種特定類型的自殺和哪一種類別的社會條件相對應。”[]
撇開自殺的個人原因谅将,直接考慮自殺是隨著什么樣的社會環(huán)境(宗教信仰漾狼、家庭、政治團體饥臂、行業(yè)團體等等)發(fā)生變化的逊躁,然后再回到個人,研究這些一般的原因是如何個性化而引起自殺的隅熙。
二稽煤、四種自殺類型
貫穿于自殺探討中的兩個方面社會組織和集體意識
1、利己型自殺(現(xiàn)代社會)
自殺人數(shù)與宗教社會一體化囚戚、家庭(婚姻和孩子狀況)社會一體化和政治社會一體化的程度都成反比酵熙。
社會整合程度較低,過分的個人主義使得個人與社會的聯(lián)系變?nèi)醭鄯唬床坏阶约捍婊畹哪繕撕鸵饬x绿店,自己毫無用處,沒有活下去的理由庐橙。
2假勿、利他型自殺(傳統(tǒng)社會)
利他型自殺是由于社會整合程度過高,個人服從于社會态鳖,個性太弱转培,自我不屬于自己,個人消失在群體之中,更愛某種身體之外的東西而不是生命。
義務性利他型自殺:人之所以自殺不是因為他自以為有自殺的權利又活,而是因為他有自殺的義務啄踊,如果不履行這種義務就會受到侮辱甚至懲罰串远。如P228
非強制性利他型自殺:將不留戀生命視為一種美德,稍微一點社會獎勵或贊揚就放棄生命。如P231
強烈的利他型自殺:自我犧牲僅僅是為了得到犧牲的樂趣。如婆羅門教影響下的印度人自殺肌索。
3、反常的自殺
人們能夠生活僅僅是由于個人需要和滿足需要的手段和諧一致特碳,但社會動蕩時期诚亚,社會生活的條件發(fā)生了很多變化,調(diào)節(jié)需要的各種尺度午乓、標準也隨之發(fā)生變化站宗;但是新的社會標準、規(guī)則又沒有立刻建立益愈,人們不知道什么是可能做到的梢灭,什么是不可能做到的,什么是公平的,什么是合理的敏释,陷入了失范與迷茫而引起自殺库快。
4、命中注定的自殺[]
集體力量對個人的超強控制以及個人無法忍受過多限制所造成的颂暇,所有可以歸因于肉體上或精神上的虐待的自殺缺谴。如奴隸的自殺但惶。
第三編:作為一般社會現(xiàn)象的自殺
一耳鸯、自殺的社會因素
自殺率根據(jù)各種社會因素而變化,那這些社會因素到底是什么呢膀曾?
自殺同自然環(huán)境和個人的生理聯(lián)系較少县爬,主要由社會整合、集體情感等社會事實所決定添谊,和社會的集體性傾向密切相關财喳。
?社會整合程度高社會整合程度低
利己型自殺少多
利他型自殺多少
反常型自殺少多
命中注定的自殺多少
二、自殺和其他社會現(xiàn)象的關系
自殺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斩狱,那么它在整個社會現(xiàn)象中占有什么樣的位置呢耳高?涂爾干認為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回答自殺到底是道德允許的行為還是不允許的行為?涂爾干的做法是先到歷史中去探索人們在實際中到底是如何從道義上評價自殺的所踊,然后確定這種評價的理由是什么泌枪,最后確定這些理由是否和在什么程度上存在于我們當前的社會中。
于是涂爾干考察了歷史上很多國家和社會從宗教秕岛、世俗到法律方面對自殺的看法碌燕,發(fā)現(xiàn)(關于自殺的立法經(jīng)歷了兩個階段:①禁止個人擅自自殺,但國家可以批準继薛;②對自殺的絕對譴責修壕,毫無例外[P360] )隨著歷史的進步,對自殺的禁令遏考、譴責變得越來越徹底慈鸠。那譴責的原因是什么呢?涂爾干分析認為這是因為自殺違背了我們的全部道德寄托的人生崇拜(道德)灌具,侵犯了我們作為神性組成部分的不朽靈魂(宗教)林束。而人身的這種神性或超驗性源于集體情感,是集體情感使我們的活動轉向集體的目標(P363)稽亏。
之前的研究為了確定自殺的不道德程度壶冒,認為自殺是犯罪,是變相和弱化的殺人截歉。涂爾干從性別胖腾、年齡、氣溫和有無預謀殺人等四個方面批駁了這種觀點,并進一步用數(shù)據(jù)從7個方面證明了自殺和殺人并沒有完全共變咸作,有時同時存在锨阿,有時相互排斥。進而由此指出其實表面上矛盾的事實背后是有不同種類的自殺類型记罚。
利己主義的自殺和殺人處于相反的原因,因此不可能同時發(fā)展桐智。而“利他主義的自殺和殺人則完全有可能同時發(fā)展,因為兩者都決定于同樣的條件说庭,只是程度不同”。[]而“反常實際上產(chǎn)生一種激怒和厭煩的狀態(tài)刊驴,這種狀態(tài)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可以轉而針對自己或針對他人:在前一種情況下會引起自殺姿搜,在后一種情況下會引起殺人±υ鳎”[]
結論:“自殺和殺人之所以經(jīng)常朝彼此相反的方向變化,不是因為兩者是同一種現(xiàn)象的兩個方面躲惰,而是因為兩者在某些方面構成對立的社會潮流〗赴纾……殺人完全像自殺那樣知举,不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犯罪學實體,而應該包含許多彼此很不相同的種類太伊」臀”[]
三、實際的結論
既然知道了自殺是怎么回事锰提、自殺的種類和主要規(guī)律芳悲,就應該探討現(xiàn)實社會對自殺應該采取什么態(tài)度立肘,以及自殺現(xiàn)狀是否正常名扛。
涂爾干認為自殺和穩(wěn)定的自殺率都是社會的正常現(xiàn)象肮韧,只有迅速多變的自殺率才是社會的反惩現(xiàn)象超燃。而且也應該采取措施來預防自殺区拳。鎮(zhèn)壓意乓、教育、政治團體届良、宗教團體對于預防自殺的效果都有限。只有職業(yè)團體伙窃,形成類似于集體意識的職業(yè)道德样漆,才能為個人的生活和安全提供保護,架起個人與社會的橋梁放祟,從而限制因失去社會支持和生活目的而造成的自殺。
既然有“自殺潮流”鞋喇,為什么有的人自殺,而有的人沒有侦香?
有幾股不同的自殺潮流貫穿整個社會纽疟,它們是真正的自殺原因罐韩;但是這些潮流并不會在每個人的身上都表現(xiàn)出來污朽。如果,某個人自殺了蟆肆,這可能是由于他們的心理結構、神經(jīng)脆弱或神經(jīng)錯亂造成的后果炎功。這些潮流正是通過這些個體的弱點來影響個人。
“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集體情感蛇损,不同的集體情感產(chǎn)生不同的社會潮流肛宋,是這些社會潮流影響了個體的自殺決定束世。換句話說,集體情感的變化導致了社會潮流的變化毁涉,并相應地導致自殺率的變化∑堆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