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善建者不拔询筏,善抱者不脫榕堰,子孫以祭祀不輟。 修之于身嫌套,其德乃真逆屡;修之于家,其德乃余踱讨;修之于鄉(xiāng)魏蔗,其德乃長;修之于國痹筛,其德乃豐莺治;修之于天下廓鞠,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谣旁,以家觀家诫惭,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國觀國蔓挖,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馆衔?以此
第一部分:善建者不拔瘟判,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
善建就是說角溃,一個東西造得堅固之極時拷获,就永不能改變,永遠不會動搖减细;善抱前面的章節(jié)已經(jīng)提到過匆瓜,天地萬物,負陰而抱陽未蝌,宇宙間只有陰陽是兩個正反的力量驮吱,彼此互相在摩蕩,互相在關(guān)聯(lián)萧吠,這兩個力量和向心力離心力一樣左冬,也像手背手心一樣,永遠箍在一起纸型;由這兩句話拇砰,也使我們了解到,要把生命的中心把握住狰腌,才能不生不死
講到負陰而抱陽除破,以我們一般人本身的陰陽來說,像氣與血琼腔,精神與肉體瑰枫,這都是陰與陽,而我們平常不能互相抱元歸一丹莲,都是因為陰陽不均衡躁垛、不調(diào)和,因而慢慢消散圾笨,消散就導致死亡教馆,如果陰陽相互均衡,平常穩(wěn)定不變擂达,便可以脫離生死的變異現(xiàn)狀土铺,即所謂長生,也就是“子孫以祭祀不輟”這句話
因此把握住了“善建”與“善抱”這兩樣事,則后代的子孫就能永遠延續(xù)下去悲敷,也就是生生世世生命綿延不休
第二部分:修之于身究恤,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后德,其德乃余部宿;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瓢湃;修之于國理张,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绵患,其德乃普
打坐修行雾叭,學佛修道就是修身,但是修身不是建立一個東西落蝙,所以在觀念上不能認為做工夫打坐就有道织狐,不打坐就沒有道,如果坐就有筏勒、不坐就沒有的話移迫,這不算是修身,“其德乃真”是道體合一管行,如佛家而言起意,就是如如不動,本來如此的
說到治家之道病瞳,我們中國人過去是不增不減揽咕,保持著祖陰功;對于祖先的德澤套菜,不敢隨便有所變動亲善,這樣的觀念習俗,使我們的文化幾千年來固定在一個形態(tài)上逗柴,以現(xiàn)代的理論而言蛹头,這也是我們幾千年來沒有進步,沒有發(fā)展的重要原因
凡事有利就有弊戏溺,以老圣的觀念來看渣蜗,與其求進步,而于進步后再去修正那些負面效應旷祸,還不如永遠沒有毛病耕拷,也不需要修正,所以它永遠是固定托享,永遠是常態(tài)骚烧,表面上看起來浸赫,這同社會進化的現(xiàn)象相反,實際上原理是一樣赃绊,因為進步是漸變既峡,不是突變,是慢的進步碧查,可以減少負面作用的產(chǎn)生运敢,所以他說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由這個道理擴充下來就可知忠售,真传惠、余、長档痪、豐、普邢滑,這五個字雖不同腐螟,但道理都是一樣,也就是修身困后,齊家乐纸、治國乃至平天下,由擴充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摇予,影響到家庭鄉(xiāng)里汽绢,進而提升社會道德,影響到國家侧戴,使這個國家欣欣向榮宁昭,再以這個道德精神修之于天下,整個的世界才可能進入普遍道德的和諧
第三部分:故以身觀身酗宋,以家觀家积仗,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國觀國蜕猫,以天下觀天下寂曹,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這個觀字回右,照佛學方面的解釋隆圆,就是觀照,如果人能夠真正的做到觀照自身翔烁,就能找到生命的本源渺氧,就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命是如何走向衰老,如何走向死亡蹬屹,進而就能發(fā)現(xiàn)生命修養(yǎng)的原則
要了解家之道阶女,就要觀察自己家庭本身興衰之道颊糜,再觀察社會上每一個家庭,每家人的道德行為秃踩,就會發(fā)現(xiàn)都有必然的因果律衬鱼,同樣的道理,以鄉(xiāng)觀鄉(xiāng)憔杨,以國觀國鸟赫,以天下觀天下,就可以知鄉(xiāng)消别,知國抛蚤,知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我怎么會明白天下的道理寻狂,會知道一切所以然呢岁经?他說我沒有其他的巧妙,只有一句話“以此”蛇券,就是前面所說的缀壤,“以身觀身,以家觀家纠亚,以國觀國塘慕,以天下觀天下”,統(tǒng)統(tǒng)觀察清楚以后蒂胞,真正的生命自己才會有把握
能夠做到的人图呢,都怕建立一個東西,因為能建就會毀壞骗随,可悲的是蛤织,人總希望有一個東西能建立起來而不會毀壞,可是窮其一生都找不到這么一個東西鸿染,如果真有這么一個東西的話瞳筏,那就是不建,不建自然就不會毀壞牡昆,而這個不建立而永遠存在的姚炕,是你生命本身本就具備的,你的生命的本位丢烘,就具備了無比的功能柱宦,無上的道,因為道不是向外求播瞳,而是向內(nèi)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