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3.25 子謂韶:“盡美矣贡蓖,又盡善也』筒纾”謂武:“盡美矣斥铺,未盡善也√成疲”
【譯文】
孔子在談到《韶》的時候說:“樂曲非常完美晾蜘,內(nèi)容也很好∶呤海”談到《武》的時候說:“樂曲非常完美剔交,可是內(nèi)容還不是最好的「鸟茫”
【釋義】
《韶》——是歌頌大舜的音樂岖常,舜是大家公認的圣人。
《武》——周武王時期的音樂很好葫督,但是內(nèi)容卻不夠完善竭鞍。
【感悟】
孔子特別欣賞大舜,所以他認那個時候歌頌舜的音樂都是至善至美的橄镜。但是偎快,孔子對周武王稍微有一點點遺憾,認為周武王那個時代的音樂依舊很好蛉鹿,只是內(nèi)容上稍微欠缺一點滨砍,達不到盡善盡美的程度。
在孔子看來妖异,禮樂制度的核心是在于一個“仁”字,如果失去了這個仁心领追,禮樂就沒有價值他膳。他曾說“人而不仁,如禮何绒窑?人而不仁棕孙,如樂何?”真正的仁者之樂,必然是盡善盡美蟀俊。這種仁的音樂是能夠陶冶人的心情钦铺,提高人的修養(yǎng),最終是可以鞏固統(tǒng)治肢预,使社會得以安定矛洞。
舜非常的注重仁義,所以在他那個時期所主持制作的大型歌舞烫映,必然是反應對仁德的重視和民眾的關愛沼本。但周武王他是靠武力來征服商朝,雖有不得已而為之的背景锭沟,依然沾染了暴力和鮮血抽兆,在道德上就存在了一點污點,所以武王所組織的樂舞必然是有武力的特點族淮。
這種體現(xiàn)在音樂之中的主題思想辫红,崇尚仁德的君主,就會心存仁愛祝辣,民間自然良善贴妻,便于長治久安;但如果是崇尚暴力的君主较幌,就會暴政揍瑟,民間自然也會有暴力之氣,社會也難長治久安乍炉。禮樂對于國家的意義來不得半點含糊绢片,故孔子對這種禮樂要求盡善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