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月亮與六便士
文章采用第三視角巍扛,講述了“我”的朋友——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在過活了十幾年安穩(wěn)平淡的日子后铺纽,突然決定放棄所有生活氛濒,丟掉丈夫、父親唆姐、兒子所有身份拗慨,孑然一身遠赴巴黎學習畫畫,去追尋內(nèi)心最深處理想的故事奉芦。查爾斯在巴黎幾經(jīng)輾轉(zhuǎn)困厄赵抢,最窮困潦倒的時候連溫飽都無法保證,而后流落到一座荒島上度過余生声功,臨終前叮囑自己的妻子烦却,把他所畫作品付之一炬。
查爾斯算不上一個好人先巴,他勾引好朋友的妻子其爵,導致他們家庭破裂友妻殉情,他待人冷漠刻薄伸蚯,不懂知恩圖報摩渺;但他對于藝術(shù)卻有著執(zhí)著的追求,在他死后剂邮,查爾斯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終于被世人認可摇幻。
月亮高高在上,是我們的理想挥萌。六便士是當時英國金額最少的錢绰姻,象征著我們生活。
可能在幾年前或十幾年前引瀑,大多數(shù)人還都會面臨“理想or生活”的單選題狂芋。一如那些“北漂”歌手,橫店群演.....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會選擇追尋內(nèi)心的月亮憨栽,等待有一天機會的到來帜矾。但在當下的社會背景下辆影,一個普通人只要肯努力還是能夠?qū)烧呓Y(jié)合的,我們既可以追尋自己的理想黍特,又能夠憑理想獲得相應(yīng)的收入,“理想and生活”兩者兼得也變得不再那么困難锯蛀。
因此我在讀這本時灭衷,比較好奇和震撼的是到底什么樣的人會放棄一切,去追求內(nèi)心深處的“理想”旁涤?書中的查爾斯做到了翔曲。
但“我們”不可能和查爾斯是一類人。
我所理解的蕓蕓眾生的“理想”是那種相對具象的“獲得感”劈愚,例如年薪過百萬瞳遍、考上哈佛、環(huán)游世界菌羽、建一棟自己設(shè)計的房子等......而擁有這種具象“理想”的人掠械,占到了所有人類的大多數(shù)。但查爾斯做追求的理想是“藝術(shù)”注祖,而藝術(shù)的本質(zhì)卻是抽象的猾蒂。從來沒有接觸過藝術(shù)熏陶的我,不能理解查爾斯放棄一切對于藝術(shù)的追求是晨。
“我們”又都是查爾斯這樣的人肚菠。
你周圍一定有一個這樣的朋友,他相貌平平罩缴,資歷平平蚊逢,智力平平,過著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生活箫章,你甚至不能立刻想到他身上有什么閃光點烙荷。但他一定做過讓你震驚的事,他也一定有一件不顧別人的看法炉抒,一直在堅持做的事情奢讨,只不過在生活的底色面前,不那么凸顯罷了焰薄。其實拿诸,這種平凡生活里的小執(zhí)拗又何嘗不是一種藝術(shù)。所以塞茅,我也可以理解當所有人看到腳下的六便士時亩码,有人會抬頭看看月亮。
查爾斯的原型是法國后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野瘦,欣賞一下他的畫作描沟。
Part 2 中年男人的困惑
有時候我在想飒泻,中年男人的這種困惑到底是什么?事業(yè)有成吏廉、兒女雙全泞遗、家庭和睦的中年人到底還想要什么?是很想再活一次席覆,而現(xiàn)實卻不允許史辙,還是真正有機會去改變?nèi)ピ賮硪淮蔚臅r候,又沒有勇氣放下令人艷羨的生活佩伤,從頭再來了聊倔。
我又想起電影《一一》里的那位中年父親NJ,年輕時為了讓爸媽開心生巡,讓初戀女友開心耙蔑,去考了自己并不喜歡的機電系,自己卻成了最悲哀的人孤荣。自己在做初戀女友當初希望自己做的事甸陌,而她卻離開了。后來的機緣巧合兩人又在日本遇見盐股,本有機會重溫舊夢邀层,找尋一下青春的激情,但最終還是遺憾道別遂庄×仍海回家后NJ對他的老婆說:你不在的時候,我有機會去過了一段年輕時候的日子涛目,本來以為秸谢,再活一次的話,也許會有什么不一樣霹肝,結(jié)果估蹄,還是差不多,沒什么不同沫换,只是突然覺得臭蚁,再活一次的話,好像真沒那個必要讯赏。
讀完這本書時垮兑,內(nèi)心想了很多的東西,理想與現(xiàn)實漱挎、金錢的力量系枪、中年困惑......亂到都不知道要寫什么東西,心情也變得頹喪磕谅。世俗意義上的“生活”本就復雜煩心私爷,它漸漸將人意志消磨雾棺,激情退散,人就像挨捶的牛一樣衬浑,在二十三歲的時候捌浩,你還可以哭可以笑可以愛,但當你身體機能下降工秩,夢想基本凋零嘉栓,好像也只能被生活裹挾著前行,于是你慢慢接受慢慢覺得拓诸,這樣也可以。
中年人好難麻昼,有夢想的中年人更難吧奠支。
最后,結(jié)束語抚芦。
“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倍谜,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叉抡,還要時刻關(guān)注老婆的臉色尔崔,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姜文《狗日的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