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磕谅,北大留美碩士王猛寫了萬字長文控訴父母私爷,這件事在網(wǎng)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其中膊夹,他講述的很多細節(jié)在父母看來都是再“正吵幕耄”不過的小事,王猛卻覺得和自己的自卑放刨、內(nèi)向性格有直接關(guān)系工秩。為了報復(fù)父母,他12年不曾回過家进统,拉黑父母所有聯(lián)系方式助币,與他們決裂長達6年。所以說麻昼,兒女都是債奠支,你辛辛苦苦養(yǎng)大他一場,為他掏心掏肺抚芦,最后可能還會落得一生怨倍谜。
《奇葩說》有位辯手熊浩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過得不順遂、不愉快都是因為原生家庭不夠完滿叉抡、不夠出色尔崔?這個鍋,原生家庭可不背褥民〖敬海”雖說每個人的原生家庭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人生那么長消返,有很多自我改造的可能性载弄。就像阿德勒說的那樣,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撵颊;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宇攻。可見倡勇,原生家庭是很多人的痛逞刷,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才能更好地處理原生家庭問題?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擺脫非正常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是一本關(guān)于如何解決原生家庭問題的經(jīng)典書籍妻熊。作者主要針對人生的前6年夸浅,從而圍繞著家庭角色、是非觀扔役、關(guān)系模式和自我界限這幾個主題展開探索帆喇,并手把手教我們拆解童年,從而更加了解真實的自己亿胸,逐步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坯钦。
作者奧利弗·詹姆斯法严,他是一名兒童心理醫(yī)生,關(guān)系精神分析學(xué)家葫笼,作家、記者拗馒,被英國《泰晤士報》稱為“國民心理學(xué)家”路星。另有著作《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青少年的暴力傾向:在這個只有贏家和輸家的現(xiàn)代文化背景下》诱桂。在完成這部著作的過程中洋丐,奧利弗·詹姆斯送別了過世的母親,結(jié)婚并擁有了自己的孩子挥等。從某種意義上講友绝,他告別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又創(chuàng)造了其他人的原生家庭。
接下來肝劲,就讓作者帶著我們走進人生的前六年迁客,去看看記憶深處的我們是如何與父母相處的,又是如何養(yǎng)成如今的性格特征辞槐?
每個人都占據(jù)不同的家庭角色
?奧利弗·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指出:父母會根據(jù)自己的童年經(jīng)歷編寫家庭劇本掷漱,雖說兄弟姐妹之間的差異、長相榄檬、性別卜范、排行甚至是愛好不同都會影響我們在家庭劇中扮演的角色,但最后是由性別和排行決定我們的家庭角色÷拱瘢現(xiàn)在大家都提倡“男女平等”海雪,可現(xiàn)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家庭存在重男輕女的現(xiàn)象。
在《都挺好》中蘇明玉就是個爹不疼舱殿,娘不愛的奥裸。在劇中,蘇母趙美蘭嫌棄蘇明玉是個女孩怀薛,從小就對女兒很嚴苛刺彩,讓她吃泡飯干最重的活,卻把兩個兒子捧成金疙瘩枝恋。
她可以賣房子供大兒子出國创倔,砸鍋賣鐵供二兒子讀書,卻不肯出錢供女兒讀清華大學(xué)焚碌,甚至讓她輟學(xué)打工養(yǎng)家畦攘,蘇母認為:“一個女孩子,上這么好的學(xué)校有什么用十电≈海”因為她覺得女孩子遲早要嫁出去叹螟,不像男孩可以待在家里,給自己養(yǎng)老台盯。
武志紅在《圓桌派》里曾談到這這個話題罢绽,他認為:中國文化都是在找媽,像《小蝌蚪找媽媽》《媽媽再愛我一次》静盅,影視劇也多是“媽”的角色良价。在重男輕女的社會,構(gòu)造了一個巨大的矛盾:一方面嚴重的重男輕女蒿叠,另一方面嚴重美化母親明垢。
奧利弗·詹姆斯覺得男孩和女孩之所以受到的撫育不同,一部分是因為兩者天生就不同市咽,如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的存在痊银。另一部分是因為人們會根據(jù)一套性別刻板的印象來對待孩子,無論孩子的實際行為如何施绎。比方說溯革,父母會比較傾向于男孩子更擅長理科,女孩子擅長文科粘姜。即使有些女孩子可能更喜歡理科鬓照,成績也比男生優(yōu)秀得多,但他們還是會給女孩選文科孤紧,因為這樣出來好找工作豺裆。
就像蘇母認為女孩子始終要嫁出去的,讀那么多書也沒用号显,還不如把錢省下來給兒子用臭猜。由于蘇明玉從小就受盡了家人的冷落、忽視押蚤,她長大后就會變得很缺愛蔑歌,沒有安全感。比如說:當她聽說媽媽其實也會想她揽碘,只是不肯承認的時候次屠,她會馬上就心軟;當她看到爸爸害怕存折上的存款被瓜分時雳刺,立刻就帶爸爸去買各種衣服劫灶。
但凡身邊的人對她說一兩句好聽的,做一兩件感動的事情掖桦,她就會恨不得把命都給你本昏。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女性在家庭劇本里的角色會比較靠后枪汪,父母對女兒與兒子的撫育方式大有不同涌穆,這就是為什么原生家庭受害者大多數(shù)是女性的原因怔昨。
說完了性別,我們再來看看宿稀,不同的排行會如何影響我們在家庭劇本里的角色趁舀?一般情況下,與弟弟妹妹比起來祝沸,作為家里的老大會更自信赫编、強勢一些。在作者奧利弗·詹姆斯看來奋隶,家里的老大通常會被父母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夠聽話懂事悦荒,能幫忙照顧弟弟妹妹唯欣,分擔家里的重任,這是很多普通家庭長子的成長軌跡搬味。
這樣的人長大后境氢,如果自身足夠優(yōu)秀,能夠干出一番事業(yè)碰纬,那他們在弟弟妹妹面前會比較威嚴萍聊,喜歡擺大家長的架子,是家里的一言堂悦析。相反寿桨,如果他本身沒啥能力,卻又想擔起家里的重任强戴,就很容易變成愚孝亭螟,會給自己的小家?guī)砗芏嗝堋?/p>
電視劇《都挺好》蘇明哲作為蘇家老大,就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長子”骑歹, 他看上去有責(zé)任心预烙,有擔當,又孝順道媚,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是蘇家的老大扁掸,我就應(yīng)該怎樣怎樣”,哪怕自己打腫臉充胖子最域,也要背上這些責(zé)任谴分,死要面子活受罪,最后差點弄得妻離子散羡宙。在古代就有過類似的例子狸剃,如《二十四孝》里有個叫郭巨埋兒奉母的故事,雖然這種例子比較殘酷狗热,極端钞馁,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虑省,又有多少人因為各種愚孝毀了原本幸福快樂的家庭僧凰。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探颈,長子在家庭劇本里占據(jù)了重要的角色,父母希望這樣的角色能夠孝順训措、聽話伪节。但更多時候,這只是他們的一種愿望罷了绩鸣。
奧利弗·詹姆斯認為怀大,家庭劇本里的角色會一直跟隨著我們。不管我們在外面取得多大的成就呀闻,只要踏進了家門化借,沒過幾分鐘,我們就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捡多。成年后取得的成就和獨立被一掃而空蓖康,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又在扮演小時候的那個角色了。
不同的撫育帶來不同的依戀模式
奧利弗·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中指出:“父母的撫育方式會影響孩子大腦的電-化學(xué)模式垒手,影響孩子對生活的理解蒜焊。”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科贬,英國醫(yī)生和精神分析學(xué)家約翰·鮑爾比提出了依戀理論泳梆,用來解釋人際關(guān)系中的不安全感。他將幼兒對母親的依戀模式分為四種:回避型榜掌、纏人型鸭丛、混亂型、安全型依戀模式唐责。
前三種統(tǒng)稱為不安全型鳞溉,不安全型與安全型在人群中各占50%。安全型依戀模式的成年人在工作或生活中都能與人愉快地相處鼠哥,在人際關(guān)系中有安全感熟菲。而不安全型依戀模式的成年人,會選擇完全回避親密關(guān)系朴恳,性格比較多疑抄罕。在奧利弗·詹姆斯看來,兒童時期的依戀模式會滲透在成人后的人際關(guān)系模式中∮谟保現(xiàn)在呆贿,我們來看下這四類母親和孩子都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
回避型依戀
喜歡獨來獨往,不依賴別人,也不想被人依賴做入,覺得別人都帶有敵意冒晰,如果我們有事相求,肯定會被拒絕竟块。長大后壶运,我們會把大量的時間用于工作,基本上沒有社交生活浪秘,妥妥的宅男蒋情、宅女,工作狂耸携,有很嚴重的社恐癥棵癣。之所以會產(chǎn)生回避型依戀,奧利弗·詹姆斯認為和主要照顧者有很大的關(guān)系夺衍,大多數(shù)家庭的主要照顧者一般都是母親浙巫。
在3-9個月大時,這類型的母親喜歡自說自話刷后,只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判斷:嬰兒什么時候需要進食或者睡眠,什么時候需要安撫渊抄,而不是根據(jù)嬰兒發(fā)出的信號尝胆,做出相應(yīng)的反應(yīng);在其他時候护桦,她們可能完全忽視嬰兒的交流信號含衔,或者識別不出這些信號。
纏人型依戀
喜歡和別人建立親密的情感關(guān)系二庵,如果被拒贪染,就會感到不自在和孤獨,情緒上會比較沖動催享,經(jīng)常伴有嫉妒杭隙、不滿和沖突奶稠。對愛人有著非常強烈的占有欲埋哟,可能會使對方感到窒息,從而選擇逃離锅纺。比如說戀愛腦攀涵,可能是因為從小極度缺乏安全感铣耘,他們會對另一半非常的依賴。如果對方?jīng)]有及時給出回應(yīng)以故,他們就會覺得很不安蜗细,會給對方發(fā)起奪命連環(huán)call。
奧利弗·詹姆斯認為怒详,纏人型依戀者的形成炉媒,主要是因為父母否定式的教育方式踪区。母親很少主動搭理孩子,孩子會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橱野,母親并不是非常投入朽缴,對自己很冷漠,沒有熱情水援。在童年期密强,如果長期與父母分離,也會成為纏人型依戀者蜗元。比如說或渤,把孩子放到托兒所,或者留在爺爺奶奶家奕扣,成為留守兒童薪鹦,長期與父母分離。
混亂型依戀
渴望情感上的親密關(guān)系惯豆,卻很難真心相信他人池磁,害怕受到傷害。成年后容易患有精神疾病楷兽,與家人的關(guān)系非常緊張地熄。奧利弗·詹姆斯認為,造成混亂型依戀模式的主要原因芯杀,很有可能是在童年期遭受了嚴重的虐待或忽視端考,雙親關(guān)系不和諧。作為母親揭厚,她會滿足孩子的需求却特,但又虐待或忽視孩子,這會讓孩子既想要靠近母親筛圆,把她當成安全的避風(fēng)港裂明,但又怕受到她的虐待,最終造成混亂型依戀模式太援。
安全型依戀
比較容易在情感上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guān)系漾岳,可以舒服自在地依靠他人或被他人依靠,既不擔心獨處粉寞,也不擔心不被別人接納尼荆。想要形成安全型依戀者,就得有個敏感型的母親積極地回應(yīng)孩子的需求唧垦。當她在孩子身邊時捅儒,她會很有興趣和耐心跟孩子互動,喜歡與孩子進行身體接觸和眼神交流,對孩子很上心巧还,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和愛鞭莽。
作者奧利弗·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這本書上提到,無論我們具有哪種類型的依戀模式麸祷,都會影響到我們的交友偏好和人際關(guān)系澎怒。但我們的依戀模式并不是固定的,她有一定的靈活性阶牍,在以后的生活中喷面,我們的依戀關(guān)系劇本可以重新被編輯。
重新改寫自己的劇本
原生家庭給每一個人的烙印是無法去掉的走孽,它可能是你的助力惧辈,也可能是你的阻力,但是烙印僅代表過去磕瓷,未來的道路是自己爭取的盒齿。當我們被原生家庭絆倒時,該如何爬起來呢困食?作者奧利弗·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提到边翁,我們可以通過理解過去的經(jīng)歷來改變現(xiàn)在的生活。
對于原生家庭帶來的創(chuàng)傷硕盹,我們可以跟親朋好友傾訴符匾,以發(fā)泄心中的郁悶。如果覺得有些事情不太適合跟認識的人聊莱睁,也可以選擇心理咨詢,他們會從專業(yè)的角度幫我們剖析自己芒澜,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仰剿。因為你只有把心里想說的都說出來,你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痴晦?你又在害怕什么南吮?更多時候,我們會通過藝術(shù)活動來達到內(nèi)省誊酌,比如寫作或繪畫部凑。
根據(jù)弗洛伊德的理論,大多數(shù)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都包含著脫離現(xiàn)實的元素碧浊,利用幻想代替令人不快的真相涂邀,他認為,創(chuàng)造的內(nèi)容往往可以追溯到作者的童年經(jīng)歷箱锐。事實上比勉,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有故事的人都喜歡寫作或繪畫,他們會把想要表達的情感都寫在自己的筆下浩聋,這也不失為抒發(fā)情感的一種好方法观蜗。
每個孩子出生下來就如同一張白紙,只有進入家庭系統(tǒng)的這個“染缸”才會被浸染衣洁,這張白紙該寫什么墓捻,該涂什么顏色全都由父母來決定,所以說父母的撫育方式對孩子影響非常大坊夫。
我們在這里討論原生家庭砖第,并不是為了責(zé)備父母,畢竟父母他們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践樱,因為年代厂画、教育的局限,他們也并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否對與錯拷邢。我們要做的就是調(diào)整好心態(tài)袱院,一步一步去了解自己的前六年,通過了解童年的成長軌跡來改變現(xiàn)在的生活瞭稼。
原生家庭是我們每個人都逃不開的枷鎖忽洛,但只有直視自己內(nèi)心,勇敢去探索童年經(jīng)歷的人环肘,才能真正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痛欲虚,希望奧利弗·詹姆斯的這本《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擺脫非正常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能幫助大家跟自己和解,跟父母和解悔雹,跟原生家庭和解复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