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處理小論
中國的語文教育源遠流長破讨,從古至今積淀著豐厚的文化底蘊黄娘,具有多樣的教學制度,但對于語文教育本身的研究卻是極其缺乏的诱贿。直到晚清愁溜,我國最早的小學語文教學法專著《教童子法》才得以問世芍殖。在廢除科舉制度之前豪嗽,中國社會歷來是偏文科教育,甚至是唯文科教育的豌骏,白話文之前的漢語言文學又是言文分開的文學龟梦,中國的古代語文教育也是言文分開的語文教育,文言文文學窃躲、古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主要成就,也是古代語文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计贰。
語文教育濃厚的人文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語文教育畢竟是母語教育蒂窒,其工具性特點也是最根本的躁倒。五四以前的中小學語文的教材都是純文言文的,在1917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中洒琢,胡適于1918年4月在《建設的文學革命》中提出國語的文學秧秉,文學的國語。這以后的中小學語文教材中才逐漸有了白話文的出現(xiàn)衰抑。到1922年象迎,葉圣陶、顧頡剛根據(jù)新學制語文課程標準編寫了《初中國語教科書》六冊呛踊,商務印書館出版砾淌±泊椋總課數(shù)260篇,其中白話文95篇拇舀,占36.5%逻族,文言文165篇,占63.5%骄崩,較早的綜合型教材開始出現(xiàn)聘鳞,當然56年,78年也編寫過包括文言古詩文的分編教材要拂,但未能普及抠璃。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無論課改前后脱惰,其實都存在著一些流行性的誤區(qū)搏嗡,比如多媒體教學、研究性教學拉一、課題式教學采盒、探究性教學等。他們當中的共同點是在語文教育中舍本逐末蔚润,追求泡沫磅氨,體現(xiàn)出一種浮噪情緒,常常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同時忽視了對語文基本素質(zhì)的教育嫡纠,尤其是傳統(tǒng)文學方面的教育烦租。傳統(tǒng)文學教育主要體現(xiàn)在古詩文即文言文和古詩詞教育,古詩文以其極高的文學成就除盏,成熟的藝術(shù)技巧叉橱、濃厚的人文氛圍在中小學語文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們在語文教育中沒有理由對中國古代文學和文化閃耀出的璀璨光輝視而不見者蠕。在中國古代的私塾教育中窃祝,幼齡教育就有“三百千千”即:《三字經(jīng)》、《百家姓》蠢棱、《千字文》锌杀、《千家詩》等蒙事教材,學生很小的時候就打下了深厚的語文基礎(chǔ)泻仙,所謂“幼學瓊林糕再,龍文鞭影”,讓學生在掌握文字工具的同時也灌輸了許多人文知識玉转。而在現(xiàn)代語文教學中突想,雖然學生的綜合能力得道了重視,但學生對于優(yōu)秀文學作品,基本和經(jīng)典的字猾担、詞袭灯、句,寫作技巧都知之過少绑嘹,語文素質(zhì)得不到提高稽荧,人文精神不能夠傳輸。
在古詩文教學與語文教育人文性探索過程中工腋,首先要認識到古詩文知識(包括文言文和詩詞曲)的教學價值姨丈。在經(jīng)過了先后幾次“文白之爭”的討論之后,語文教育界已基本達成了共識:古詩文仍然需要學擅腰。其教學價值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蟋恬、文化價值(認識功能)。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趁冈,也是人類發(fā)祥地之一歼争。五千年來,經(jīng)過炎黃子孫一代代的創(chuàng)造和積累渗勘,中國文化雖歷盡滄桑沐绒,卻綿延不絕,其內(nèi)涵豐富多彩旺坠、博大精深洒沦。中國古代輝煌的文化成就,得到完整而有序的保存价淌,靠的就是文言。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就列有一萬多種瞒津、十萬多卷蝉衣,這還不算《四庫全書未收書目》和《叢書總錄》中所著錄的。在中國古代文學這座由文言文巷蚪、古詩詞的“磚石”砌就的文化寶庫里病毡,濃縮著中華文明的景觀,記錄著中華民族的歷史屁柏,反映著歷朝歷代的生活啦膜,透視著中國人的文化心態(tài)、思維方式……掌握好祖國的語言好比得到了一把打開本國文化的鑰匙淌喻。那么僧家,在學校教學古詩文,就好像在孩子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裸删、鋪開了一條通道八拱,讓他們能穿越時空,去閱讀、去思考肌稻、去吸取清蚀,與兩千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了解并深刻地認識我們的祖先爹谭,懂得我們的歷史枷邪,從而繼承和發(fā)揚我們的文化。這就是古詩文教學的認識功能诺凡。
(二)东揣、教育價值(陶冶功能)。應該認識到绑洛,辯證地批判地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救斑,發(fā)揚民族精神,是抵御當今不良風氣侵襲的一道屏障真屯。在中學素質(zhì)教育的體系里脸候,如何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應該受到高度重視,需要努力探索豐富生動的德育手段绑蔫。古詩文就具有這方面的教育功能运沦。語文教育專家劉國正說過:“古詩文還是進行思想教育,特別是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主義教育的好教材配深⌒恚”的確,被選入語文課本的古詩文多是思想內(nèi)容純正的作品篓叶,或歌詠山川烈掠,或記述經(jīng)歷,或闡發(fā)哲理缸托,或抒懷言志左敌,它們表達了古人對于真善美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浸潤其中俐镐,涵詠體味矫限,會使人無形中受到熏陶、感染佩抹。古詩文擁有無法估量的教育潛能叼风,因為其中熔鑄著一個古老民族的靈魂。從短期效應看棍苹,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一人一事的思想認識无宿;從長期效應看,有助于加強其道德修養(yǎng)廊勃,樹立民族自信心懈贺,增強社會責任感感经窖,從而塑造完美人格。?
(三)梭灿、藝術(shù)價值(發(fā)展功能)画侣。現(xiàn)代漢語的語言系統(tǒng)是由古代漢語的語言系統(tǒng)發(fā)展變化而來的。古今漢語一脈相承堡妒,猶如一條墨寫的黃河配乱,蜿蜒至今,二者是“源”與“流”的關(guān)系皮迟,既有差異性搬泥,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古漢語常用字絕大多數(shù)仍然保留在現(xiàn)代漢語中伏尼,而且還保持著相當強大的生命力忿檩。
(四)、應用價值(綜合功能)爆阶。在寫作方法燥透、藝術(shù)技巧和文風教育等方面,學習古詩文也可以收到多重效果辨图。古詩文作品經(jīng)過歷史篩選班套,許多詩文堪稱精品,大多布局嚴謹故河,行文簡潔吱韭,氣韻生動,文采斐然鱼的。多讀這樣的作品理盆,確實會使人受益匪淺,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十分有利凑阶。? ?
其次熏挎,應用正確高效的教學方法對于古詩文教學與語文教育人文性探索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美國教育學家加涅在他的“累積學習模式”學說中認為人的能力是學習的結(jié)果晌砾,主要有五種類型,即言語信息烦磁、智力技能养匈、認知策略、態(tài)度和動作技能都伪。在語文教育中呕乎,語文知識也應當是一個從低級層次向高級層次的積累過程,優(yōu)秀的古詩文可以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得到豐富的積累陨晶,通過得當?shù)拟省⒏挥谢盍Φ慕虒W方法營造饒有興趣的學習氛圍帝璧,讓學生在體驗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不知不覺的學到足夠的語文知識。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湿刽,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對于語文教育的烁、學習反而是最適合的和最有效的≌┕耄“接受學習”理論研究的代表人物美國的當代認識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提出了“有意義言語學習理論”(同化論)渴庆,他認為:學校的首要工作是向?qū)W生傳授學科明確、穩(wěn)定而有系統(tǒng)的“知識群”雅镊,學生的主要任務則是接受學習和牢固地掌握這些知識群襟雷。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語文知識首要的是記憶性知識仁烹,因而“接受學習”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耸弄,達到較高的教學要求。
在古詩文的教學當中卓缰,我們當然也不必把死記硬背作為唯一的教學法寶计呈,在教學探索中,我發(fā)現(xiàn)語文教學與人文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的營造相結(jié)合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僚饭。例如在探索古詩文特色辦學的活動中震叮,古詩文誦讀已成為我校一景,兩三同學間你讀我誦鳍鸵,或你出上句苇瓣,我對下句的情形每天在校園上演,而每天的晨讀偿乖,課前預備鈴響后的全班齊誦更已經(jīng)變成了特有的課前等候與心理調(diào)節(jié)手段击罪。更重要的是,將古詩文誦讀滲透到教與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贪薪,起到了“以詩益智媳禁、以詩治情、以詩明志画切、以詩育人”的作用竣稽。古詩文不可能成為學生們今后的通用語言,但可以幫助他們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接近霍弹、更親近毫别。具體的做法是:一、鼓勵學生在學習典格、生活岛宦、游戲中運用古詩交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用古詩和學生交流耍缴。如孩子拖拉作業(yè)時砾肺,老師會與學生一起背《明日歌》挽霉,學生明白了,會趕緊去補寫作業(yè)变汪;兩個男生口角動手侠坎,老師先讓他們背曹植的《七步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疫衩。許多矛盾就在瑯瑯的吟誦中煙消云散硅蹦。如此等等;二闷煤、在教學樓大廳里掛《每日一詩》的黑板童芹,在走廊上錯落有致的張貼古人的名詩佳句和唐詩、宋詞鲤拿、元曲介紹假褪;三、建立古詩文活動室近顷,自制各種古詩文的教學玩具生音,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學到豐富的古詩文知識。
再次窒升,我認為我們通過古詩文教學與語文教育人文性探索缀遍,除了履行國語教育的基本功能之外,還要確立古詩文教育在現(xiàn)時代教育時期的努力目標饱须。主要有:
(一)域醇、為了傳統(tǒng)文化的承繼(文化教育,工具性方向)蓉媳。鴉片戰(zhàn)爭以后譬挚,國人認識到了西方科技的重要,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酪呻;甲午敗績减宣,進一步認識到還要學習西方的法律、政治制度玩荠,1898年張之洞倡導“中學為體漆腌,西學為用”,儒家文化的核心并未改變阶冈;到了五四運動時代屉凯,傳統(tǒng)文化的一整套哲學、倫理都被推翻了眼溶;70年代,最基本的信仰晓勇、價值觀都被顛倒了堂飞,傳統(tǒng)文化至此破壞殆盡灌旧。有目共睹的是,現(xiàn)代化不等于西化绰筛,現(xiàn)代化更需對傳統(tǒng)的回歸枢泰,綿延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民族安身立命之處铝噩,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衡蚂。“文以載道”骏庸,語文教學應當自覺地擔當起這一使命毛甲。
(二)為了培養(yǎng)學生純正的審美趣味(文學教育,人文性方向)具被。美學家朱光潛有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文學教育不在讀過多少書和知道一些文學上的理論和史實玻募,而在培養(yǎng)出純正的趣味∫蛔耍”文學表達命運七咧,抒發(fā)情感。中國的古典文學承載著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美學叮叹,經(jīng)典的艾栋、經(jīng)過時間礪練的人文思想與現(xiàn)代社會絕非格格不入,而是可以水乳交融蛉顽,而且這也正是現(xiàn)代中小學生所迫切需要補充的“營養(yǎng)”蝗砾。懂得如何審美,才能熱愛人生蜂林,才能健康充實地生活遥诉。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指出:“古典文學是一個民族……長期以來決心閱讀的書籍,仿佛它的全部內(nèi)容像宇宙一般深邃噪叙,不可避免矮锈、經(jīng)過深思熟慮,并且可以作出無窮無盡的解釋睁蕾“浚”綜上三點所述,語文教育回復古典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子眶,古詩文教育瀑凝、經(jīng)典誦讀是不可逾越的道路,可以創(chuàng)新臭杰,但沒有捷徑粤咪,更不能背棄傳統(tǒng)。我們不希望中小學語文教育的陣地被快餐文化所占領(lǐng)渴杆,更不希望在將來的高等教育領(lǐng)地里出現(xiàn)人文環(huán)境的喪失寥枝、滿目瘡痍詞不達意的論文宪塔、只識英文不會念詩的大學生。所以古詩文教育囊拜、語文教育人文性某筐、工具性的探索以及鞏固與維護任重而道遠,艱巨而迫切冠跷,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南誊,吾輩理當“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之友》2001-6
2.《文匯報教育家屆弁校刊》2004-9
3.《浙江語文教學論文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
4.《教育環(huán)境優(yōu)化與學生個性發(fā)展》康健主編 廣西師大出版社199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