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魅力有多大呢?
自古對于蜀道難的描寫林林總總慎玖,在安史之亂臨近結束的762年贮尖,杜甫正身處四川成都,曾作下這樣一首閱圖詩:
日臨公館靜趁怔,畫滿地圖雄湿硝。劍閣星橋北,松州雪嶺東润努。華夷山不斷关斜,吳蜀水相通。興與煙霞會铺浇,清樽幸不空蚤吹。
這是杜甫關于地方輿圖的即興之作,在這首詩里随抠,我們從小點出發(fā)跟著杜甫的詩裁着,從一場宴會出發(fā),看那一幅幅圖拱她,得以窺見當時四川關于劍閣二驰、星橋、松州秉沼、雪嶺這四個四川“地標”的風采桶雀,甚至在最后一句中將情感升華至煙霞浩渺之間。
當初因為“興與煙霞會唬复,清樽幸不空”一句深深記住這首詩的我矗积,在《中唐時期的空間想象:地理學、制圖學與文學》中再一次感受到這首詩的魅力敞咧。
本書由耶魯大學博士王敖所著棘捣,其為現(xiàn)任美國維斯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東亞學院副教授。學術論文曾發(fā)表于《哈佛東亞學報》《中國文學研究前沿》等刊物休建,寫作的章節(jié)收入《哈佛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和《如何閱讀中國詩》等書乍恐。曾獲安高詩歌獎,《人民文學》和《詩建設》等雜志的詩歌獎测砂,并譯有《讀詩的藝術》《人之鏈》等茵烈。
譯者王治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博士砌些,現(xiàn)為中山大學珠海校區(qū)教師呜投。主要研究領域為唐宋文學與詩學等。
王敖和王治田都是從事唐代文學研究的學者,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外國學者綜合了我國中唐時期的詩歌仑荐,結合我國的歷史和地理背景展開了一個學術討論雕拼,再由另一個外國學者翻譯成中文出版。
《中唐時期的空間想象:地理學释漆、制圖學與文學》分別從中唐時期的地理學發(fā)展、詩學視野與制圖學之眼篮迎、地方空間的劇變:圖經與文學書寫男图、深入蠻荒:創(chuàng)造新地標的美學、白居易與元稹:交互地理學的奇觀5個章節(jié)來講述地理學發(fā)展甜橱、空間想象與文學之間的多重互動逊笆。
這是一次奇妙地探索,將地理學岂傲、制圖學與文學結合起來难裆。
本書讀起來稍有難度,源于作者和譯者均不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镊掖,在一些語句的轉換中乃戈,略顯生硬,閱讀的趣味性略微欠佳亩进。當然症虑,在復習或者新遇到我們的詩歌時,會感受到古代大家的詞藻底蘊和我國豐富的文化底蘊归薛,書中關于單首詩歌的解說占比很重谍憔,如果家中有小孩中、高考可以嘗試閱讀這本書主籍,將語文习贫、歷史和地理一起結合起來復習一次,而這一次的復習則是由大家?guī)ьI進一個新的思路里千元。
原來詩歌還可以和地理相結合起來苫昌,在一首首的詩歌中,結合當時的背景幸海,甚至可以繪制出作者那時候的遷徙路徑蜡歹,沿途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