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6日搔弄,一名11歲的上海男孩在使用ofo共享單車過程中與客車相撞,被卷入車底身亡丰滑。7月初顾犹,該男孩父母將肇事司機、車輛連同ofo提供方北京拜客洛克科技有限公司一并告上法庭褒墨,向其索賠878萬元炫刷,同時要求ofo立即收回所有機械密碼鎖具,并更換為更安全的鎖具郁妈。
雖然目前案件尚未正式開庭審理浑玛,但是不少網(wǎng)友卻是一致對該男孩父母索賠做法不予看好。我們對這個悲劇感到痛心噩咪,但也不得不深思顾彰。
在這起事件中极阅,雖然ofo共享單車也負一定責任,但是涨享,是否應該賠償878萬元筋搏,值得商榷。我國法律明確規(guī)定厕隧,未滿12周歲的少年兒童不能獨自騎車上街奔脐。很顯然,是這名小男孩自己沒有遵守相關的法律吁讨,而其父母也沒有盡到教育責任髓迎。
同樣在廣州,無論是在一些大街還是小巷上挡爵,都會常呈悖看到不少穿著小學校服甚垦、或是年紀尚幼的孩子們騎行ofo共享單車茶鹃。
一方面,ofo單車的機械密碼鎖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里艰亮,確實存在安全漏洞闭翩,有一定安全隱患,因而不少未滿12歲的小學高年級學生都能通過各種方法免費開鎖騎行迄埃。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疗韵,這些孩子獨自上路騎行,也可看出不少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安全問題疏于重視侄非,對于孩子的監(jiān)護責任仍未落實到位蕉汪。
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們平時也通過集會逞怨,多次給全校學生強調過關于騎行單車的安全問題者疤。
除此以外,也會利用班會課叠赦、品德課等驹马,普及關于單車交通安全的相關知識。
在我國除秀,少年兒童年滿12周歲糯累,方能在道路上騎自行車,并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在慢車道上騎車册踩,不能在馬路上學騎自行車泳姐;未滿十二周歲的兒童,不能騎自行車上街暂吉。
同時仗岸,騎自行車要在非機動車道上靠右邊行駛允耿,不逆行;掌握相關的交通規(guī)則扒怖,在轉彎時不搶行猛拐较锡,騎車時不多人并騎、打鬧盗痒;不在騎車時戴耳機聽音樂等等蚂蕴。
據(jù)了解,隨著共享單車在國內日益普遍俯邓,不少在校老師都會向自己的學生甚而學生家長多番強調過騎車安全問題以及單車騎行的相關安全規(guī)則骡楼。
我們有理由相信,孩子們和家長們都是有聽入耳的稽鞭,但是鸟整,到底有沒有把這些規(guī)則謹記于心呢?
很多時候朦蕴,事故就發(fā)生在一瞬之間篮条。
有時孩子們玩心一時興起,可能就把老師的話拋之腦后吩抓,在大街上和朋友結伴騎行涉茧。
而他們的家長也存在僥幸心理,有的覺得自己就在身邊不遠處看著疹娶、或是覺得孩子大了伴栓,快滿12周歲了,可以獨立騎行了等等雨饺。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章家庭保護中第十二條明確規(guī)定: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不履行監(jiān)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jiān)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的钳垮,應當依法承擔責任。
也許不少家長或者監(jiān)護人都知道自己有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責任额港,但是對具體的責任卻不明晰饺窿。
也許是職業(yè)所趨,我對身邊一些由于家長忽略孩子锹安,而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尤多留意短荐。
前天去番禺游玩,一位年輕父親獨留女兒在車站等待叹哭,自己跑到馬路對面忍宋。后來等到這位父親回來后,不禁疑惑:“如今拐賣行騙的人這么多风罩,怎么放心小女孩一個人在車站糠排?”但這位父親呵呵笑:“這么短時間不會有事的,而且我們也住在這邊很久了超升,沒事入宦〔富玻”
聞言,我也不好再多說什么了乾闰。
這不由讓我想起另一則新聞落追。
就在今年1月,一名4歲男童溺亡掙扎3分鐘無人發(fā)現(xiàn)涯肩,而男童媽媽就在一旁玩手機轿钠。
也許是我多心,私以為如今的部分年輕家長確實對孩子的安全問題不夠重視病苗,直到真正出事的時候才追悔莫及疗垛。要知道,家長重視是兒童安全最重要的保護傘硫朦。
但不少家長都存在僥幸心理贷腕,或者說自己年輕沒經(jīng)驗,不知道怎么帶孩子咬展,或是覺得孩子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泽裳,很安全。
教育孩子應該為人父母的一份責任所在挚赊。即便是學校老師有教書育人的責任诡壁,即便社會有保護未成年人安全的責任济瓢,但陪伴孩子最長時間的荠割,是父母,不是別人旺矾。
我們常說蔑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個人都有第一次為人父為人母的時候箕宙,這不應該是成為出事的時候嚎朽,為人家長應該推卸的理由和借口。
古語常言:子不教柬帕,父之過哟忍。對于孩子的安全,如果連家長自己都沒有引起重視陷寝,那么锅很,別人很難幫得了你。
作者說:
日更的第六天凤跑。
這是一篇小小的很不專業(yè)時評爆安。
主要還是想通過這則新聞,
探討當今家庭教育的一些隱性問題仔引。
---------------------------------------------
我是阿代扔仓,一個南方姑娘褐奥。
愿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勾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