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8 華杉
讀書求背誦,講話時一言不合就背誦一大段搅方,這不是真有學問比吭,也不是真好學绽族。即物窮理,到處去“學習”衩藤,也屬玩物喪志吧慢。王陽明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今天的社會赏表,玩物喪志的學習狂也很多检诗,就是要“學習”,不知道他想干啥瓢剿,他也不知道自己要干啥逢慌。
【來書云:“聞語學者,乃謂‘即物窮理之說亦是玩物喪志’跋选,又取其‘厭繁就約’涕癣、‘涵養(yǎng)本原’數(shù)說標示學者哗蜈,指為晚年定論前标,此亦恐非【嗯耍”
朱子所謂格物云者炼列,在即物而窮其理也。即物窮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謂定理者也音比,是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俭尖,析心與理而為二矣。夫求理于事事物物者洞翩,如求孝之理于其親之謂也稽犁。求孝之理于其親,則孝之理其果在于吾之心邪骚亿?抑果在于親之身邪已亥?假而果在于親之身,則親沒之后来屠,吾心遂無孝之理歟虑椎?見孺子之入井,必有惻隱之理俱笛,是惻隱之理果在于孺子之身歟捆姜?抑在于吾心之良知歟?其或不可以從之于井歟迎膜?其或可以手而援之歟泥技?是皆所謂理也。是果在于孺子之身歟磕仅?抑果出于吾心之良知歟珊豹?以是例之镊讼,萬事萬物之理莫不皆然,是可以知析心與理為二之非矣平夜。夫析心與理而為二蝶棋,此告子義外之說,孟子之所深辟也忽妒⊥嫒梗“務外遺內(nèi),博而寡要”段直,吾子既已知之矣吃溅,是果何謂而然哉?謂之玩物喪志鸯檬,尚猶以為不可歟决侈?
若鄙人所謂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喧务。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赖歌,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功茴。致吾心之良知者庐冯,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坎穿,格物也展父。是合心與理而為一者也。合心與理而為一玲昧,則凡區(qū)區(qū)前之所云栖茉,與朱子晚年之論,皆可以不言而喻矣孵延÷榔】
你來信說:“聽說您對學生講,朱熹‘即物窮理’的學說隙袁,就是玩物喪志痰娱。然后又拿朱熹的‘厭繁就約’,‘涵養(yǎng)本原’幾封信給學生看菩收,說這才是朱熹晚年悔悟梨睁,確定的學說,這樣不太好吧娜饵!”
說即物窮理是玩物喪志坡贺,讀者可能也不太好接受。不過,這倒不是王陽明的發(fā)明遍坟。前面有個典故拳亿,主角是明道先生程顥,和宋朝大儒謝良佐愿伴。
謝良佐去拜程顥為師肺魁。程顥問他:你平時讀什么書?謝良佐說:史書隔节。程顥順手從成堆的史書中抽出一本鹅经,翻開一頁,問謝良佐這段講的什么怎诫。謝良佐把程顥提到的一大段整個背了下來瘾晃,一字不差。程顥再抽出一本書幻妓,從中翻一頁蹦误,謝良佐仍然一字不差地背了下來。之后肉津,謝良佐恭敬地站立著强胰,等待老師的嘉許。不料程顥冷冷地說了四個字:“玩物喪志阀圾∧睦”謝良佐登時面紅耳赤狗唉,汗如雨下初烘。
讀書求背誦,背誦之后還好表演分俯,講話時一言不合就背誦一大段肾筐,這屬于嘩眾取寵,玩物喪志缸剪,不是真有學問吗铐,也不是真好學。即物窮理杏节,到處去“學習”唬渗,也是玩物喪志。王陽明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奋渔。今天的社會镊逝,玩物喪志的學習狂也很多,就是要“學習”嫉鲸,不知道他想干啥撑蒜,他也不知道自己要干啥。
第二個話題,說王陽明拿朱熹的信來說是他的晚年定論座菠,是指王陽明編輯了一本《朱子晚年定論》的書狸眼,收集了朱熹和朋友之間的一些通信,挑選若干和王陽明觀點一致的段落浴滴,還找到了朱熹的原話拓萌。王陽明放在第一篇的信里,朱熹寫到:“此是向來定本之誤升略,今幸見得司志,卻煩勇革。不可茍避譏笑降宅,卻誤人也骂远。”這是我的注解定本上搞錯的地方腰根,如今有幸發(fā)現(xiàn)了激才,卻苦于沒有勇氣改正。不能只為了避免被人譏笑额嘿,就誤人子弟叭衬铡!
王陽明讀到朱熹這些通信册养,如獲至寶东帅,編輯刊印成書,廣為宣傳球拦,說朱熹自己都認識到自己的書錯了靠闭,只是他沒有勇氣改,私下和朋友通信他都承認了坎炼。
王陽明這樣說朱熹愧膀,當然對朱熹不公平,也被學界詬病谣光¢萘埽《朱子晚年定論》這書流傳下來,但是萄金,斷章取義的東西蟀悦,并不被學界看著是朱熹的思想,而把它當成王陽明思想來學習氧敢。
至于朱熹其中有兩封信中提到“厭繁就約”日戈,“涵養(yǎng)本原”,這本事儒者經(jīng)常講的話福稳,當然不能因為朱熹說了一句厭繁就約涎拉,就說他否定了自己的即物窮理瑞侮。所以顧東橋對王陽明有批評。
王陽明回答說:
朱熹說的格物鼓拧,就是即物窮理半火。即物窮理,就是在事事物物上求定理季俩,用我的心钮糖,在事事物物上求理,那就把心和理一分為二了酌住。
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店归,就好像在在父母身上求孝之理。在父母身上求孝之理酪我,那理是在我心上呢消痛?還是在父母身上呢?假若在父母身上都哭,那父母百年之后秩伞,我心里就沒有孝之理了嗎?
看到一個小孩子有危險要掉進井里去欺矫,那一定有惻隱之理纱新。那惻隱之理,在那小孩子身上呢穆趴?還是在我心中的良知呢脸爱?我能不能為了求小孩而跳進井中呢?還是伸手把他拉上來呢未妹?這都是理簿废。這些理,又是在那小孩子身上呢教寂?還是在我心中的良知呢捏鱼?以此為例,萬事萬物的道理都是如此酪耕,這就可以知道,把心和理一分為二轨淌,是不對的迂烁。把心和理一分為二,就是告子“義在心外”之說递鹉,孟子已經(jīng)深刻地批評過了盟步。“向外探求而忽視了內(nèi)心躏结,追求博學卻不得要領”却盘,知道這樣不對,為什么還要說這樣的話呢,說他是玩物喪志黄橘,難道不可以嗎兆览?
鄙人所謂的格物致知,就是在事事物物上致我心之良知塞关,我心之良知抬探,就是天理。致我心之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帆赢,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小压。致我心之良知,就是致知椰于;事事物物皆得其理怠益,就是格物。這就是心與理合二為一瘾婿。心與理合而為一溉痢,那我的說法,和朱熹的晚年定論憋他,都不言而喻了孩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