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天性》
關于作者
馬修·利伯曼是社會認知神經科學領域最著名的學者之一快毛,在2007年獲得了美國心理學家協會頒發(fā)的“杰出科學獎”滑潘。1999年互婿,作者在哈佛大學獲得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梨州。經過對人類的不斷探索寫出此書蛛碌,給心理學界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關于本書
這本書從人類本能的角度來討論社交對于我們每個人的影響寻定。
核心內容
這本書向我們講了驅動人類社交的三大動力儒洛,分別是連接、心智解讀和協調狼速。
一琅锻、連接
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如果關系保持得好向胡,我們就會覺得快樂恼蓬;如果關系破裂,我們就會覺得痛苦僵芹,這種痛苦也被稱為“社會疼痛”处硬。不管你是肉疼還是心疼,對大腦來說都是一樣的拇派。
【案例】
網絡球實驗:讓兩個實驗員A郁油、B進入實驗室,假裝不認識攀痊。當真正被測試的人C進入實驗室后桐腌,A裝作偶然發(fā)現一個球,傳給B苟径,B又傳給C案站。當三個人玩得正開心的時候,A只傳給B棘街,B傳回給A蟆盐,不帶C玩了。過了一會兒遭殉,實驗結束了石挂。
不知情的C從實驗室出來覺得有點生氣和難過,他的身體通過核磁共振的檢查也傳遞出這一信息险污,二者的結果完全一致痹愚。這個實驗說明,當A蛔糯、B不帶他玩的時候拯腮,他覺得自己的社會連接斷了,所以覺得痛苦蚁飒。
合作可以增強社會連接动壤,帶來愉悅感。我們天生富有同情心淮逻,幫助別人會讓我們更開心琼懊。
【案例】
一個人被要求觀看另一個人被電擊的情景阁簸,他和被觀看的人都覺得非常的痛苦。這個時候研究人員就會問他是否愿意和被電擊的人交換哼丈,80%的人都會同意启妹。有的時候,我們寧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削祈。
二、心智解讀
說白了就是怎樣能夠更快脑漫、更準確地理解到別人的意思髓抑。主要有兩條路徑,一個是我們的心智化系統(tǒng)优幸,一個是鏡像神經元吨拍。
心智化系統(tǒng)也是邏輯推理能力,會隨著我們年齡的增加慢慢成熟网杆。簡單來說羹饰,就是我們通過一些抽象的刺激來了解他人的想法,比如說表情碳却、反應等队秩。
鏡像神經元,從名字看就能感覺到這個系統(tǒng)像照鏡子一樣昼浦,我們通過別人具體行為的刺激來了解他人的想法馍资。比如說你看到別人在吃炸雞,你也情不自禁地想到炸雞的味道关噪;當你看到蜘蛛鸟蟹、老鼠的時候,你也會覺得好像有東西在身上爬一樣使兔,渾身不舒服建钥。
這兩種系統(tǒng)是互補的,一個活躍一點虐沥,一個安靜一點熊经。有了這兩個系統(tǒng),我們可以更快地理解別人的意思欲险,與別人建立親密連接奈搜。
三、協調
協調就是不斷了解自己盯荤、調整自己馋吗,讓自己更快地融入這個社會。我們對自己的了解大多是從別人對我們的反饋得來的秋秤。
【案例】
有一個男女配對的實驗宏粤,把1-100這100個卡片隨機分給50個男生和50個女生脚翘,讓他們進行隨機配對。配對成功后绍哎,他們會得到背后數字之和十倍的獎金来农。比如說,男25和女40配對成功崇堰,就可以得到650美元的獎金沃于。
但在這個過程中誰都不能告訴別人他后面的數字是什么。很明顯海诲,這個游戲要想拿到更多的錢繁莹,肯定是要和數字是99、100的人進行配對特幔,于是很快就有兩個人被大家爭搶咨演。
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背后的數字是什么,但是根據大家的反應他可以猜測到自己的數字很大蚯斯。這就是典型的靠別人的反饋來判斷自己的行為薄风。
我們總在跟著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這就很容易被牽著鼻子走拍嵌。要想避免這種情況遭赂,我們就要進行自我控制,這里作者給出了三個方法:
- 抑制:盡量控制好自己的表情横辆、語調等身體語言嵌牺。
- 重新評價:改變看問題的視角,不要一條道走到黑龄糊,鉆牛角尖逆粹。
- 情緒標簽化:用各種方法去把情緒表達出來。比如說和朋友吐槽炫惩、寫日記等等僻弹。
金句:
- 正如社會痛苦和物理疼痛共享一個神經認知過程一樣,物質獎勵與社會獎賞也共享同一個神經認知過程他嚷。
- 鏡像神經元看上去似乎是一個支持模仿以及基于模仿的理想學習機制:鏡像神經元只有存在動作以及對運動的感知時才會做出反應蹋绽。
- 如果把“社會”因素很好地納入工作場所中,就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個更好的工作環(huán)境筋蓖,員工的敬業(yè)精神和工作效率也會出現飛躍性地提升卸耘。
- 整個社會對個人的預期長久地忽略了我們的天性:我們本來是一枚方形(具備社交天性)的釘子,卻身不由己地被固定在一個圓形(非社交性的環(huán)境)的孔中粘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