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與政治》是馬克斯·韋伯向慕尼黑青年學生發(fā)表的兩篇演講的小書蒋川,主要包括1917年的“學術作為一種志業(yè)”和1919年的“政治作為一種志業(yè)”。其社會背景是德國作為歐洲第一強國杨箭,對外陷入帝國主義戰(zhàn)爭,對內維持軍事獨裁,整個學術領域被政治權利籠罩熔掺,致使許多青年人面臨兩難境地饱搏。韋伯作為當時一名“精神貴族”式的德國知識界領袖,通過這兩篇演講不僅對其身邊的思潮做出了個性化回應置逻,更為陷入人生岔路口推沸,搖擺不定無法自拔,雖困惑孤獨但充滿希望和激情的青年們提供了關于人生抉擇的寶貴建議券坞。
1鬓催、學術之路:價值中立
在韋伯看來,科學作為理智化的一部分恨锚,在一個“除魅”的世界宇驾,已經(jīng)不可能是“通往真實的存在之路”,“通往真實的藝術之路”猴伶,“通往真實的自然之路”课舍,“通往真實的上帝之路”塌西,“通往真實的幸福之路”。因此筝尾,他韋伯堅持并踐行“價值中立”原則捡需,在其代表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通過對歷史的客觀考察筹淫,明確指出以功利主義站辉、理性主義、禁欲主義為特點的新教倫理精神是資本主義形成過程的思想基礎损姜。也即是饰剥,全面描述了“新教倫理造就資本主義”這一客觀事實,而避免直接對其進行價值判斷——“應該如此”或“應該繼續(xù)如此”薛匪。
韋伯認為一個好學者未必是一位好老師捐川,反之亦然∫菁猓“每個受到召喚古沥、有志從事學術工作的年輕人,都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娇跟,他所肩負的重任具有雙重面貌岩齿。他不僅需要具備學者的資格,同時必須能夠做一位好老師苞俘;而這兩種條件并不一定全然吻合盹沈。”同時吃谣,韋伯強調一個教師所應當做的乞封,不是去充當學生的精神領袖,不是立場鮮明的信仰灌輸岗憋,而是盡力做到“知識上的誠實”肃晚,去“確定事實、確定邏輯關系和數(shù)字關系或文化價值的內在結構”仔戈,因為沒有對手和不允許辯論的講臺关串,不是先知和煽動家應呆的地方。一旦讓學生認識到客觀的事實监徘,至此教師就應當止步了晋修;如果他表露自己的價值判斷,甚至將之強加于學生凰盔,那么他的研究就超出了自己的合理權限墓卦。如韋伯所說:一名科學工作者,在他表明自己的價值判斷之時户敬,也就是對事實充分理解的終結之時趴拧。
2溅漾、政治之路:信念倫理和責任倫理
雖然韋伯主張學術研究和教師在講臺上要保持價值中立,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對實際政治的遠離著榴。于是添履,韋伯在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的政治表演成為了其一生中最迷人的爭議所在。
韋伯區(qū)分了兩種以政治為業(yè)的方式脑又,一是為政治而生存的人暮胧,一是靠政治而生存的人,其中為政治而生存的人在其內心里將政治作為他的生命问麸。他認為往衷,政治家則不同于教師,他在采取行動時严卖,必須確立鮮明的立場席舍,以個人的意志和價值判斷為先導。真正擔當政治使命的政治家應當具備三種素質哮笆,即激情来颤、責任感和眼光。只有具備以上素質稠肘,才能克服現(xiàn)實生活中的種種幻覺與誘惑福铅,克服庸俗的虛榮,真正將自己奉獻給事業(yè)项阴。權力的追求可以說是政治家的最重要活動滑黔,然而對于權力的態(tài)度則是,政治家為了事業(yè)而追求和運用權力环揽,至于這事業(yè)具體是什么略荡,屬于信仰問題。指導政治家行動的是信仰而不是事實歉胶。而依據(jù)信仰行動的政治家的倫理取向可以分為兩種汛兜,即信念倫理和責任倫理。信念倫理和責任倫理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跨扮,而是互為補充的。政治家的成熟人格是令人向往的——“只有將兩者結合在一起验毡,才構成一個真正的人衡创,一個能夠擔當政治使命的人【ǎ”
3璃氢、韋伯之迷宮:學術與政治的張力
他熱心于德國政治,參與實際政治活動狮辽,發(fā)表政論文章一也。一戰(zhàn)前巢寡,他一直處于政治旋渦中,沒有機會專心于學術研究椰苟;一戰(zhàn)后抑月,他不但撰寫政治論文,而且參與政治活動舆蝴,1917年5月谦絮,他提出的修改憲法中兩個條款事件還導致了當時德國首相下臺的政治風波。他更主要的還是一名學者洁仗。他嚴格遵循自己對學術與政治层皱、學者與政治家的截然區(qū)分。當他作為學者時赠潦,他盡可能保持價值無涉的態(tài)度叫胖,只進行事實的陳述和分析;而當他參與實際政治她奥,撰寫政治性文章時瓮增,則政治觀點鮮明。毋庸置疑方淤,韋伯的一生無疑是處于學術與政治的張力之中钉赁。
英國傳記作家D·G麥克雷曾說過:“我相信,韋伯對我們來說的確就是一座迷宮携茂∧悴龋”但是透過迷霧,我更傾向于認為韋伯是一個矛盾集合體讳苦,正如哈佛大學的歷史學教授休斯曾經(jīng)指出:“韋伯的腦袋是一個能夠容納多種矛盾思想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带膜。總的看來鸳谜,韋伯既是一個激進的民族主義者膝藕,又是一個學術上的民主主義者;既是一個不受傳統(tǒng)宗教觀念束縛的自由學者咐扭,又是一個對宗教傳統(tǒng)抱有濃厚興趣的社會學家芭挽;既是一個批判社會主義的理論家,又是一個十分敬重馬克思及其學說的思想家蝗肪⊥嘧Γ”
在現(xiàn)代社會,傳統(tǒng)的一切神圣價值消失殆盡薛闪,取而代之的是基于功利主義辛馆、技術主義、實證主義的功能和效率至上豁延。一方面昙篙,將價值腊状、信仰、理想棄置腦后的人們享受著功利與效率帶來的極大極豐富的物質財富苔可,另一方面缴挖,在龐然大物般的官僚機器面前束手無策,承受著個體被完全物化的尷尬境地硕蛹。面對兩難選擇醇疼,韋伯的思想不能不說是一味醒神湯,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幫助人們弄清了現(xiàn)代化過程中的種種困惑法焰⊙砭#總之,這對于站在人生岔路口的人們具有不可忽視的現(xiàn)實意義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