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論語》中多處談到責人與責己的問題饥悴,“君子求諸己坦喘,小人求諸人”;“躬自厚而薄責于人西设,則遠怨矣”等瓣铣。孔子認為贷揽,嚴己寬人棠笑,對自己要求嚴格,對別人寬容大度禽绪,這樣的人才可以遠離怨恨與是非蓖救。圣賢與普通人的區(qū)別就是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印屁。
01
不輕易責備他人
有一位朋友常常因為生氣而責備人循捺,陽明先生告誡他說:“學習應反身自問。如果光是責備別人雄人,就會只看到別人的不對从橘,而看不到自己的錯。如果能反身自問,才能看到自己有許多不足之處恰力,哪還有時間去責備別人呢叉谜?”于是,這位朋友感到后悔牺勾。
陽明先生說:“你今后只是不要去評論別人的是非正罢,每當要責備別人的時候,就把它當作一個大私欲除去才行驻民。”
一些人在面對朋友的缺點或做錯的事時履怯,往往會當面指出回还。以此來顯示自己高人一等的見解。而且叹洲,他們還把自己這樣做的原因柠硕,說成是自己“性格率直”“直言不諱”“實話實說”等,好像還算是一種非常優(yōu)秀的性格一樣运提。
別人的生活發(fā)生了什么蝗柔,他們正在經歷著怎樣的波折和磨難,站在自我立場的你可能并不知曉民泵,你所看見的只是表象而已癣丧。
02
成就他人也是成就自己
換一個角度,你會發(fā)現栈妆,并不是只有你是這個世界的主角胁编。千人千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鳞尔,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嬉橙。不管故事是平淡無奇,還是曲折坎坷寥假,每個人都已經歷不同的故事市框,或悲傷或幸福。人生無常糕韧,誰都會有眼淚有悲傷枫振,我們要學會欣賞和悲憫,學會善待他人兔沃。
不要輕易指責別人蒋得,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去知道別人生活里的喜怒哀樂乒疏、去真正體諒別人的酸甜苦辣额衙。每個人因立場不同,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窍侧。
一個真正有文化修養(yǎng)的人县踢,能夠用“慈悲心和包容心”去成就別人,其實也是在成就自己伟件。一個從“現象”中硼啤,就能得知自己怎么解脫的人,才是真正的懂得自我修養(yǎng)的人斧账。
0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想想我們谴返,就知道他人的生活里其實也有一樣的內容,也一樣在人生的路上經歷風風雨雨咧织。想想我們嗓袱,是怎樣從坎坷中走過的,就知道別人是怎樣從坎坷和磨難中走過的习绢。
根據心理學家研究渠抹,無論哪一個人,都有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心理需要闪萄,這就是所謂的“自尊心”梧却。
如果是我們自己發(fā)現了錯誤,我們也許會自覺地改正它败去。但是由別人“直言不諱”地當面指責自己做錯了時放航,自尊心這種本能反應就起作用了,它動員全身的神經为迈、肌肉來抗拒三椿、反擊這種指責。所以葫辐,一個人面對指責的反應搜锰,通常是面紅耳赤脖子粗、氣急敗壞地和別人爭辯耿战,竭力捍衛(wèi)自己的觀點蛋叼。
因此,我們永遠不要希望別人是從善如流的圣人剂陡,孔老夫子說得好:“己所不欲狈涮,勿施于人⊙计埽”想一想自己如果受到別人的指責歌馍,自己會怎么樣,你就會預見到別人面對指責的反應了晕鹊。
作為下過“致良知”苦功的大儒松却,陽明先生雖然沒學過現代的心理學暴浦,但也洞悉了人性的弱點。他深深知道草率地責備他人會引起什么后果晓锻。
人本是人歌焦,不要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砚哆,無須精心去處世独撇。
把自己當別人的人,你會減少痛苦躁锁,做事圓滿纷铣;把別人當成自己,你會同情不幸灿里,相互理解关炼;把別人當別人,尊重別人匣吊,你不會侵犯別人的利益;把自己當自己寸潦,你會珍惜自己色鸳,想通、放下见转,快樂無比命雀。
能夠認識別人,那是一種智慧斩箫;能夠被別人認識吏砂,那是一種幸福;能夠自己認識自己的人乘客,那是圣賢之人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