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行走的方式就是他成長的方式勇凭。
自從2011年遇見新教育實驗责语,我就開始慢慢改變自己的行走方式。朱永新教授說:改變,從閱讀開始善炫。因此例隆,我首先讓自己成為一個讀者佃牛,一個讀書人她按。在新教育實驗學校,最早閱讀的兩本書的書名竟然一模一樣:《回歸教育的原點》飘庄,作者分別是朱永新和竇桂梅脑蠕。后來讀到萬瑋校長的《四十歲開始學做教育》,深有同感:我剛好也是40歲開始學習做教育跪削。在新教育實驗學校谴仙,最大的改變就是潛心讀書,開始寫作:每周閱讀一本書碾盐,每周寫一篇教育隨筆(后來改為每天寫一篇微博)。特別是接觸到好多名師都有兩個標配:善讀會寫廓旬。像管建剛老師幾乎每年出一本書,薛瑞萍老師把自己的母語教學實踐寫成六本一套的堪稱典范的教學記錄孕豹,王開東老師每天在個人公眾號洋洋灑灑幾千字堅持日更,常生龍局長每周閱讀一本書并寫一篇書評……每一位讀寫高手都是我的榜樣春霍,都是真正的讀書人,都是勤奮的實踐者址儒,都是出彩的寫作者。我想:這就是一名優(yōu)秀教師的常態(tài)和秘笈吧莲趣。
讀完曾仕強先生的《大易人生》,我的心漸漸復蘇饱溢。正如這本書的封面兩句話:正本清源,回歸原點绩郎。謝云老師說:讀寫重建心靈。讀寫是重建心靈的抓手肋杖,是回歸原點的正途。只有閱讀原典状植,才能回歸原點∏诚簦《易經》就是“群經之始”逐沙,是“解開宇宙人生密碼的寶典”洼畅。《易經》也叫《變經》徘郭,它“研究的就是變化的道理”。曾仕強先生說残揉,變只是現象而已芋浮,變的背后一定有不變的東西。沒有不變的镇草,人不變就活不了。世界上有變就有不變梯啤,它們是同時存在的,不可分割的七婴。根據我的理解察滑,所謂不變的“常道”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常識、常理杭棵、常態(tài),在此基礎上先舷,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座右銘:與時俱進滓侍,順勢而為,隨風而化撩笆,從吾所好。前三句話都是圍繞一個“變”字夕冲,最后一句是我的愛好“不變”。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歹鱼,只有緊跟時代步伐,努力與時代合拍弥姻,根據形勢變化做出適當的改變,跟著社會風向及時調整自己的方向疼进,才能在飛速發(fā)展的新時代不斷更新自己的思想,從而實現真正的重建伞广。人生最大的最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拣帽,做自己擅長的事赔癌,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最為關鍵的是恪守常識灾票,遵循規(guī)律茫虽,這樣才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出更好的業(yè)績。
讀了《大易人生》濒析,我覺得應該牢固確立成長性思維正什,相信自己只要堅持變革号杏,立足自己的工作實際和人生狀態(tài),就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盾致。與此同時,我要敬畏生命常理庭惜,堅守人生使命罩驻,踐行教育常識惠遏,一輩子學習做一個好老師。
《易經》是人生原典骏啰,是宇宙寶典,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判耕,去領悟,去實踐祈秕。我將繼續(xù)堅持改變自己的行走方式渺贤,在行走中慢慢回歸到生命的原點请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