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參考的是傅佩榮老師的《人能弘道-傅佩榮談?wù)撜Z》调卑,綠窗幽夢參考的是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抡砂,由弘丹整理。
小編會每天推送一則論語恬涧,與大家一起學(xué)習(xí)《論語》注益。歡迎大家關(guān)注,并一起學(xué)習(xí)《論語》溯捆。大家如果對每日的論語學(xué)習(xí)有任何感悟丑搔,可以留言討論。
今天學(xué)習(xí)《論語》里仁篇第八則。
1低匙、原文
子曰:“朝聞道旷痕,夕死可矣⊥缫保”
2欺抗、傅佩榮譯文
孔子說:“早晨聽懂了人生理想,就算當(dāng)晚要死也不妨强重〗食剩”
“道”即應(yīng)行之道。了解人生的價值何在间景,就可以依此而行佃声,死而無憾,這也是“守死善道”之意倘要。
“夕死可矣”圾亏,表明孔子知生也知死,而這種貫穿生死的道封拧,無異于他一再強調(diào)的仁志鹃。
傅佩榮:了解道理,生命就會發(fā)生變化
了解人生理想之后泽西,生命就開始起變化曹铃。我們常說不知為何而戰(zhàn),為何而生捧杉,為何而死陕见,“道”就是這些問題的答案。早上了解了人生理想味抖,就算晚上要死评甜,也知道自己為何而死》歉停孔子的道就是仁——人生的過程與目的蜕着。如果真的理解人性向善,死時只要自問是否做到了這些要求红柱,做到了就可以問心無愧,死而無憾蓖乘。
以孔子的話來說锤悄,人不必怕死,但要先了解人生正途——向善嘉抒、擇善零聚、至善。了解了這一點,就不會抱怨和逃避任何挫折與困難隶症。有時不免感覺人生很無奈政模,人到了生命盡頭就會發(fā)現(xiàn)“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既然如此蚂会,這一生為什么還要奮斗呢淋样?因為奮斗的目的在內(nèi)不在外,奮斗是為了對得起自己胁住,是要實現(xiàn)自己與別人之間的適當(dāng)關(guān)系趁猴。
孔子的說法顯示了一種宗教情懷。在宗教家看來彪见,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做了多少好事儡司,而是有無正確的覺悟。只要內(nèi)心轉(zhuǎn)向光明余指,生命即可當(dāng)下得到安頓捕犬。佛教所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酵镜,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碉碉。
3、綠窗幽夢學(xué)習(xí)心得
死生是大事笋婿,但和“聞道”比起來誉裆,就次一層級了。作為君子缸濒,終極的追求不是外在的榮華和利祿足丢,而是對大道的體悟和了解。一旦明白掌握了人生大道庇配,其他都不再重要斩跌。正是因為聞道,顏回可以簞食瓢飲不改其樂捞慌。所以孔子在這里用夸張的手法再次強調(diào)求道的重要耀鸦。想起陽明先生困居龍場時,為求悟道啸澡,造一具石棺相對袖订,以期超越生死得以找尋到至理⌒崧玻看來要悟道洛姑,必須參透生死、不為死亡所恐嚇皮服。有的人忙忙碌碌楞艾,終其一生也無法明白這種境界参咙、更無法求得大道,縱然功成名就硫眯,是否也還缺少些什么蕴侧?
4、弘丹學(xué)習(xí)心得
“道”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两入,是非常高的境界净宵。“道”因此谆刨,聞道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塘娶。
道有時候是不可以言說的。能夠“聞道”痊夭,說明此人的境界也已經(jīng)很高刁岸。
有時,悟道了之后的人她我,跟你講“道”虹曙,可是因為你的境界還沒有達(dá)到,你也會聽不懂他們話里蘊含的深刻道理番舆。所以酝碳,有一些簡單而富有哲理的話,常常被人們認(rèn)為是心靈雞湯恨狈,也許只是因為你的境界不夠疏哗,暫時不能領(lǐng)悟罷了。
“朝聞道禾怠,夕死可矣”返奉,這句話很早就學(xué)過,可是一直也沒有真正明白吗氏,我想芽偏,現(xiàn)在我還是不能夠完全明白。
孔子說出這句話弦讽,說明他對于“道”的看重污尉,如果能夠“聞道”,死而無憾往产。這句話也說明被碗,什么時候“聞道”都不晚。對于學(xué)習(xí)也是如此仿村,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蛮放,開始行動了總比不行動要好。
傅佩榮注解奠宜,孔子的道就是仁包颁。如果真的理解人性向善,死時只要自問是否做到了這些要求压真,做到了就可以問心無愧娩嚼,死而無憾〉沃祝孔子的道“仁”岳悟,雖然非常簡潔,但內(nèi)涵豐富泼差,如果能夠真正理解了“仁”贵少,我想那人的水平也是非常高深了。
雖然我們說“仁”這個詞堆缘,非常簡單滔灶,但是,真正理解了“仁”吼肥,一生去踐行“仁”录平,還是非常難的。
“道”和“仁”這樣的詞缀皱,看似簡單的詞里面蘊含了很多很多層面的的內(nèi)涵斗这,這也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不花時間去研究啤斗,我想是很難領(lǐng)略這些文化的精髓的吧表箭。
但有時,悟道只是在一瞬間钮莲,有時候免钻,苦苦冥思多年不得解,卻在某一天突然悟道了臂痕。王陽明的心學(xué)就是如此誕生的伯襟。王陽明多年來讀了各種圣賢書,都不得解握童,有一天突然悟道姆怪,他的人生也開始了非常大的變化。
所以澡绩,孔子說的“朝聞道稽揭,夕死可矣”,也許悟道了之后肥卡,即使死都沒有可畏懼的了溪掀。也說明,悟道是非常難的事情步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