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的主題是探討學習坎怪。
德魯克說:“我們在學習之前應該先學會學習學罢坝。”
如果沒有學會學習學搅窿,就是屬于不會學嘁酿,學任何東西也沒用疾棵。下面就是關于“學習學”的分享:
學習的主要原則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你認為痹仙,學習最重要的是哪些是尔? 對學習一個東西來說,比較關鍵的原則是什么开仰? 并且自己會按這些原則去做拟枚。
我覺得有這樣幾種:
第一個是學以致用
學以致用,就是說今天學的東西明天或者馬上就能用众弓,這就是學習的道理了恩溅。
那學習的“習”該怎樣解釋呢?
學習的習廉油,繁體字上邊有一個羽毛的羽迈喉。在說文解字里面实柠,什么叫學習麻掸?? 叫鳥數(shù)飛也。
在鳥窩里蛛蒙,鳥爸爸和鳥媽媽教小鳥飛赡盘,小鳥從這個枝丫跳到那一個枝丫盒犹,跳來跳去捡遍,最后終于飛起來了锌订。飛起來之后就叫做“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了画株。
所以這個“習”辆飘,不是簡單的去復習。在學校里老師經(jīng)常講我們要復習谓传,復習本身沒有什么不亦樂乎蜈项。當真正用上的時候,自己才會不亦樂乎续挟。
比如說紧卒,今天剛復習了這道題,明天考試正好考的就是這道題庸推,那就很高興了常侦,那才叫“不亦樂乎”浇冰。
因此贬媒,學習過的東西就要經(jīng)常拿來用。學而不用肘习,一段時間后际乘,后來的信息就會覆蓋掉之前學習的信息,那就等于白學了漂佩。
第二個是要事上琢磨
學習要切己體察脖含,放在自己身上想罪塔,并且一定要在自己所做的具體事情上琢磨。
聽了老師的教導之后养葵,就要切己體察征堪,放到自己身上去想。
學習這件事最忌諱表面上認真聽講关拒、積極提問佃蚜,但實際上卻壓根沒聽進去的情況。
這是無效的偽學習着绊。
我們學習谐算,是為了自己進步,不是為了勝過誰归露,更不是為了要“制”誰洲脂。古人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剧包,想勝過誰恐锦,想制誰,那就是為別人而學了疆液。
想來那些小時候就不想讀書的童鞋踩蔚,可能就沒有領會到“學習是為自己”的道理。在原生家庭的百般要求下枚粘,他們覺得讀書是為父母而讀馅闽,為別人而讀。不過馍迄,這其中的因素比較復雜福也,可能他們那時候根本就沒有人告訴他們這些道理,為此長大后方才追悔莫及攀圈。
“要是那時候有人教過我這些東西就好了暴凑,也不至于現(xiàn)在....”,不過赘来,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现喳。
回到主題說,“古之學者為己”犬辰,所以聽完之后要馬上“切己體察”嗦篱,這才是“進到里面學習”。
“今之學者為人”幌缝,用知識裝飾自己給別人看灸促,是為了別人而學。這其實是口耳之學,道聽而途說浴栽,這種“站在外面學習”的行為純屬浪費時間荒叼,還不如不學。
別人的東西終究是別人的典鸡,能用出來的東西才是自己的被廓。
第三個是有敬畏之心
學習要信服老師,不服老師你就別學萝玷。你服誰伊者,你就去學誰。
華杉老師的理解我非常喜歡间护,說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亦渗,我有什么不懂的,就去請教我覺得會的人汁尺。我不會懷疑他可能是錯的法精,因為要論錯的幾率,我不是更大的那個嗎痴突?最后還不如聽他的搂蜓。
批判別人,并不能帶來自己的進步辽装。
別人有的優(yōu)點可能你都沒有帮碰,別人所顯現(xiàn)的缺點可能你全都有。批判別人還不如著手解決自己的問題拾积。
照著老師說的殉挽,一點不打折的去執(zhí)行,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體會拓巧,慢慢才能知斯碌。
敬畏老師,先有了這個敬肛度,才會認真對待傻唾,認真地聽。如果真覺得老師講的內容承耿,和我理解的不同怎么辦冠骄?就把它放到一邊,老師的可能不一定全對加袋,但自有他的道理凛辣。把自己的精力放到認同的地方去學,才能真正學到锁荔。
第四個是“不貳過”
學習還有重要的是“不貳過”蟀给,就是要鞏固蝙砌。
今天很多人學習最大的毛病阳堕,是什么都想學跋理,知識焦慮。自己要用的東西學了之后還沒鞏固好恬总,就想去涉獵其它的前普。
華杉老師有時候看同事們在朋友圈里面秀:今天又去聽了什么課?什么論壇的壹堰? 自以為學了一些知識拭卿,也交了一些朋友。但是他還是勸同事們少去贱纠,不是說那些東西沒有學習的價值峻厚,而是你在自己本來應該要學的東西上,所投入的時間還不夠呢谆焊。
記得小時候教室里面掛著一條名言惠桃,叫“學海無涯苦作舟”。按莊子的話辖试,就是“吾生也有涯辜王,而知也無涯”。
不要以有涯的人生去追逐無涯的知識罐孝,就是不要去學那么多知識呐馆,學自己要用的。
第五個是“舉一反三”
最后莲兢,當我們具體實踐的時候汹来,怎么驗證是否真正“習”到了呢?
有一條標準是:要學到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改艇,并內化為我們思維的一部分俗慈,做到聞一知十、舉一反三遣耍。
然而實際情況是闺阱,在現(xiàn)有的教育體制中,大多數(shù)學生都沒有自我認知能力舵变,老師教什么就學什么酣溃,課后也很少鞏固。舉一反三什么的就更難了纪隙。
這種思維能力的缺乏在學校里還尚不明顯赊豌,但到了職場中就會被打回原形了。
最近在知識星球看到這樣一段內容:
出色的思維能力來自正確的練習與時間的積累绵咱,自己還需要多加油啊.
有學生問王陽明:“我讀書總是記不住怎么辦碘饼?”
王陽明說:“誰要你記得呢?你若曉得,不必記得艾恼;你若記得住涉,必不曉得!”
真正有用的是將學過的東西都忘掉之后還能拿出來用的東西钠绍,是那些內植于心舆声,外化于行的東西。
說到底柳爽,讀書學習是為了改變自己的行為媳握,改變自己的生活。學到一點磷脯,自己就去做蛾找,做了就有了體會。有了體會赵誓,掌握了基本思路打毛,就能聞一知十、舉一反三了架曹。
學習要跟誰學
第二個問題是:學習到底要跟誰學隘冲?
這里最值得學習的老師有三種,分別是:行家绑雄、觀察家展辞、專家。
什么是行家万牺?? 是有經(jīng)驗之談的人罗珍。
人的知識都來源于經(jīng)驗的歸納總結。那么行家在歸納的時候脚粟,他并不一定會歸納出理論覆旱,但是他會歸納總結出經(jīng)驗。
他會告訴你這種情況要怎么做核无,這么做就會發(fā)生什么樣的結果扣唱。所以在學習的時候,首先要學做成一個行家团南。
我覺得噪沙,品讀牛人的傳記也是一種借鑒經(jīng)驗的好方法。
什么是觀察家吐根???
其實在這三種人物里面,最厲害的不是行家拷橘,而是那些觀察家局义。
這些觀察家雖然沒有干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喜爷,但是他們能一眼看透事實,能看透過去萄唇、現(xiàn)在檩帐,還能洞察未來。
比如說“現(xiàn)代管理學之父”的德魯克穷绵,提出“創(chuàng)新及其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作用”的約瑟夫·熊彼特等轿塔。這些人就屬于人類偉大的觀察家特愿。
學習觀察家的做法仲墨,要和學習行家的做法相結合起來。如果說時間不夠揍障,還是要先研究行家目养。把行家總結的經(jīng)驗用到終端、拿到市場上去毒嫡、反復提煉癌蚁。
什么是專家?? 就是我們的老師兜畸,老師的書就是教科書了努释。
看書有個標準,就是再版十次以上的那肯定沒問題咬摇,肯定是通行的教材伐蒂,里面的內容肯定是沒錯的。
比如著名營銷專家艾·里斯與杰克·特勞特的《定位》系列肛鹏,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場營銷》與《營銷管理》等經(jīng)典逸邦。
所以,這三種人是我們非常值得學習的老師在扰。
華杉老師也說:我們讀書學習缕减,就是要對老師有敬畏之心,把學到的知識放在自己身上切己體察芒珠,在做的事情上仔細琢磨桥狡,做到知行合一。
最后總結下這篇的內容:
學習的主要原則:第一是學以致用皱卓;第二是要事上琢磨裹芝,切己體察;第三是對老師要有敬畏之心好爬;第四是“不貳過”局雄,記得鞏固;第五個是學到就要去做存炮,做了就有體會炬搭,掌握了基本思路蜈漓,就能舉一反三。
最值得學習的三種老師:有經(jīng)驗之談的行家宫盔、能看透事實融虽,看透過去現(xiàn)在以及未來的觀察家、還有某個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專家灼芭。
我理解的“學習學習再學習”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學會了“學習學”之后再去學習有额,這樣的學習能事半功倍;第二層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彼绷,始終保持學習的姿態(tài)巍佑,終身學習。
祝 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