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是我的期末專業(yè)課作業(yè)敷存,老師要求談一談自己學習一年半中國古代文學史的一點感受,原文如下
中國古代文學史雜感
接到這個題目時堪伍,有些意外和棘手锚烦。原本覺得會讓我們自己選一個作家或者某一文學形式的分析。結果很出人意料帝雇,很寬泛的一個題目涮俄,似乎讓人難以“下嘴”,難以理出頭緒尸闸〕骨祝看似很簡單的題目,卻要對整個中國文學史的學習有一個清晰明了的認識以及有自己的體驗和看法吮廉。既然如此苞尝,我也只能很“幼稚”的談一談自己的一些拙見。
先從一個自己比較感興趣的王朝作為一個突破口宦芦,慢慢說吧宙址。我要說的這個朝代就是宋朝∽倏酰或許是由于自己也姓趙的緣故曼氛,總是對宋朝有比較濃厚的興趣豁辉。正如您所言。歷史往往是復雜的舀患,沒有表面上看起來沒那么簡單徽级。宋朝就是一個比較好的例子。它的歷史總是有太多值得讓人揣摩的地方聊浅。不管是它開國的方式還是它滅亡的結局餐抢,都充滿了讓人難以言表的好奇心。宋朝低匙,可以看作是整個中華文明的一個轉折期吧旷痕。
有宋一朝,無論是在文學還是其他藝術上顽冶,可以說是輝煌燦爛的欺抗。史學家陳寅恪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强重,造極于趙宋之世绞呈。正如北宋哲學家張載所說的那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间景,為往圣繼絕學佃声,為萬世開太平”。橫渠四句幾乎是整個兩宋王朝士大夫群體的真實寫照倘要。對于普遍關注朝堂大事的士大夫而言圾亏,他們深受儒家和后來理學家理念的影響,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成為他們的使命所在封拧。因此無論是與遼與西夏簽訂的合約還是后來導致被北宋滅亡的的靖康事變志鹃,可以說是整個文人士大夫的心頭之恨。在他們看來這是使國家蒙羞的恥辱之事泽西。
的確弄跌,無可否認的是,靖康事變確實對于宋王朝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尝苇,這個事件在整個宋王朝的文人士大夫臉上狠狠地打了一巴掌,直接導致北宋的滅亡埠胖,從此宋朝只能偏居南方糠溜,這些是那些士大夫所不能忍受的。然而直撤,與遼河西夏建立的盟約卻并非是一件壞事非竿。
很多人會覺得,兩宋王朝是一個屈辱的存在谋竖,因此人稱“弱宋”红柱。然而承匣,事實上宋朝很“心機”。表面上锤悄,北宋與遼簽訂了澶淵之盟韧骗;北宋與西夏達成了宋夏議和;南宋與金達成紹興和議零聚。人們一般普遍認為這些條約袍暴,對兩宋朝廷來說是屈辱的,歲幣增加了百姓的負擔隶症。因此這些條約便是“屈辱”的政模。似乎很合理,然而這卻與兩宋高度繁榮的經(jīng)濟相矛盾蚂会,他無法解釋后來為什么宋朝經(jīng)濟反而在合約簽訂后更加繁榮了淋样。于是,這些人開始尋求這樣的解釋:這些條約促成了北宋胁住、遼趁猴、西夏與南宋、金先后對峙局面的形成措嵌,在相對和平的形勢下躲叼,北方經(jīng)濟得到恢復,南方經(jīng)濟更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企巢。
這樣的解釋似乎也還說的過去枫慷,但是這樣也無法解釋,為什么當時的王朝會接受這樣的條約安排浪规,寧愿用錢來換取和平或听。在我看來,之所以宋王朝的精英分子做出這樣的決定笋婿,原因在于他們從中看到了其中對宋王朝十分有利的一面誉裆。
從表面上來看,宋朝需要每年給這些少數(shù)民族的國家繳納歲幣缸濒、布帛等物品足丢,是宋朝吃了虧,然而庇配,此舉宋王朝是百利無弊斩跌。
首先,用年年幾十萬的歲幣換來和平實在是太劃算了捞慌。如果兩國產生戰(zhàn)爭耀鸦,那么軍隊支出和開銷就遠遠會超過這些歲幣錢。而且和周圍國家連年征戰(zhàn)啸澡,每年邊防軍備支出超過幾百萬袖订,現(xiàn)在用幾十萬的開銷就可以解決的事情氮帐,何樂而不為呢?
再者洛姑,這些條約雖然都有城下之盟的意味上沐,但是條約內容卻不是不平等的關系,除了紹興和議之外吏口,締結條約的雙方達成的是平等的政治地位奄容,并不存在屈辱何不屈辱之說。所謂“稱臣”产徊,是以國家當權者的年齡而定昂勒,就是以現(xiàn)今國際法的角度來說,也是合理的舟铜。
并且戈盈,從簽訂合約的雙方開展貿易這一點上來說,對于宋朝也是極為有利谆刨。舉個例子吧塘娶。比方說宋給了金三十萬歲幣之后,金朝人雖然有自己的貨幣體系痊夭,但是畢竟少數(shù)民族刁岸,手工業(yè)制造并不是十分發(fā)達,而用自己的錢來買宋朝人的商品他們也不認賬她我,那干脆就用宋朝的錢幣來進行購買和貿易虹曙。久而久之,一開始可能是金朝人賺便宜番舆,但是慢慢地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酝碳,貿易開始導向宋朝,大量的銀兩開始流回宋朝人的口袋恨狈。他們開始發(fā)現(xiàn)疏哗,自己越來越離不開宋朝人所造的這些“玩意”了,無論是茶葉禾怠、絲綢返奉、還是瓷器,需求量越來越大吗氏,市場也是要來越大衡瓶,因此整個國家原先的貨幣體系被宋朝所擊潰,甚至有可能后來就連金朝的皇帝牲证,也不承認本朝的貨幣體系了,開始改用宋幣关面。并且為了穩(wěn)定供應生產坦袍,金朝人也不可能會把宋朝人怎么樣十厢,因為一旦宋朝人完了金朝可能也會傾滅。
因此捂齐,宋朝人通過這一系列的看起來所謂的很屈辱的條約將敵對的雙方綁進一個共同的利益體里面蛮放,一旦進入這樣的格局,唯一的辦法就是共生奠宜,但那個時候包颁,他們想和宋朝人開戰(zhàn)也不可能了。
因此压真,這樣看似“屈辱”的條約娩嚼,到底簽的值不值得呢?
然而對越這樣好的制度安排滴肿,卻有一大批的文人他們不約而同的指責朝廷決議的昏庸腐敗岳悟,在他們看來,這樣的議和實在是缺乏骨氣泼差,難以啟齒贵少。他們雖然自己并不會帶兵打仗,自己卻在那里指手畫腳堆缘,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滔灶,對于那些提倡議和的人,大加鞭撻吼肥,口口聲聲賣國賊录平。然而,這些愛國者就不是:“愛國賊”了嗎潜沦?
因此萄涯,每當有所謂的愛國主義詩人在我面前展現(xiàn)的時候,我雖然對他的道德精神十分敬佩唆鸡,然而卻不得不懷疑他的一片“愛國熱血”涝影,因為雖然一些事情或者觀念在開始執(zhí)行的時候,他們總是會有好的動機争占,好的動機卻并不一定能帶來好的結果燃逻。只有你的眼界看得足夠的高,足夠的遠臂痕,你才有可能真正的看到到底什么樣的政策是對國家有利的伯襟,是造福人民的,只有這個時候握童,才能談得上“愛國”姆怪。
這是我對宋朝一些文人“愛國情操”的思考。
很早之前,我就在想稽揭,文學到底是什么呢俺附。或者說溪掀,說的更大一點事镣,更直白一點,文化到底對于人類有何意義揪胃。
到目前為止璃哟,我覺得,所謂的文化喊递,就是讓人們相信的想象虛構對現(xiàn)實世界的合理解釋随闪,說白了就是對于人類社會的種種現(xiàn)象編故事〔嵛瑁可是蕴掏,有人就說了,不對啊调鲸,文學怎么是編故事這么淺陋的東西呢盛杰?那些表情達意的,那些體現(xiàn)真實情感的文學作品藐石,或者文藝作品也屬于“故事”嗎即供?
讓我們來看這樣的兩個例子:
國王死了,幾年之后于微,王后也死了逗嫡。
國王死了境肾,幾年之后山林,王后也傷心而死了谈跛。
雖然這兩個句子表述的內容基本上完全一致蠢络,但是相比于第一句而言,人們更容易相信第二的說法歼捏。不僅是因為它包含了更多的細節(jié)在里面藻雌,還增添了不少情感的因素糟描。他更加符合人們的想象和情感觀念荠藤,也合理的解釋了事件發(fā)生的原因伙单。許多時候,文學哈肖,甚至文化就扮演著這樣的角色吻育。
不僅僅是那些看起來不合理的,過時的文化概念是虛構的淤井,現(xiàn)今這些理念也是虛構的布疼。在印度的姓氏種族制度中摊趾,雖然我們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這些制度,大多是荒謬和不合理的缎除。當時的印度人可能覺得這些制度沒有什么不自然或者異樣严就。他們只會覺得理所當然。因此器罐,審視我們現(xiàn)如今的這些制度,就一定是合理和自然的嗎渐行?是真的如此還是只是存在于的我們想象之中呢轰坊?
平等。公平幾乎成為了現(xiàn)當代世界普世的價值觀祟印,然而肴沫,如果生活在不同階級下的人發(fā)展出了一樣的能力,面對不同的游戲規(guī)則蕴忆,最后結果也可能千差萬別颤芬。在英國統(tǒng)治下的印度一個富家子弟和貧民子弟,以及一個英國人套鹅,他們可能會用相同的能力站蝠,但是結果卻是千差萬別。因為在種種法律以及潛規(guī)則下卓鹿,公平早就蕩然無存菱魔。
但是,復雜的現(xiàn)實世界有特別需要這些復雜的虛構體系來保持其運轉和完善吟孙,因此必須讓人們接受澜倦、相信這些概念,那么杰妓,文學的作用就隨之產生了藻治。通過文學的解釋和闡述,使人們相信這些概念巷挥,接受這些理念桩卵。不過相比較于那些枯燥無味的、讓人相信這些理念的其他形式來說句各,文學的特殊之處在于它是創(chuàng)作主體真正的有感而發(fā)吸占,包含情感的堅信不疑。創(chuàng)作者首先就是這套理論的相信者和維護者凿宾,所以才能寫出洋溢著熱情和飽含深情的文字矾屯。如果雪萊不相信所謂的平等和自由,他們也不會創(chuàng)作出如此洋溢著熱情的詩歌來初厚。
所以件蚕,當你用這個視角來重新審視整個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時候孙技,就會有一些有趣的想法。2000年前隋朝隋煬帝設立了科舉制度排作,這個制度在中國運行了將近2000年牵啦。雖然在后人看來他有那么多不合理的因素,但是如此長期的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妄痪。
科舉制度最大的好處就是在于它將天下所有的文學能手哈雏、優(yōu)秀者收羅進入朝廷的體系里面,為朝廷效力衫生,為中央集權制度來發(fā)聲裳瘪,為帝王的統(tǒng)治編出讓人信服的故事。統(tǒng)治者將自己的統(tǒng)治理念儒家思想體系作為考試內容來選取優(yōu)秀人才罪针,而通過考試的必然是學習儒家文化的優(yōu)勝者彭羹,可以說,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統(tǒng)治下的文人士子泪酱,他們自然而然天生就是儒士派殷。統(tǒng)治者通過控制科舉這一制度進而實現(xiàn)其文化統(tǒng)治,從而將社會的復雜程度大大簡化墓阀,達到有效統(tǒng)治毡惜。而士大夫在朝堂之上得以施展才干理想和抱負,得到利益和回報岂津,可謂是雙贏虱黄。
然而,這樣的制度后來之所以玩不轉了吮成,不是這一套機制不行了橱乱。而是儒家思想的不行了。由于這個系統(tǒng)機制天生帶有排外性和封閉性粱甫,很難再允許有其他多元思想體系的產生泳叠,因此僵化落后也是必然。因而茶宵,后來中國革命進行之艱難危纫,原因即在于思想改造的艱難。
這個時候乌庶,文學革命的呼聲就顯得十分的應景种蝶。無論是五四還是新文化運動,高舉自由和科學的大旗讓思想多元有了實現(xiàn)的可能瞒大,這樣一來螃征,文學革命也就勢不可擋了。催生新文學體式也就水到渠成了透敌。
因此盯滚,為什么古文和詩詞歌賦會衰落踢械,這不是因為人們浮躁的原因,也不是文化斷層的浩劫魄藕,而是它生長的那片土壤已經(jīng)蕩然無存了内列,“皮之不在,毛將焉附”背率,舊文學的衰落是儒家或者說是中國古代集權統(tǒng)治的衰落的必然话瞧。
新的文學體系的誕生,不僅意味著對現(xiàn)代化理念的闡述和發(fā)聲寝姿。而且也預示著一個文學發(fā)展的脈絡趨勢移稳,就是文學慢慢地由少數(shù)貴族王侯士大夫而走向平民,越來越趨向于平民化会油。無論是采用白話文的手段還是現(xiàn)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文學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自媒體平臺的聲勢浩大的發(fā)展趨勢古毛,都必然昭示著文學乃至文化的自主權力逐漸由上層少數(shù)人向平民大眾傾斜翻翩,文學或者說文化的規(guī)則,不在由少數(shù)人說了算稻薇,而是由大家說了算嫂冻。這必然會引發(fā)種種沖突和矛盾,但是大勢所趨塞椎,人心所望桨仿。在現(xiàn)代化的社會里,控制任何東西都是落后的案狠,過時的服傍,文化也是這樣,他再也不會骂铁、也不能被綁架吹零,被任意的閹割。文學在現(xiàn)代社會里拉庵,完成了一次由少數(shù)人的“權力”到“權利”的過渡灿椅。
以上就是我自大學以來,在學習古代文學史的同時钞支,通過閱讀其他的一些思想和書籍的啟發(fā)和感悟茫蛹,我覺得學習古代文學不能一味地死記硬背和牽強附會,對于其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烁挟,總是希望可以找到一些解釋婴洼,所以才促成了這一篇胡言亂語的文章。我知道可能以后我再看這篇文章的時候信夫,會覺得滿紙都是荒唐言窃蹋,但就目前而言卡啰,這是我的一點小小感悟。難免有不當和錯訛之處警没,其中相當多的言論也是我一點很幼稚的想法匈辱。希望老師給予指正。
我相信杀迹,我說的每一句話亡脸,可能以后都是錯的。
歡迎關注個人微信公眾號 松風閣書畫日講 sfgzt86? 頭條號 松風閣書法日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