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的“Y理論”(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蘇杰)
“需求分析”的過程到底是什么鹦倚?“用戶需求”、“產品需求”冀惭、“產品功能”這些看起來差不多的詞震叙,到底有什么區(qū)別?
蘇杰老師指出散休,這個過程可以形象化為“Y”媒楼,“需求分析”的過程就是經歷圖中的“1 –> 2 — >3”,把“用戶需求”轉化為“產品功能”溃槐。
需求分析“Y”
對圖做幾點解釋:
“Y”的越上面越是解決方案,越下面越是背后的目的科吭』璧危“1-用戶需求”,大多表現(xiàn)為用戶的解決方案对人,往往是不好的谣殊,但好的“3-產品功能”一定是從用戶需求轉化而來,而不是憑空想出來的牺弄。所以說姻几,“聽不聽用戶”都是一個意思,更準確的說法是“聽用戶的,但不要照著做”蛇捌。同時抚恒,也不要誤解“創(chuàng)造需求”,你創(chuàng)造的只能是滿足用戶需求的解決方案——產品功能络拌,而不是用戶需求俭驮。
1–>2,通過問“Why”春贸,逐步歸納混萝,2–>3,通過問“How”萍恕,逐步演繹逸嘀。過程中都要用到各種輔助信息,比如數(shù)據(jù)允粤、競品崭倘、行業(yè)等。
把“2-產品需求”追溯到“4-馬斯洛需求”的過程是可選的维哈,畫為虛線绳姨,只是為了這個理論的完備,如果感興趣阔挠,每個產品需求總能挖到馬斯洛的層面飘庄。“2-產品需求”的點如何選擇购撼,我們到底應該挖到那個層面上跪削,作為產品需求,取決于公司和產品的定位迂求。
基于需求分析“Y理論”的“996工作制”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