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牍帚、2018.1.12思考:古人要歷史書有什么用晶衷?
答:簡言之:最初是實用的的檔案嗽元,后來成為政治的附庸钾挟。
沿著古人的歷史觀一路探尋過來
1洁灵、原始狀態(tài)的“歷史”很大程度上就是高度實用性的檔案。
(比如掺出,借據(jù)徽千、盟約、冊命汤锨、封賞双抽、人口普查的數(shù)據(jù)、大家族嫡系子孫的出生記錄闲礼、占卜記錄牍汹、打仗的功勞簿、祭祀的規(guī)格登記柬泽、征兵和征稅……)
2慎菲、檔案記錄人員真的沒有讓后人以史為鑒的意圖。
(比如《春秋》的第一年锨并,只有一句話“夏五月露该,鄭伯克段于鄢”)
3、但后人總喜歡根據(jù)這樣的歷史檔案尋根溯源第煮,憑著腦補來追懷往昔的各種美好解幼。
(“今不如古”的思想,在任何時代都存在的包警。)
(所以秦始皇焚書的時候特意燒掉了各國的歷史書撵摆,讓那些借古諷今的人從此沒了本錢。)
(后來的朝代不焚書了害晦,但總還是用編史書的方式特铝,告訴大家舊時代是如何的壞,新時代是如何的好。)
(史書還要告訴大家的是:雖然朝代更替了鲫剿,但“正統(tǒng)”依然延續(xù)痒芝,新時代是一個正統(tǒng)朝代,大家都要安心過日子牵素,不要對改朝換代大驚小怪严衬。)
4、歷史的現(xiàn)實意義就這樣出現(xiàn)了笆呆,無論毀掉歷史请琳,篡改歷史還是保存歷史,都是為了安定人心赠幕。
——檔案學變成了歷史學俄精。
(所以歷史學是政治學的附庸,要以政治正確為導向榕堰。新王朝會用“三統(tǒng)”竖慧、“五行”這些理論給自己正名,說五行輪流轉逆屡,轉到新位置了圾旨,所以才發(fā)生了改朝換代的事。)
5魏蔗、及至后來砍的,當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已足夠多,無論是國家興衰還是個人發(fā)展莺治,都提倡要重視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廓鞠,所謂“以史為鑒,鑒古知今”谣旁,“前事不忘床佳,后事之師”。
{6榄审、站在今天的我們砌们,回望兩千多年的歷史,會總結出:歷史既會開闊人的眼界瘟判,也會束縛人的眼界怨绣。
(開闊眼界角溃,是讓你不僅僅看到眼前的一畝三分地拷获;)
(束縛眼界,是因為它不會給你無限的可能性减细,而太有限的可能性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人的想象力匆瓜,這是一種無形的“歷史包袱”。)
7、開闊眼界驮吱?束縛眼界茧妒?孰是孰非,還要取決于我們站在哪個角度左冬。
(站在千年之后來議論歷史是容易的桐筏,但如果我們面對的是當代的、迫在眉睫的問題拇砰,而我們又陷入茫然梅忌,那就一定會希望有歷史經(jīng)驗可以參考。)}
二除破、2018.1.15今日思考:當你弄清楚這些背景之后牧氮,就會發(fā)現(xiàn)編修歷史書是一項高危工作,稍不小心就會犯下嚴重的政治錯誤瑰枫。尤其對于三國這種歷史踱葛,魏、蜀、吳三足鼎立堡僻,如果讓你來寫硝皂,到底把誰寫成正統(tǒng)呢?曹丕的傳記要不要算“本紀”逊谋,如果算的話,劉備和孫權的傳記又該叫什么呢土铺?如果都叫本紀的話胶滋,那就違背了正統(tǒng)理論,如果把它們都算作割據(jù)政權悲敷,那就意味著正統(tǒng)在三國時代斷絕了究恤,這也不對,因為這就不方便解釋三國之后的晉朝的正統(tǒng)性后德。應該怎么解決這個難題部宿,這就是今天留給你的思考題。
答:1瓢湃、尤其對于三國這種歷史理张,魏、蜀绵患、吳三足鼎立雾叭,如果讓你來寫,到底把誰寫成正統(tǒng)呢落蝙?
——魏是正統(tǒng)织狐。
(作者陳壽原是蜀人暂幼,但后來又做了西晉的官)
從名義上說,漢移迫、魏旺嬉、晉三朝一脈相承,如果要確保晉的正統(tǒng)性厨埋,就必須承認魏的正統(tǒng)性邪媳,而承認了曹的正統(tǒng)性,也就意味著必須取消蜀漢和東吳政權的正統(tǒng)性
2荡陷、曹丕的傳記要不要算“本紀”悲酷,如果算的話,劉備和孫權的傳記又該叫什么呢亲善?
——曹丕的傳記算“本紀”设易。
——劉備和孫權的傳記叫“傳記”
(而且《蜀書》的開篇竟然還不是《先主傳》,而是在劉備之前擁據(jù)四川的劉焉和劉璋的傳記蛹头。這種非同尋常的寫法顿肺,就是為了讓蜀漢“去正統(tǒng)化”。)
三渣蜗、2018.1.16今日思考:那么屠尊,三部書是如何變成一部的呢?明天再講耕拷。你可以先來思考一個問題:正統(tǒng)皇帝的空缺與否和孝道有什么關系讼昆?
答:1、三部書是如何變成一部的呢骚烧?
——早在晉朝浸赫,已經(jīng)有人把這三部書合稱為《三國志》,但大約要到宋朝以后赃绊,三部書才合刊成為一部《三國志》既峡,整個歸入正史系統(tǒng)。
(這是因為只有時間隔得久了碧查,當初很敏感的意識形態(tài)問題才變得不那么敏感了运敢。)
2、正統(tǒng)皇帝的空缺與否和孝道有什么關系忠售?
——孝道是儒家最高意識形態(tài)準繩传惠。
——在古代世界,皇帝是天子稻扬,顧名思義卦方,是天的兒子,所以應該孝順上天腐螟。
——如果天下全是不合法的割據(jù)政權(沒有“正統(tǒng)”)愿汰,那就意味著上天沒了兒子,也就沒有人來祭祀上天了乐纸,天就會“挨餓”了衬廷。所以,讓上天得不到祭祀汽绢,這是最大的不孝吗跋。
——正統(tǒng)皇帝(天子)的空缺就這樣和孝道緊密聯(lián)系在了一起。
四宁昭、2018.1.17今日思考:讀《三國志》跌宛,有兩份參考資料是必備的:一個是裴松之為《三國志》作的注釋,一個是“前四史”當中的《后漢書》积仗〗校《后漢書》記載后漢的歷史。我們知道寂曹,劉邦建立漢朝哎迄,然后王莽篡位,建立新朝隆圆,新朝很短暫漱挚,劉秀又恢復了漢朝。為了區(qū)別渺氧,劉邦一系的漢朝稱為前漢或西漢旨涝,劉秀一系的漢朝稱為后漢或東漢。后漢之后就是三國侣背,也就是說白华,從書的內(nèi)容來看,《后漢書》要排在《三國志》的前邊贩耐。但是衬鱼,《后漢書》寫曹操陣營里的歷史,忌諱反而比《三國志》更少憔杨,這是為什么呢鸟赫?這就是今天留給你的思考題。
答:1消别、雖然從朝代順序上看抛蚤,《后漢書》之后才是《三國志》,但從寫作時間上看寻狂,《后漢書》比《三國志》晚了大約一百年岁经。
2、而且在范曄寫《后漢書》的時候蛇券,晉朝已經(jīng)亡了缀壤,時代進入南北朝樊拓,范曄是南朝劉宋時代的人,比陶淵明還小四十多歲塘慕。
3筋夏、一百年的時間,再加上朝代的更迭图呢,陳壽時代的很多敏感問題到了范曄時代已經(jīng)不再敏感了条篷。
4、而陳壽見過的史料或者檔案到了范曄時代還保存著很多蛤织,所以《后漢書》處理三國年間的歷史和人物往往比《三國志》的忌諱更少赴叹,客觀性更高。
五指蚜、2018.118今日思考:接下來乞巧,你可以從時代觀念的角度重新想想三國歷史上的兩大著名公案:(1)蜀國的綜合國力明顯不如魏國,諸葛亮為什么多次興兵北伐摊鸡?(2)魏延提出用奇兵出子午谷偷襲魏國腹地摊欠,諸葛亮為什么不同意?
答:(1)蜀國的綜合國力明顯不如魏國柱宦,諸葛亮為什么多次興兵北伐些椒?
1、 因為北伐首先打的是政治仗掸刊。
2免糕、劉備父子的蜀漢政權在四川并沒有穩(wěn)固的根基,統(tǒng)治的合法性來自“中興漢朝”這面旗幟的正義性忧侧。
3石窑、如果關起門來過安安穩(wěn)穩(wěn)的太平日子,那就意味著合法性的消解蚓炬,意味著蜀漢皇帝無非是個割據(jù)軍閥松逊。
4、一旦合法性消解肯夏,內(nèi)憂馬上就會嚴峻起來经宏,任何臣民都不再有效忠蜀漢政權的義務。
5驯击、劉備敗死白帝城之后烁兰,恰恰又是主少國疑的狀態(tài),內(nèi)憂其實遠比外患來得迫切徊都。
6沪斟、如何平息內(nèi)憂,對外作戰(zhàn)是最經(jīng)典的辦法暇矫,諸葛亮必須努力標榜蜀漢政權的正統(tǒng)性主之,這當然需要討伐“漢賊”择吊。
(7、打仗還有一個好處槽奕,那就是有了一個絕對充足的理由來使全國進入緊張狀態(tài)几睛,而只有在緊張狀態(tài)里,才方便用非同常規(guī)的手段調(diào)配人手史翘,重新部署人事結構枉长。)
(2)魏延提出用奇兵出子午谷偷襲魏國腹地冀续,諸葛亮為什么不同意琼讽?
1、簡言之:這是諸葛亮的不得已洪唐。
2钻蹬、 還是上面提到的,因為北伐首先打的是政治仗凭需。
3问欠、政治就是:在所有人面前,堅持宣稱蜀漢政權是“正統(tǒng)”的粒蜈。
4顺献、為了標明自己的“正統(tǒng)”,就必須高舉“中興漢朝”這面旗幟枯怖。
5注整、為何要高舉“中興漢朝”這面旗幟?——(上面講過的)劉備父子的蜀漢政權在四川并沒有穩(wěn)固的根基度硝,統(tǒng)治的合法性來自“中興漢朝”這面旗幟的正義性肿轨。
6、當我們換到政治角度來看這個軍事問題蕊程,就會明白:既然諸葛亮的北伐是在打政治仗椒袍,是在高調(diào)宣示蜀漢政權的正統(tǒng)性,那么任何形式的奇襲藻茂,哪怕成功的可能性再高驹暑,也是不應該的。
3辨赐、為何不能偷襲岗钩?——底層邏輯源于儒家的意識形態(tài):真命天子出兵討伐叛亂分子,歷來都有一套標準的作戰(zhàn)流程肖油,原則上是所謂“有征無戰(zhàn)”兼吓。這個原則從周禮演變?yōu)槿寮业囊庾R形態(tài)傳統(tǒng),在中國歷史上很有影響力森枪。
(儒家意識形態(tài)害死人:比如明明偷襲就能成功……)
(儒家意識形態(tài)很有用:勢單力薄的劉備集團就是利用自己是漢室“正統(tǒng)”的身份视搏,才……)
4审孽、如果諸葛亮用了魏延的計劃,“王者之師”的光環(huán)也就自然褪色了浑娜,北伐戰(zhàn)爭就變成了兩個軍閥搶奪地盤的“交戰(zhàn)”佑力,而不再是從意識形態(tài)的制高點上討賊伐罪的“征伐”。
(5筋遭、諸葛亮源于政治上的考慮打颤,不同意魏延的方案,后人有各種誤解漓滔。
……有人覺得諸葛亮不是很好的軍事人才编饺,也有人覺得“諸葛一生唯謹慎”,性格謹慎的人不愿意做冒險的事响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