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諸子百家膝晾,到西方哲學(xué)栓始,對人性的探討從未停息。
《三字經(jīng)》曰:人之初血当,性本善幻赚。
孟之有言,惻隱臊旭、秀惡落恼、恭敬、是非等等之心巍扛,人皆有之。仁義禮智乏德,本自具足撤奸。
被后人簡單歸納為人性本善。
荀子曰:人之性惡喊括,其善者偽也胧瓜。
他認為人性本惡,善是人為教化出來的郑什,不是生而有之府喳,所以稱為“偽”。
李光耀認為:人性本惡蘑拯,必須加以限制钝满,制止惡的一面。雖然這樣說可能令人沮喪申窘,但我仍然這樣認為弯蚜。
西方文化,夏娃偷食禁果剃法,犯了罪碎捺,子子孫孫生而有罪,得贖罪。
《新約 羅馬書》保羅說收厨,我也知道在我里頭晋柱,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诵叁。
也有主張人性有善有惡的:
夫中人之性雁竞,在所習(xí)焉。習(xí)善而為善黎休,習(xí)惡而為惡也浓领。——王充《論衡·本性篇》
身之名取諸天势腮,天兩有陰陽之施联贩,身亦兩有貪仁之性∩诱——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號》
人之性也泪幌,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圣人署照,修其惡則為惡人祸泪。——揚雄《修身》
那么建芙,人性到底是善没隘,還是惡?
不論是善是惡禁荸,他們都認為人的本性右蒲,在一生中極其穩(wěn)定。
在佛法看來赶熟,以上都有問題瑰妄,如果人性是善,那么惡從哪來的呢映砖?
你說人的本質(zhì)是善的间坐,那么這個不善的行為從哪里冒出來呢?它總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吧邑退。不善需要有心理基礎(chǔ)竹宋,要有其生長的土壤。也就是說地技,不善也是由我們心里產(chǎn)生的逝撬。不存在沒有心理基礎(chǔ)作為支撐的不善行為。
你說人性是不善的乓土,那么道德又如何建立呢宪潮?人性如果是不善的溯警,那么世界上每個人都是惡人,那就不可能有善人狡相,因為善人的產(chǎn)生需要有對應(yīng)的心理基礎(chǔ)梯轻。
由此,唯識宗提出了性無記尽棕。
性喳挑,代表著生命最本質(zhì)的東西,我們稱為阿賴耶識滔悉,也叫第八識伊诵。它具有無記性,既不是善也不是惡回官,它本身不具有鮮明的善和惡的屬性曹宴,也不能簡單地說是善惡相混。
因為它不具有善和惡的屬性歉提,所以它對善和惡的東西都能接收笛坦。同時,它也能為善和惡提供心理的基礎(chǔ)苔巨。正是因為它是無記的版扩,所以它才能善能惡。
因為前七識(眼識侄泽、耳識礁芦、鼻識、舌識悼尾、身識柿扣、意識、末那識)在活動的過程中诀豁,會熏習(xí)善和不善的種子窄刘。不論是善窥妇,還是不善的種子舷胜,阿賴耶識都會接收它。阿賴耶識就如一個倉庫活翩,你來什么烹骨,我就收什么,牛糞接收材泄,黃金也接收沮焕。
而具有倫理傾向,能區(qū)分善惡的拉宗,主要是第六意識峦树。
如果第六意識傾向于善辣辫,它就會往我們生命的倉庫里收集善的東西,張揚我們生命中善的力量魁巩,使人性傾向于善的這一面急灭。
反之,如果我們的第六意識傾向于不善谷遂,那么它就會去收集這些不善的種子葬馋,張揚我們生命中的這種不善的力量,久而久之肾扰,就會使我們的生命傾向一種不善畴嘶。
事實上,作為我們凡夫來說集晚,每一個人的生命里都有善性和不善性窗悯,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善性的力量特別大甩恼,有的人不善性的力量特別大蟀瞧。
在《瑜伽師地論》里把人分成很多種,有的人貪心重条摸,有的人嗔心重悦污,有的人慈悲心大等等。
所謂貪性人钉蒲,特別貪婪的人就是貪性人切端。你不斷地在強化這種貪的力量,最后這個貪在你的內(nèi)心的分量越來越大顷啼,直到成為了主導(dǎo)力量踏枣,幾乎支配了你。隨而見到合意的钙蒙,就很自然地起了貪意茵瀑。
想想自己,貪性也是極重的躬厌。耳朵喜歡聽好聽的聲音马昨,恨不得它天天縈繞在耳;
眼睛喜歡看美景美人美物扛施,賞心悅目鸿捧,悅目故而賞心;
鼻子喜歡聞好聞的味道疙渣,花香匙奴、果香,各種香妄荔;
舌頭喜歡吃好吃的食物泼菌,一旦吃上癮了谍肤,哪怕肚子撐了,還要往嘴里塞哗伯;
身體喜歡接觸有彈性的肌理谣沸,有質(zhì)地的器皿……
對于一切喜歡的東西,都深深地貪著笋颤。
得不到你所貪著的乳附,就起了嗔心寒匙。對于不喜歡的豆村,也格外厭惡御蒲〕谒妫“冤家路窄”河绽,窄的不是路损话,是內(nèi)心的敵意虑凛。這就是嗔恨心重的人腌且,你每天不斷地在張揚這種嗔的力量敞嗡。
我們看到有些人面目猙獰颁糟,滿臉橫肉,這都是心理扭曲造成的容貌的改變喉悴。曾到北京郊外的隆德園畫院參訪棱貌,一個樸素優(yōu)雅的畫院,里頭的小孩箕肃,不論男女婚脱,見到你就咧開嘴燦爛地笑,然后滿眼的關(guān)切與友善勺像,看著他們我小心肝都融化了障贸。
后來才知道,一個笑得格外舒展的男孩吟宦,曾是屠夫篮洁,每日殺雞殺鴨無數(shù)。在進入畫院的一年半之前殃姓,他整張臉格外丑陋袁波,長得很局促。是系統(tǒng)繪畫改變了他的面貌辰狡。
拜佛锋叨、誦經(jīng)垄分、學(xué)法宛篇,一段日子,不善的習(xí)氣消磨大半之后薄湿,才開始繪畫佛像叫倍。佛像繪畫是感化心靈的藝術(shù)偷卧,清凈的佛像給人以神圣莊嚴之感。每日描摹吆倦,繪畫听诸,內(nèi)心自然也跟著莊嚴起來。內(nèi)心日漸柔和蚕泽,筆下的佛像也逐漸慈悲起來晌梨。
不斷地培養(yǎng)慈悲,那么慈悲心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你的習(xí)性须妻、性格仔蝌,甚至成為你的人格,最終成為你的生命品質(zhì)荒吏。
地藏王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敛惊,就是對于有情眾生的悲心而發(fā)起的大愿。我們耳熟能詳?shù)挠^世音菩薩绰更,更是聞名于其“大慈大悲”瞧挤。平常百姓家的老爺爺老奶奶,慈眉善目儡湾,心地好特恬,愛助人,誰說他們不是佛菩薩的化身呢徐钠?
作為阿賴耶識來說鸵鸥,它雖然無記,但是生命在活動中丹皱,隨著這種意識不斷選擇的結(jié)果妒穴,將會使生命逐步地形成不同的習(xí)性,這種不同的習(xí)性摊崭,代表著我們生命的一種無盡的積累讼油,有的人是這樣的習(xí)性,有的人是那樣的習(xí)性呢簸。
世界上矮台,每個人都不一樣。習(xí)性對我們生命的影響巨大根时,我們要走出來瘦赫,很難。所謂江山易得蛤迎,秉性難移确虱。沒有通過強烈的戒定慧的修行,沒有堅強的意志力替裆,要從生命的不良狀態(tài)里走出來校辩,那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窘问,我們只能隨著我們的習(xí)性走。
生命的習(xí)性宜咒,倫理屬性是無記惠赫,但是每一個生命還是有傾向的,而這種傾向是每一個人自己培養(yǎng)起來的故黑。
其實儿咱,人性是動態(tài)的,是等待被開發(fā)的潛能场晶。
古之哲人雖有人性善惡之分概疆,但是,他們都認為人性是可以變化的峰搪。人性向善的方法上岔冀,孟子主張通過教化,使善發(fā)揚光大概耻;荀子主張教化使套,并限制惡的趨勢,使人性由惡轉(zhuǎn)化為善鞠柄。王充主張人乃中性侦高,夫人之性,猶蓬紗也厌杜,在所漸染而善惡變矣奉呛。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夯尽,善惡會變瞧壮。
唯識宗認為,人有佛性匙握,只是被凡夫心遮蔽了咆槽,無法開顯出來,一旦開發(fā)出來圈纺,即有圣賢的品性秦忿。
既然人性是無記的,人性這個阿賴耶識是個大倉庫蛾娶,那么作為倉庫保管員的我們灯谣,就要留意倉庫的庫存。留心蛔琅,是善的貨多胎许,還是不善的貨多。不善的多了,要及時處理呐萨,丟棄,騰出足夠的空間來引進和存儲善的貨源莽囤。
否則谬擦,不善的貨薰壞了善的貨,終而臭名昭著朽缎,實在可惜惨远。
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覺醒话肖,每日一善的群落越來越多北秽。每天力所能及地做一點善事,瞬間利益了需要幫助的人最筒,更給自己的心里播撒下了善的種子贺氓。自覺覺他,自利利他床蜘。
生命是無盡的積累辙培,除了吃吃吃,買買買邢锯,睡睡睡扬蕊,你每天在自己的心里,播散下了什么樣的種子呢丹擎?
? ? ?——《百法明門論第十講》讀書筆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