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覺得虛無縹緲,難道現(xiàn)在的自己不是”真實的自己”?那還有誰是真實的自己?
直到我學了人本主義心理學,并把聽課刷書的內(nèi)容開始實踐,我才知道,原來我與真實的自我相去甚遠.我習慣了做我”應該做的事”,忘記了我還有”我想做的事”;我習慣了做別人眼里我應該成為的樣子,忘了我本應該成為的樣子;我?guī)е眱?yōu)秀”的人格面具,不敢不”優(yōu)秀”,一旦與”優(yōu)秀”遠離,痛苦感就如約而至.而且我把”優(yōu)秀”定義特別苛刻.學生時代,優(yōu)秀與我是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小學跟初中時我達成了優(yōu)秀悦施,到了高中面對著那么多選拔上來的優(yōu)秀的同學我不再“優(yōu)秀”因為我只在前10不在前3际邻;上大學后辟犀,學習成績不再是唯一的評價一個人“優(yōu)秀”的指標梗醇,宿舍里討論更多的會是誰誰誰好漂亮,誰誰誰會搭配,誰誰誰口才好,誰誰誰進了學生會,于是我開始關注到了我好多的不“優(yōu)秀”凰浮,我不接納我的這些“不優(yōu)秀”,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的不自信逐漸積累苇本,一直到現(xiàn)在袜茧,而這樣的不自信也慢慢的被我掩蓋,因為那是我不能接納我自己的特征瓣窄。于是我自己覺得我是自信的笛厦,但是我的內(nèi)心不會欺騙我,所以當我傳遞信息時俺夕,很多伙伴都感覺到了我的不自信裳凸。
這次重讀《個人形成論》第八章“成為真實的自己”是因為在這次實踐帶“7天家長營”中贱鄙,督導給的任務就是讓真實的自我上線,而我在這次實踐中受挫的原因也在這里姨谷。在被督導和伙伴一針見血的指出卡點時逗宁,心里有無盡的吶喊“我不是這樣的”,可事實是:你就是這樣的梦湘。所以那一天晚上到了深夜12:30我還是了無睡意瞎颗,我知道自我成長的這條路并不好走,伙伴們和督導的真誠打開是在幫助我捌议,我現(xiàn)在要做的不是要懊惱“我很無能”而是要想“我還可以做什么”哼拔。于是在第二天的早晨我專注的閱讀第八章一個多小時,深挖“成為真實的自我”的路上瓣颅,還有哪個小鬼在擋路倦逐。所以我看到了帶著“優(yōu)秀”的面具繼續(xù)做“我應該做什么”的不夠真實的我。
我是一個鮮活的個體弄捕,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我不是全能的导帝,總有我做不到的地方守谓。作為主班,我也不是會一直高能您单,我也有負面情緒斋荞,可以宣泄。這時虐秦,我才是鮮活的我平酿。我尤記得督導花姐的反問:你為什么不能有負能量?那一刻悦陋,我的眼淚落下蜈彼。為著這一份無條件的接納,也為著終于有人幫我把“我要做到優(yōu)秀”這個人格面具擊破俺驶,從此幸逆,我不需要端著“優(yōu)秀”的架子,做“應該”做的事暮现,而是我可以嘗試著做我“想做”的事还绘。
一個人生活的最終目的都指向了“自我實現(xiàn)”。
自我實現(xiàn)的人有一種驚人的能力栖袋,他們能夠帶著敬畏拍顷、愉悅、驚奇乃至心醉神迷的狂喜塘幅,神清氣爽昔案、天真爛漫地一次又一次地欣賞生活原初的善尿贫,盡管這些體驗對別的人來說則可能是陳舊乏味的東西。
當我們不接納自己的一切爱沟,對很多事物提不起興趣帅霜,我們就會離真實的自我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