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家庭的復制品壤巷。”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瞧毙,我挺排斥的:我們每個人不都是獨立的個體嗎胧华?家庭當然會對我們性格形成產(chǎn)生影響,但這不可能會影響我們的一生宙彪,這個觀點太荒謬了矩动。
但當我隨著奧利弗·詹姆斯寫的《原生家庭重生指南》這本書,再仔細回顧過去的20多年释漆,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竟是如此之大悲没,甚至影響了我每一個重要時間點的抉擇。
奧利弗·詹姆斯男图,被稱為“英國國民心理學家”示姿,他通過追尋諸如伊麗莎白二世、查爾斯王子逊笆、邁克爾·杰克遜等名人的成長軌跡栈戳,剖析他們的性格特點,以此來告訴我們难裆,他們之所以會是現(xiàn)在的他們子檀,源自原生家庭的影響而非基因——當然,基因可能會產(chǎn)生影響乃戈,但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褂痰,并不足以大到可以影響到他們的人生軌跡。
這是一本批判的書嗎偏化?不是脐恩!奧利弗明確告訴我們,他期望我們可以運用他介紹的方法侦讨,通過對自己的剖析驶冒,擺脫不良的原生家庭影響,從而能夠更好地編寫自己的人生劇本韵卤,做自己的主人骗污。
我們都知道原生家庭會對個體產(chǎn)生影響,那具體有哪些方面對影響呢沈条?
一需忿、原生家庭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之所以是“我們”。
1.原生家庭影響個體與他人的相處模式。
同學小鄭是個非常友好的人:很熱情屋厘、樂意助人涕烧,也很會為他人著想。按理來說汗洒,她應該會擁有不少關系不錯的朋友议纯,但事實并不是這樣的:即便班里有同學和她關系不錯,也會在一段時間之后仿佛陌路人溢谤。在與她接觸之后瞻凤,我才知道了原因:在她認為我們是好朋友之后,她期望能時時刻刻和我黏在一起世杀;當我與其他朋友打鬧的時候阀参,她會表現(xiàn)出不開心、嫉妒的情緒瞻坝。
后來蛛壳,我才知道,之前和她漸行漸遠的朋友也是因為她這樣的性格特點而選擇遠離——大多數(shù)人都沒辦法接受過于黏人湿镀,甚至是窒息的情感炕吸。
2.原生家庭影響自我控制能力。
生活中勉痴,我們靠什么來進行自我控制呢?道德策精、法律淘钟、社會習俗等柿汛,它們是我們約束自我、控制行為的條框雏掠。但總有失控的時候。例如奧利弗在書中舉例的美國前總統(tǒng)小布什劣像。
小布什耶魯大學的校友這么描述他:他是一個喜歡喝酒乡话、尋歡作樂的人。是因為家庭教育不嚴格導致的嗎耳奕?相反绑青,嚴格的家庭教育、權威型的父親屋群、作風強硬的母親導致了小布什在能夠充分掌控自己人生的時候闸婴,越發(fā)放蕩不羈,且有嚴重自我毀滅傾向——他顯得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芍躏。道德邪乍、法律、社會習俗等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被小布什的本我狠狠地壓制住庇楞。
3.原生家庭影響個體的擇偶標準和婚姻榜配。
在與其他朋友聊天的過程中,我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吕晌,原來我們的擇偶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會不自覺地認為家庭成員的某一個特點非常值得肯定芥牌,我們無法想象新家庭中。如果沒有了擁有這個特質(zhì)的人會發(fā)生什么事情聂使。奧利弗在書中告訴我們壁拉,熟悉的信息會成為觸發(fā)我們作出抉擇的因素:我們更傾向于喜歡那些和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相似的陌生人,對他們的接納和認可程度也會更高柏靶。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我們在選擇伴侶的時候弃理,會不自覺地選擇那些讓我們覺得“更熟悉”的人。
二屎蜓、那么痘昌,是什么導致我們成為了“我們”?
1.不同的教養(yǎng)方式影響我們的依戀模式炬转。
在人際關系中辆苔,奧利弗認為“依戀理論”能夠很好地解釋人際關系中的不安全感。根據(jù)這一理論扼劈,結(jié)合個體與他人相處的方式驻啤,我們可以劃分四種模式:回避型依戀、纏人型依戀荐吵、混亂型依戀和安全型依戀骑冗。這些依戀模式基本可以說明:我們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會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
例如上文提到的小鄭同學先煎,與人相處的模式就是纏人型依戀贼涩。那為什么會形成這四種不同的模式呢?
奧利弗說薯蝎,這四種模式取決于我們在0-3歲時受到的對待:只有當敏感型(能夠敏感地察覺到孩子的需求)母親以積極的態(tài)度回應孩子的不同需求時遥倦,我們才能養(yǎng)成安全型的依戀模式。否則占锯,我們很有可能因為母親或強制性的對待袒哥,或不一致的撫育方式,或忽視而形成另外三種依戀類型烟央。
2.不同的教養(yǎng)方式會產(chǎn)生不同的良心類型统诺。
在3-6歲時,因為受到不同的對待疑俭,我們會形成不同的良心類型——良心是一套分辨對錯的理念粮呢,它涉及到個體的道德內(nèi)化程度和對普世習俗的認同程度,甚至可以這么說:個體靠良心來形成對自我的約束。
奧利弗將良心分為了三種:懲罰性的啄寡、脆弱的或善良的豪硅。但同時他也指出了,完全符合某一類型的良心是很少的挺物,我們更多的是傾向于符合其中一種懒浮。
簡單來說,良心的形成源自父母的教養(yǎng)以及我們的家庭互動模式识藤。例如上述提到的小布什砚著,他就是典型的“懲罰性良心”:會對社會上受歧視群體有強烈的敵意,并帶有一定程度的反社會行為痴昧。只有當父母依靠教導的力量——以愛和情感為核心稽穆,我們才能更好理解規(guī)則,內(nèi)化理性與道德赶撰,從而形成善良的良心舌镶。
3.我們幼年時期受到的不同對待會使我們形成不同的性格特點。
童年經(jīng)歷決定了大腦的電-化學模式豪娜,它會引起我們大腦的變化餐胀。在0-6歲這個階段,如果我們沒有得到期望的回應瘤载,大腦中的腦電波否灾、皮質(zhì)醇和海馬體就會由正常轉(zhuǎn)向異常——我們很有可能會因此形成或麻木惕虑、逃避性格坟冲,或警戒、暴躁性格溃蔫。
尤其是在0-6個月這一階段,如果嬰兒沒有得到足夠多的共情照顧琳猫,將會形成較弱的自體感(自體感描述的是個體某種穩(wěn)定的伟叛、和內(nèi)聚有關的“感覺”。)脐嫂,那將在很大程度上成為長大后各種人格障礙的導火索统刮。
在知道了不良原生家庭關系對我們的影響之后,我們當然期望能夠擺脫這些負面事物因素账千,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侥蒙。奧利弗提出,我們需要對自己進行充分匀奏、誠實的自省鞭衩,這有助于我們更好認識自己。
三、我們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论衍。
1.了解人際關系處理方法——審視依戀模式瑞佩。
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好處理人際關系,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審視依戀模式——通過“偵探工作”和“心里考古”這兩種方法坯台,我們可以確定自己在0-3歲時受到的撫育情況炬丸,了解母親(或其他照顧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對我們的情緒和需求作出回應。
通過這兩個步驟蜒蕾,我們可以從以往的人際關系中得到反思稠炬,從而推斷自己可能受到的早期撫育模式,進而判斷自己的依戀類型咪啡∈灼簦回避性依戀者更注重從工作中獲得的成就感,而非談戀愛瑟匆;在預感到有可能被別人拒絕之前闽坡,會首先拒絕對方。纏人型依戀者喜歡與他人合作愁溜,害怕被拋棄疾嗅,會非常黏人∶嵯螅混亂型依戀者會出現(xiàn)上述兩種依戀者的混合情況代承。安全型依戀者既不會害怕獨處,也不會特別擔心不被其他人接納渐扮。
當我們追溯曾經(jīng)的遭遇论悴,確定自己的依戀類型之后,我們應該可以更好理解父母對我們的影響墓律,這對我們有莫大的幫助:當我們明確了自己童年可能遭受到的待遇之后膀估,我們的情況會好很多——所有的不良情緒來源于幼年時期我們應對外界的方法,現(xiàn)在的我們已經(jīng)有能力可以掌控自己的世界耻讽。
2.了解性格特點——審視良心類型察纯。
奧利弗在書中提出,我們可以通過回憶自己在3-6歲的經(jīng)歷针肥,來了解自己對權威的態(tài)度饼记、對性的態(tài)度、對盡責性的態(tài)度慰枕,從而確定自己更傾向于哪一種良心類型:擁有善良良心的人能更好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具则,擁有自我激勵的能力,同時也能顧及他人的感受具帮。懲罰性的良心會更傾向于壓抑自己博肋,對自己和他人過分苛責低斋,有強迫癥傾向。有脆弱良心的人不喜歡被約束束昵,討厭權威拔稳,更注重眼前。
但無論我們是哪一種良心锹雏,更重要的是在認真審視自己之后巴比,我們能夠從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中擺脫出來。怎么做呢礁遵?
我們首先應該意識到轻绞,父母的意愿或者情緒只是屬于他們的,并不是我們內(nèi)心真正的想法佣耐,這有助于我們更好區(qū)分父母的想法與我們內(nèi)心的感受政勃。之后,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我當下的感受是什么兼砖?我真的期望得到父母描述的東西嗎奸远?只有把目光投注在自己身上,我們才能避免受到父母情緒投射的影響讽挟。從自我察覺懒叛,到關注自己當下的感受,再到清晰自己的想法與目標耽梅,我們才能避免種種負面影響帶來的傷害薛窥。
3.書寫自己的故事——成為自己人生劇本的創(chuàng)作者。
我們期望能夠擺脫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不良影響眼姐,自己來書寫自己的人生劇本诅迷,在這個過程中,內(nèi)省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幫助我們找到“源頭”众旗。但是罢杉,找到“源頭”并不意味著責怪自己的父母。相反贡歧,當我們認為只有責怪父母才能充分釋放我們的復雜情感時屑那,意味著我們已經(jīng)對現(xiàn)狀無能無力了——我們無法釋放內(nèi)心的憤怒,也無法通過自我察覺來讓自己變得更好艘款。
那我們該如何內(nèi)省呢?奧利弗提供了方法:對親近的人進行自我暴露沃琅、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哗咆。當信任的人主動告訴我們一個令自己不安的事實時,我們會能更好地進行自省——他們說出了我們內(nèi)心不愿意面對益眉、承認的事實晌柬,這讓我們很難受姥份。當然,傾訴過程中年碘,我們并不是為了表演給誰看澈歉,或者是取悅某些人,所以屿衅,我們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埃难,這樣才能獲得更多對自我的認知。心理咨詢師則是能站在更客觀理智的角度涤久,為我們分析當下的感受涡尘,提出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
經(jīng)過內(nèi)省之后响迂,我們可以開始著手書寫自己的故事:一種方法是以我們自己為中心人物考抄,盡可能通過回憶的方式來描述出某一個真實經(jīng)歷過的情節(jié),運用我們對其他人物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的看法蔗彤,找出童年起因川梅。另一種方法:還是寫出同樣的故事,但這次是虛構(gòu)人物在情節(jié)上的不同然遏,這能夠幫助我們找出潛在原因——阻礙我們行為的原因贫途,以及我們能夠作出的行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