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理解未來的七個原則》
當大批二戰(zhàn)老兵歸來的時候,只有極少數人預料到后面出現的「嬰兒潮」煤率。當海水倒退的時候仰冠,只有極少數人想到,海嘯可能即將來襲蝶糯,趕緊撒腿開跑……
未來洋只,是如此的虛幻縹緲。所以,作者建議從摸清現實的底數著手识虚,看現實會如何影響未來肢扯。簡單來說,作者預見未來的手法是「預測當下成本變化的風險」担锤。一方面看到自身的問題蔚晨,看能不能通過資源兌換的方式優(yōu)化熱點;另一方面尋找自己的獨特優(yōu)勢肛循。要像剝洋蔥一樣铭腕,跳過中間產物 & 中間解決方式,找到真正的多糠、根本的問題累舷,而非表面的、面前的問題夹孔。
從當下到未來被盈,最大的變數是科技。因為新技術往往會帶來成本上數量級的降低[1]搭伤。作者從感知擴張的角度只怎,分析了科技進步的八條路徑。其實怜俐,稍作梳理就會發(fā)現尝盼,縱觀人類創(chuàng)新,都是在打通一個又一個信息流動的通道佑菩。所謂的八條路徑不過是人 & 物信息流動中的八個環(huán)節(jié):
讓我們從人開始盾沫。人天然有融入社區(qū)的傾向。人類天生是通過相互依存殿漠、結伴而獲得力量的種群赴精。在社區(qū)中雙向、動態(tài)的溝通绞幌,往往會引發(fā)行動蕾哟,產生價值。這是人的天性使然莲蜘,也即作者所說的「6. 互動化」谭确。
全球網絡的建成,讓「6. 互動化」成就了「7. 全球化」票渠≈鸸「7. 全球化」強調的是構成的多元。
隨著移動通信成本的驟降问顷,人通過與手機的綁定昂秃,得以連接上互聯網禀梳。這是「3. 移動化」。而伴隨傳感器成本的持續(xù)走低肠骆,物聯網必然會感知到環(huán)境的更多信息算途,從而實現「4. 智能化」。所謂「4. 智能化」蚀腿,就是感知環(huán)境嘴瓤,并作出回應。
我們再來看為實現信息自由流動常用的四個手段:
- 「1. 去物質化」莉钙,是為了降低應對變化的成本纱注;
- 「2. 虛擬化」,一是為了降低失敗的成本(想想汽車相撞胆胰、飛機墜毀、原子彈爆炸的成本刻获,就能理解「模擬化」的巨大價值)蜀涨,二是讓每個人都獲得擁有全部資源的假象[2];
- 「5. 網絡化」蝎毡,是為了降低信息流通的成本厚柳;
- 「8. 聚合化」,是為了降低信息的傳遞成本沐兵。信息本質上是分散的别垮。因為每時每刻每物每處都在產生信息。信息的整合有助于我們從整體上把握扎谎、逼近真相碳想。
如果不能「1. 去物質化」(即「上線」/「網絡化」),也就不能細粒度地調度資源毁靶,也即不能實現「2. 虛擬化」胧奔。
「6. 交互化」&「4. 智能化」本質上是一回事,都是主體與環(huán)境之間的交換预吆。只不過「6. 交互化」更強調有人參與龙填,而「4. 智能化」的主體為物,通過感知外部環(huán)境的內在結構作出更精細拐叉、更恰當的反應岩遗,從而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從控制論的視角看凤瘦,二者沒有太大差別宿礁。
作者再三告誡,創(chuàng)新的價值來源于時間 & 精力的節(jié)省蔬芥。同時窘拯,作者相信红且,未來,人的作用會更加凸顯涤姊,人類相互之間的溝通暇番、合作、信任會更加重要思喊。
最后壁酬,作者對「機器智能的威脅」給出了自己的思考:智能時代的未來是光明的。智能的機器可以讓人類從低端智能投入中解放出來恨课,去思考更深刻的問題舆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