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帶三個孩子一起游覽了趙州橋及橋梁歷史博物館灶体,學習到了很多新知識必尼,趙州橋被譽為中國第一橋,被美國土木工程協(xié)會認定為世界第十二處“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皱蹦。趙州橋看上去并沒有傳說中的那么雄偉雄右,但聽到他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橋梁還是挺震撼的粟害。
整個景區(qū)除了趙州橋柿祈,沒有其他值得留戀和觀賞的景點屯远;景區(qū)及周圍衛(wèi)生狀況不是很好苫昌,給人的客戶體驗不是很好颤绕,最最讓人尷尬的是景區(qū)門票只收現(xiàn)金。但景區(qū)的博物館還是值得一看的。
百度百科介紹如下: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奥务,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物独,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氯葬,當?shù)胤Q做“大石橋”挡篓。建于隋朝開皇十一年至開皇十九年(公元591年-599年)之間,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帚称,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官研,是當今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趙州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闯睹,開創(chuàng)了中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戏羽。
在橋梁歷史博物館,了解很多橋梁知識瞻坝;在中國歷史上共有竹藤索橋蛛壳,鐵索橋,浮橋所刀,伸臂木梁橋衙荐、石梁橋、石拱橋等等浮创。
石拱橋
石拱橋忧吟,用天然石料作為主要建筑材料的拱橋,這種拱橋有悠久的歷史斩披,橋梁又多有附屬小品建筑溜族,如橋頭常立牌坊,著名者如北京北海瓊華島前的石拱橋垦沉,兩端就各有一座規(guī)模甚大而美麗的牌坊煌抒。石拱橋是中國傳統(tǒng)的橋梁四大基本形式之一,石拱橋這一體系多種多樣厕倍,在中國橋梁發(fā)展史上一經(jīng)出現(xiàn)寡壮,發(fā)展很快,在1880年近代鐵路公路橋梁工程技術傳入中國以后讹弯,它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况既,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古代橋梁建造的輝煌成就。
竹藤索橋
安瀾竹藤索橋组民,是我國最著名的竹藤索橋棒仍,又名珠浦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區(qū)西北約2公里的岷江上臭胜。清嘉慶八年(1803) 重建莫其。邑人何先德倡建索橋時癞尚,以木板為橋面,旁設扶欄榜配。兩岸行人可安渡狂瀾否纬,故更名安瀾橋。建橋時其妻楊氏出力不少蛋褥,民間又稱其為“夫妻橋”。原長320米睛驳,現(xiàn)長280米烙心,以木排為板,石墩為柱乏沸,承托橋身淫茵;又以慈竹扭成的纜繩橫架江面。1962年蹬跃,對索橋進行了維修匙瘪,改10根竹底繩為6根鋼纜繩,改扶欄竹繩為鉛絲繩蝶缀,鉛絲繩外以竹纜包纏丹喻。1964年岷江洪水暴發(fā),全橋被毀翁都。重建時碍论,只改木橋樁為鋼筋混凝土橋樁,余照舊柄慰。后因興建外江水閘鳍悠,將索橋下移100米,重建時改平房式橋頭堡為大屋頂雙層橋頭堡坐搔,改單層金剛亭為可供行人休息的六角亭藏研,增建沙黑河亭,橋長261米概行。安瀾索橋是世界索橋建筑的典范蠢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瀾索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又名“安瀾橋”占锯、“夫妻橋”袒哥。全長240多公尺,飛架岷江南北消略,是古代四川西部與阿壩之間的商業(yè)要道堡称,是藏、漢艺演、羌族人民的聯(lián)系紐帶却紧。
鐵索橋
瀘定橋是我國最著名的鐵索橋桐臊,座落在瀘定縣城大渡河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于清康熙44年晓殊,建成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筆題寫"瀘定橋"断凶,并立御碑于橋頭.橋長103米,寬3米巫俺,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臺落井里认烁,9根做底鏈,4根分兩側作扶手介汹,共有12164個鐵環(huán)相扣却嗡,全橋體重40余噸。
兩岸橋墩為木結構古建筑嘹承,風貌獨特窗价,為我國國內(nèi)獨有。自清以來叹卷,此橋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軍事要津撼港。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途經(jīng)這里強渡大渡河后飛奪瀘定橋而使該橋聞名中外骤竹。
浮橋
浮橋帝牡,指用船或浮箱代替橋墩,浮在水面的橋梁瘤载。軍隊采用制式器材拼組的軍用浮橋否灾,則稱舟橋。浮橋的歷史記載以中國為早鸣奔∧迹《詩經(jīng)·大雅·大明》記載:“親迎于渭,造舟為梁”挎狸,記載周文王姬昌于公元前1184年在渭河架浮橋扣汪。在國外,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于公元前537年在美索不達米亞修建過浮橋锨匆。
伸臂木梁橋
甘肅被認為是伸臂梁橋的發(fā)源地崭别,代表性的橋梁是蘭州握橋。蘭州握橋座橋位于蘭州西門外的阿干河上恐锣,相傳建于唐代茅主,新中國成立后依然通行⊥亮瘢跨徑26 米诀姚,橋寬4.6 米,木材直徑約30 厘米玷禽,從橋下看赫段,整座橋就像兩只從岸邊伸出的巨手握在一起呀打,因此稱為“握橋”。
今天參觀趙州橋學到很多知識糯笙。感謝每一次旅行贬丛,讓我學習和收獲了許多。
2019年連續(xù)四十八天修心 土司于河北柏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