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2016年6月21日,20:00-21:40疑苔;1小時40分鐘甸鸟;
閱讀書本:《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中惦费,作者:【日】岡田武彥抢韭;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中冊P9-P129刻恭;
閱讀目標:了解王陽明的生平,學習其思想
閱讀方法:細讀
閱讀感想:
在今天的閱讀中主要了解到的是王陽明的思想學說鞍匾,以及反復地與門人、友人講述他的思想橡淑,并與朱子學說進行對比纵散。
知行合一:
知行本自合一隐圾,不可分為二事。即“知行合一”暇藏。
在王陽明看來濒蒋,如果能夠體認到“知行”的本體,那么“知行合一”說就很容易理解了沪伙。他到晚年后瓮顽,認識到“知行”的本體就是“良知”。
我對于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的理解:知行一體围橡。知(學習)的過程就是行暖混,行(實踐)的過程也是知。
王陽明說:“未有知而不行者翁授,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收擦。”而對比朱熹泪勒,他的觀點是先知而后行宴猾,其實我們原來大多數(shù)人的理解就是先知而后行,可見以前我的理解是知與行要合一是隨了朱子的理論鳍置。今天,讀到王陽明的理論才明白怕轿,原來應是知行一體辟拷。
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的動機:……我今說個知行合一撞羽,正要人曉得一念發(fā)動處便即是行了衫冻。發(fā)動處有不善,就將這不善的念克倒了邻奠,須要徹根徹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潛伏在胸中碌宴。
王陽明闡述“知行合一”的理由:行之明覺精察處,便是知呜象。知之真切篤實處碑隆,便是行。若行而不能精察明覺上煤,便是冥行,便是“學而不思則罔”劫狠,所以必須說個知。知而不能真切篤實,便是妄想扬舒,便是“思而不學則殆”,所以必須說個行孕惜。元來只是一個工夫晨炕。
同樣的,基于上述觀點瓮栗,王陽明認為《中庸》中的“學問思辨”與“篤行”是同一件事。“若著實做學問思辨的工夫弥激,則學問思辨亦便是行矣。學是學做這件事微服,問是問做這件事缨历,思辨是思辨做這件事糙麦,則行亦便是學問思辨矣丛肮。”
故腾供,“學問”就是“行”,“行”也就是“知”节值。
在知行合一這一觀點上榜聂,朱熹與王陽明的區(qū)別:
朱熹:基于“主知主義”的立場而提倡“知行二分說”搞疗;
王陽明:基于“主行主義”的立場而提倡“知行合一”說须肆;陽明學被世人稱為“實踐哲學”。
晚年所悟“致良知”:
“心即理”的本體就是“良知”幢炸,且“良知即天理”拒贱,所以他才能從“心即理”的角度來進一步發(fā)展“知行合一”說,并且認為逻澳,最終還得靠“致良知”去“窮理”。
中年:提倡“明鏡”論時的王陽明心學認為“心”和鏡子一樣苞氮,需要打磨瓤逼,才能廓清私欲;晚年:提倡“致良知”時的王陽明心學認為“心體”是主體性的抛姑,可以自主性地運動,通過“心體”自身的運動就可以克服私欲皿桑。
關于“靜坐”:“茲來乃與諸生靜坐僧寺,使自悟性體诲侮,顧恍恍若有可即者」伪悖”特別告誡弟子們“靜坐”和禪僧的“坐禪入定”是不同的绽慈。
心的力量:
1、王陽明和黃綰談“立志”:他的“立志”說是基于“心即理”的立場坝疼,他認為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歸于“吾心”,只要相信“心”的力量仪芒,任何目標都可以實現(xiàn),即只要相信“心即理”掂名,那么“心”自然會努力哟沫,也自然就能取得成果。
2嗜诀、自龍場悟道后,王陽明便用唯心的觀點來解釋格物。他認為“物”是意念的作用融击,而“格”是將其歸入正理。即正心之不正匣屡,使其歸正是為格物拇涤。因此,格物的過程就是去私欲而存天理鹅士,這也是究理的過程。
3也拜、心學重視動態(tài)過程,提倡自生活磨煉中悟道慢哈。
今天,讀得有點累滥沫,很多概念有點繞键俱,特別是在不斷的對比中兰绣,而這些對比大多各有異同方妖。小結一下:心即理,知即行雌澄,行即知杯瞻,主行學說,實踐魁莉。
【我在參加文魁大腦讀書會2016年閱讀年挑戰(zhàn)計劃旗唁,本年度我要閱讀書籍70-100本,請大家監(jiān)督检疫。每周沒有完成的,發(fā)微信紅包150元夺溢,一年沒有達標70本的烛谊,再發(fā)微信紅包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