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自由訓練營”的第一節(jié)課如期而至徐块。這節(jié)課的“真自由法則”是"正念,在源頭把握正確”灾而。所謂“正念”胡控,就是要從“根”上去調(diào)整一些固有的觀念、信念旁趟,找到難以成長昼激、難以自律的本質(zhì)原因,然后再去考慮下一步該怎么做锡搜。
這是最有效的方式橙困,因為一個人的信念決定了他的行為模式,說的話耕餐、做的事都會帶著所思所想的影子凡傅,你堅信什么,就會有怎樣的人生軌跡肠缔。
這也是最困難的方式夏跷,因為在“分身術訓練營”里我們就知道,信念的來源早在前世就存在明未,在我們幾乎是一張白紙的嬰幼年時期槽华,周圍的環(huán)境、家庭的教育就已經(jīng)在不斷為我們構筑起信念的基礎趟妥,這么多年過去猫态,早已根深蒂固,即便有新的信念攝入,又哪是說更改就能更改的懂鸵。
因此,在做“正念”這件事的時候行疏,“空杯心態(tài)”很重要匆光,先試著去相信,試著用新的信念去刷新你的言行酿联,也許慢慢地终息,就能嘗到甜頭。
在聽這節(jié)課的過程中贞让,我也在試圖做這件事周崭。
知足,未必常樂
中國有句老話:知足常樂喳张。一直挺喜歡這句話续镇,覺得充滿淡泊之美——滿足于現(xiàn)狀,不過多地糾結销部,人自然也會快樂一些摸航。
然而,在聽了這次的課之后舅桩,我對這個詞有了一些新的理解——知足酱虎,真的就能常樂嗎?
想養(yǎng)成早起的習慣擂涛,無奈秋冬季節(jié)的天氣真的難以讓人從被窩里鉆出來读串,于是對自己說“起這么早干嘛,8點起來離上班也還有一個小時呢撒妈,再睡會兒”恢暖;
領導要求寫一篇文章,完成后本想潤色一番踩身,一看時間胀茵,已到下班時分,身邊還有同事催著出去happy挟阻,于是想著“算了琼娘,已經(jīng)很不錯了,就這樣吧”附鸽,關上電腦脱拼,開啟夜生活;
說好每天讀書半小時的坷备,可是最近時常加班熄浓,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哪還有空看那些“閑書”,還是看電視來得爽快赌蔑,不用動腦的事情最喜歡俯在,我現(xiàn)在過得好好的呀,不看書又不會影響什么娃惯。
.……
所有這些現(xiàn)象跷乐,你覺得熟悉嗎?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事例趾浅,見怪不怪愕提。而這些現(xiàn)象的主角都在暗暗實踐著“知足常樂”這一點——滿足于現(xiàn)狀,過得會比較開心皿哨,不難么辛苦浅侨。殊不知,自己也因此陷入了阻礙個人成長的“舒適區(qū)”证膨。
“舒適區(qū)”這一概念來源于“認識世界三區(qū)理論”如输,這是一個在俱樂部聽到了無數(shù)次的理論,與個人成長結合椎例,便被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挨决。
“三區(qū)”分別指舒適區(qū)(停滯區(qū))、學習區(qū)(成長區(qū))和恐慌區(qū)(升級區(qū))订歪,處于哪個區(qū)脖祈,和自己的能力有關。
當事情的難易程度小于你的能力刷晋,便會覺得事情簡單盖高,所有的情緒、做事的意愿度和能量基本察覺不到眼虱,這個時候人會覺得很舒服喻奥,因為沒有壓力,所以各種滿足捏悬。無疑撞蚕,上述幾種情況中的主人公其實都處于舒適區(qū)中。然而过牙,舒適區(qū)又被稱為“停滯區(qū)”甥厦,這意味著沒有前進的動力,這對個人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寇钉,是會阻礙個人成長的刀疙。太“知足”,往往只能有當下的滿足感扫倡,而當你回過神來谦秧,別人早就甩開你十萬八千里的距離,那時,恐怕想“樂”也樂不起來了吧疚鲤。
當然锥累,“知足常樂”依然是一句充滿智慧的話,因為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當你的能力達不到完成事情的要求集歇,感覺到相當困難的時候揩悄。這時,你就處于“恐慌區(qū)”鬼悠,“小我”不斷跑出來考驗你的承受力、忍耐力亏娜,整個人會變得消極焕窝,做事沒動力、想逃避维贺,同時又會非常焦慮它掂。這個時候,“知足常樂”這句話又派上用場了溯泣,它會告訴你虐秋,應該降低期待,退回來垃沦,到一個合適的位置客给。但這個合適的位置,并不是讓你就此放棄肢簿,一下子退回到舒適區(qū)靶剑,而是退回到介于舒適區(qū)和恐慌區(qū)之間的一個位置,那就是學習區(qū)池充。
學習區(qū)又稱為“成長區(qū)”桩引,在這個階段,挑戰(zhàn)略微高于自己的能力收夸,但又是“跳起來夠一夠坑匠,就能夠到”的情況,這時卧惜,堅持一下下厘灼,先把事情啟動起來,然后逐漸會進入到一種“心流”的狀態(tài)——干勁兒十足序苏,做事的意愿度高手幢,而且整個人的能量、狀態(tài)都是積極向上的忱详。慢慢地围来,會越做越開心,越做越滿足,然后监透,技能點攢滿桶错,量變引起質(zhì)變,成長到一個新的階段胀蛮。而在這個期間院刁,至關重要的一個信念就是“不要害怕問題”,因為“問題是成長的基石和契機粪狼,今天掉過的坑就是明天的護城河”退腥。每一個問題都給出了一個成長的機會,每一次解決問題的過程都是一次經(jīng)驗的積累再榄,都有助于個人能力的提升狡刘。跨過問題困鸥,我們才能有更穩(wěn)固的基礎嗅蔬、更大的競爭力和更多的發(fā)展空間。
苦盡疾就,必定甘來
中國還有句老話:苦盡甘來澜术。同樣喜歡這句話,那種在困境中的無畏猬腰、在挫折時的堅持鸟废,還有在沖破枷鎖后翩然起舞的姿態(tài),躍然在目姑荷。
而這次的課程讓我更堅信侮攀,唯有先苦,方能后甜厢拭。
待在學習區(qū)是一個辛苦的過程兰英,因為要去接觸和處理很多不那么得心應手的事。但這卻也是最能讓我們接近成功供鸠、突破自我的過程畦贸。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面臨幾個階段:問題—未解決—解決問題—能力提升—價值積累—成長楞捂。其中最辛苦薄坏、最艱難的就是問題還未得到解決的時期。而這寨闹,也是最能讓人與人產(chǎn)生差距的關鍵階段胶坠。
在這一時期:
有的人選擇了放棄、逃避繁堡,覺得沒必要去做沈善,于是回到舒適區(qū)乡数;
有的人持續(xù)地內(nèi)耗,做了情緒的奴隸闻牡,被情緒牢牢控制住净赴,將不喜歡、不愿意作為不行動罩润、不堅持的借口玖翅;
而有的人,則選擇撐一撐割以、挺一挺金度,想辦法熬過這一階段,然后迎來成長严沥。
所以审姓,能否度過這一關鍵階段,決定了能否變得與眾不同祝峻。
這一關鍵階段的度過依靠的是什么呢?就是“自律”扎筒。自律的核心要素包括:推遲滿足感莱找、尊重事實和承擔責任。而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嗜桌,就是推遲滿足感奥溺,重排痛苦和快樂的順序——先苦后甜還是先甜后苦,由你決定骨宠。
對于“小我”來說浮定,自然選擇“先甜”,那是因為他只對“當下”的情況作出應激反應层亿,當下好桦卒,就做;當下不好匿又,就头皆郑——全靠本能。但試想碌更,如果“小我”知道裕偿,“先甜”的后果也許是未來無邊無盡的“苦”,那他還會這么選擇嗎痛单?
而對于“理性我”來說嘿棘,如果有了“先苦后甜”“問題有助于成長”這樣的信念深扎于心中,那么旭绒,就會懂得自律鸟妙,懂得將痛苦和快樂顛倒一下焦人,選擇“先苦”。而事實上圆仔,如果要有成就感垃瞧,就必將先有挫敗感;如果要成功坪郭,就必先經(jīng)歷問題个从,這是永恒的悖論,也是永恒的真理歪沃。
因此嗦锐,面對那個時不時就會出來搗亂的“小我”,我們應該學會覺察沪曙,雖然問題發(fā)生后到恢復理智只間隔了6秒奕污,但已足夠“小我”充分發(fā)揮。所以液走,我們必須通過練習碳默,提高自己的覺察能力,來利用這6秒缘眶,推遲“小我”的應激反應嘱根,讓理性重新回來,去權衡短期和長期利益巷懈,使之取得平衡该抒,暫時停止“趨利避害”的原始沖動,作出更有利于長遠發(fā)展的判斷顶燕。
知足凑保,未必常樂;苦盡涌攻,必定甘來欧引。這是我上完這次課后最深刻的感受。
沒有人不想快樂恳谎,但我們應該追求更遠维咸、持續(xù)時間更長的快樂。重排痛苦和快樂的順序惠爽,可以讓我們從情緒中解脫出來癌蓖,有勇氣去直面問題和挑戰(zhàn),將解決問題當做是成長道路上一個打怪升級的小游戲婚肆,玩得越開心租副,升級就越快!
最后较性,附上這兩天的“短期自律提升”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