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季氏篇》學(xué)習(xí)之16·12--2
【原文】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叶摄。其斯之謂與?
【白話】伯夷安拟、叔齊在首陽山下挨餓蛤吓,百姓直到今天仍然稱贊他們。大概就是說的這個吧糠赦?
【思考之三】如何理解伯夷叔齊的精神志向会傲?
伯夷、叔齊的故事可以概括為:兄弟讓國拙泽、扣馬相諫淌山、采薇而食、餓死首陽顾瞻。《史記·伯夷叔齊列傳》記載:“伯夷泼疑、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荷荤。父欲立叔齊退渗。及父卒,叔齊讓伯夷蕴纳。伯夷曰:‘父命也会油。’遂逃去古毛。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翻翩。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稻薇、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嫂冻,‘盍往歸焉!’及至颖低,西伯卒絮吵,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忱屑,東伐紂蹬敲。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莺戒,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从铲?以臣弒君瘪校,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阱扬∑茫’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麻惶,天下宗周馍刮,而伯夷、叔齊恥之窃蹋,義不食周粟卡啰,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警没⌒偃瑁”
很多人覺得他們的故事很不可思議,對他們的遭遇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憋屈杀迹。但孔子卻覺得他們無怨亡脸。“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佛南?”
《論語》里多次夸贊伯夷叔齊梗掰,除本章外:《公冶長篇》第22章,“子曰:‘伯夷嗅回、叔齊不念舊惡及穗,怨是用希∶嘣兀’”《述而篇》第15章埂陆,“冉有曰:‘夫子為衛(wèi)君乎?’子貢曰:‘諾娃豹,吾將問之焚虱。’入懂版,曰:‘伯夷鹃栽、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躯畴∶窆模’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蓬抄,又何怨丰嘉?’出,曰:‘夫子不為也嚷缭∫鳎’”《微子篇》第8章耍贾,“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路幸,伯夷荐开、叔齊與!’”
司馬遷在《伯夷叔齊列傳》中說:“子曰:‘道不同劝赔,不相為謀’誓焦,亦各從其志也∽琶保”道德見解不同是不能共同探討事情的,人們都是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罷了移层。
《孟子·萬章下》記仍翰,“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观话,耳不聽惡聲予借。非其君,不事频蛔;非其民灵迫,不使。治則進晦溪,亂則退瀑粥。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三圆,不忍居也狞换。思與鄉(xiāng)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舟肉。當紂之時修噪,居北海之濱,以待天下之清也路媚。故聞伯夷之風(fēng)者黄琼,頑夫廉,懦夫有立志整慎≡嗫睿’”
孟子說:伯夷眼睛不看不好的事物,耳朵不聽不好的聲音院领。不是他理想的君主弛矛,不侍奉;不是理想的百姓比然,不使喚丈氓。天下太平,就出來做事;天下混亂万俗,就退居鄉(xiāng)野湾笛。施行暴政的地方,住有暴民的地方闰歪,他都不忍心居住嚎研。想到同無禮的人相處,就好比穿戴著禮服戴禮帽卻坐在泥地炭灰之上一樣讓他難受库倘。他們太潔身自好了临扮!所以,孟子說伯夷叔齊是“圣之清者也”教翩,圣人里面最潔身自好的杆勇。因此,他們兄弟讓國饱亿、扣馬相諫蚜退、采薇而死,所有的行為都是符合他們一貫的精神志向的彪笼。
【思考之四】請談?wù)劜氖妪R對后世仁人志士的影響钻注,及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司馬遷說:“伯夷配猫、叔齊雖賢幅恋,得夫子而名益彰。”《論語》5次章姓、《孟子》13次講到伯夷叔齊佳遣,孔子、孟子為什么要大力宣揚伯夷叔齊凡伊,而使他們的聲名更加昭著呢零渐?可見伯夷叔齊體現(xiàn)了孔孟儒家的核心思想和道德標準。
第一是“仁”系忙。伯夷叔齊兄弟讓囗诵盼,充分體現(xiàn)了“仁”的道德標準∫梗孔子贊揚他們“求仁得仁”风宁,因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最高道德標準。第二是“義”蛹疯。讓囗就是“義”字當先戒财,行為是無比高尚。第三是“禮”捺弦。伯夷饮寞、叔齊“恥食周粟”孝扛,寧死全仁,用孔子的話就是“不降其志幽崩,不辱其身”苦始,這就是儒家提倡的“禮”。第四是“孝悌”慌申。伯夷以父命為尊陌选,寧可不作君王,也不違背父親的遺愿蹄溉,這就是“孝”咨油;兄弟讓囗,體現(xiàn)的是“悌”柒爵。
不難看出臼勉,孔孟儒家思想的精髓,都能從伯夷餐弱、叔齊的思想行為中找到源頭〈亚纾可以看出膏蚓,伯夷叔齊的思想行為是儒家思想形成的基礎(chǔ)之一,伯夷叔齊的思想行為畸写,是名副其實的東方德源驮瞧。
除孔子、孟子枯芬、司馬遷對伯夷叔齊的推崇外论笔,墨子、管子千所、韓非子狂魔、莊子等,都對伯夷淫痰、叔齊都有著述最楷。之后許多名人捌臊,包括思想家领虹、zhengzhi家讥此、史學(xué)家府蔗、文人學(xué)者揩抡、帝王將相逗柴,都紛紛以各種形式歌頌褒揚伯夷诸狭、叔齊先鱼。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寫過《伯夷頌》瓜客,著名詩人屈原适瓦、陶淵明竿开、李白、杜甫犹菇、白居易德迹、范仲淹、司馬光揭芍、文天祥胳搞、顧炎武等都有用詩詞的形式謳歌伯夷、叔齊称杨,見于文字記載的相關(guān)詩詞多達百首肌毅。
伯夷、叔齊的事跡姑原,也影響到周邊日本悬而、朝鮮、越南等囗.家锭汛。清代笨奠,朝鮮使者柳夢寅寫過一首《夷齊廟》:“首陽蒼翠郁嵯峨,灤水悠悠也自波唤殴。土俗尚聞孤竹廟般婆,邦人能唱采薇歌。一時賢士知俱出朵逝,萬古高名問孰多蔚袍。此地清風(fēng)吹不盡,荒臺只是舊山河配名∑⊙剩”最少說明當時朝鮮人對伯夷、叔齊也是相當崇拜的渠脉,甚至建夷齊廟來祭祀伯夷叔齊宇整。
【思考之五】錯簡說及啟示。
朱子《集注》引胡氏曰:“程子以為第十二篇錯簡‘誠不以富连舍,亦祇以異’没陡,當在此章之首。今詳文勢索赏,似當在此句之上盼玄。言人之所稱,不在于富潜腻,而在于異也埃儿。”并說“愚謂此說近是融涣,而章首當有孔子曰字童番,蓋闕文耳精钮。”而錢穆先生則認為:“或曰章首應(yīng)脫子曰二字剃斧。今按:《論語》文例轨香,舉古事古禮,章首皆無子曰字幼东,至下斷語始著子曰臂容。若序而不論,則通章可不著子曰字根蟹,非闕文脓杉。‘誠不以富’兩語移‘其斯之謂與’前简逮,最為諦當可從球散。”
《朱子文集》又曰:“此章文勢或有斷續(xù)散庶,或有闕文蕉堰,或非一章””辏“或非一章”是認為本章不是單獨成章嘁灯,而是應(yīng)該是與上一章“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合在一起讀躲舌,如果兩章合一起,那么本章講的齊景公就是在舉“見善如不及性雄,見不善如探湯”的一個例證没卸;而伯夷叔齊就是“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的例證秒旋。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尚德不尚富也约计。”《論語注疏》曰:“此章貴德也迁筛∶喊觯”劉宗周曰:“夷齊之論,即南宮適‘羿奡禹稷之論’细卧,圣賢矯切世情如此尉桩。”本章舉齊景公和伯夷叔齊的論述和南宮適談到的“羿善射贪庙,奡蕩舟蜘犁,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是一樣的止邮,“圣賢矯切世情如此”是圣人想矯正當時當世的風(fēng)氣这橙。
《四書近指》說:“此春秋所為榮義不榮勢也奏窑。嘗謂天下之亂,災(zāi)兇盜賊為小屈扎,而賢不肖混淆為大埃唯。使人知千駟不足榮,餓夫有足取鹰晨,則必競善懲惡墨叛,而天下治矣。惟此義不明并村,臣弒君巍实,子弒父,無所不至哩牍∨锪剩孔子此語,所以遏求利者之心膝昆,而作好修之氣也丸边。而世猶有棄義若屣,趨富如飴者荚孵,亦惑矣妹窖。”引發(fā)天下之亂之道收叶,災(zāi)兇盜賊是小事骄呼,而賢不肖混淆才是大事。使人知道有千乘之馬不足為榮判没,而餓死之人卻有可取之處蜓萄,這樣就能競善懲惡,而天下治澄峰。如果說這個道理不懂嫉沽,子弒父、臣弒君的亂象就會無所不至俏竞。世人之所以會迷惑绸硕,會覺得伯夷叔齊愚忠愚孝、螳螂擋車魂毁,留下千古笑柄玻佩,就是因為他們放棄道義、棄義若屣席楚,趨富如飴所導(dǎo)致的夺蛇。
先賢提醒我們,人貴在立志修德酣胀,不要只想著積財刁赦,即使再富有娶聘,像齊景公那樣,富可敵囗甚脉,最后未必能留下什么丸升,只是留給后人恥笑而已。真正像伯夷牺氨、叔齊那樣狡耻,雖然一無所有、甚至餓死猴凹,但是他留下了一種精神夷狰,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