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xué)最重要3句話殊轴,世間最高明的心理學(xué)衰倦!
本文來源于自在人生
一、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一年春天旁理,王陽明和朋友到山間游玩樊零。朋友指著巖石間一朵花對王陽明說,你經(jīng)常說孽文,心外無理驻襟,心外無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芋哭,受你心的控制沉衣,你看這朵花,在山間自開自落减牺,你的心能控制它嗎豌习?難道你的心讓它開,它才開的拔疚;你的心讓它落肥隆,它才落的?
王陽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時稚失,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巷屿,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墩虹。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眨”
王陽明的回答用現(xiàn)在的話來表達就是:
你沒有看這朵花時诫钓,這花就和你的心一樣是寂然,像是沒有存在過一樣篙螟;當(dāng)你來看它時菌湃,它的顏色才在這時明明白白地展示在你的面前,這樣便知道這朵花并不是獨立于你的意識而存在的遍略。
未看此花時惧所,并不是此花不存在骤坐,而是它本來就存在,只是沒有應(yīng)機顯現(xiàn)下愈,進入人的意識而已纽绍,所以說“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扑疲”
看到此花時拌夏,花就會進入人的意識之中,心就會對這朵花有感通履因,它就存在人的意識之中障簿,所以說“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一生中遇見的所有風(fēng)景栅迄,感而遂通站故,都是在我們到來的那一刻而清晰……該來的總是會來的,而且它們只為你而來毅舆,世界就在你的心中西篓,一切都是美好!
《傳習(xí)錄》上說:人之本體常常是寂然不動的朗兵,常常是感而遂通的污淋。未應(yīng)不是先,已應(yīng)不是后余掖。
王陽明認為寸爆,良知是寂然不動的,人只有在寂然的狀態(tài)中才能“致良知”盐欺,也才能感而遂通赁豆。
后面一句是說,事情沒有發(fā)生(應(yīng)對)時冗美,不能說其是先魔种,已經(jīng)發(fā)生(應(yīng)對)時吧彪,也不能說其是后宋渔,(因為事物的“理”先于“事物”存在赡矢,事物的發(fā)生或者應(yīng)對只不過是對已經(jīng)早先存在的“理”再次踐履一番而已)
二膘茎、此心不動售淡,隨機而動
王陽明的時代楼镐,江西寧王造反馆截,他集解了散兵游勇平叛抖锥,最終打敗寧王宵喂。他提出“此心不動糠赦,隨機而動”的八字真言。
王陽明一生還帶兵打過很多勝仗。有弟子問王陽明拙泽,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淌山?王陽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學(xué)問顾瞻,養(yǎng)的此心不動泼疑,如果你非要說有技巧,那此心不動就是唯一的技巧朋其。大家的智慧都相差無幾王浴,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
王陽明舉例說梅猿,自己和寧王對戰(zhàn)時處于劣勢氓辣,他向身邊的人發(fā)布準(zhǔn)備火攻的命令,那人無動于衷袱蚓,他說了四次钞啸,那人才從茫然中回過神來。這種人就是平時學(xué)問不到位喇潘,一臨事体斩,就慌亂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飛來的颖低,而是平時學(xué)問純篤的功勞絮吵。
“此心不動,隨機而動”忱屑,告訴我們:我們的心就如一面鏡子蹬敲,它本來無善無惡、無好無壞莺戒、無是無非伴嗡。這便是心的本體:“此心不動”。這面鏡子只管“照”來的是什么从铲,照出來就是什么瘪校。沒有東西來,它便不會照名段,這便是心的作用:“隨機而動”阱扬。
我們的心經(jīng)常處于“妄動”狀態(tài),即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像滾雷一樣不斷地在我們心中炸響伸辟。這時价认,我們的行動就有點像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自娩。
寧王就是這樣一個人,所以他后來犯了很多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shù)上的錯誤∶ηǎ“此心不動脐彩,隨機而動℃⑷樱”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我的心是空的惠奸,我此時此刻沒有欲念,而你的心一動恰梢,我會知道佛南,我會理解,而同時我會洞察到其中的一切虛妄嵌言,于是我可以對此做出行動嗅回。”
三摧茴、未有知而不行者绵载。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一個人如果真的知道了什么是好的苛白、善的娃豹,那他一定會去做。如果他沒有付諸行動购裙,原因只有一個:他并未真正認識到善懂版;同樣,壞人作惡躏率,原因也是對于善的無知躯畴,或者沒有真正認識到善。
我們自己以為懂得了一個很好的道理禾锤,但卻未能付諸行動私股。王陽明認為,原因只有一個恩掷,你只是知道了這個道理倡鲸,卻并未真正用“心”去體悟它。
無獨有偶黄娘,希臘大哲學(xué)家蘇格拉底認為峭状,無人有意做惡,惡只是來自于無知逼争。王陽明這里雖然沒說惡优床,但觀點與蘇格拉底卻是一理。
根據(jù)這種觀點誓焦,一個人如果真的知道了什么是好的胆敞、善的,那他一定會去做。如果他沒有付諸行動移层,原因只有一個:他并未真正認識到善仍翰;同樣,壞人作惡观话,原因也是對于善的無知予借,或者沒有真正認識到善。
希臘大哲學(xué)家蘇格拉底也認為频蛔,無人有意做惡灵迫,惡只是來自于無知。王陽明這里雖然沒說惡晦溪,但觀點與蘇格拉底卻是一理瀑粥。
五百年前,王陽明的得意弟子徐愛問老師:現(xiàn)在人們都知道孝敬父母尼变,但是卻常常不能孝敬父母利凑,這不就說明知道和行動是兩回事嗎?
王陽明是這樣回答的嫌术,之所以不去孝順父母哀澈,是因為還沒有懂得孝順父母的道理。不行動的原因度气,是不知道割按。
就像三毛說過一句話,“愛是藏不住的磷籍,閉上嘴巴适荣,眼睛也會說出來”,一個人如果愛了院领,那么他的行動會自然跟上弛矛,在眼睛里,在眉梢上比然,在一言一行里丈氓,這是無論如何也藏不住的,也是控制不住的强法。
所以万俗,一個人不去孝順父母,就談不上懂得孝順父母饮怯。他如果真的知道要孝順父母闰歪,真的體恤愛惜父母,他會自然而然地行動蓖墅,而不是把時間分配給了事業(yè)库倘、應(yīng)酬临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