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的《把讀書筆記升級成書評》每天都看到有人給我點贊锭吨,心里有點唏噓,覺得非常慚愧耐齐,升級成書評只是我的一個美好愿望,并沒有真實去做埠况。還是那句話棵癣,知道跟做到怎么差那么遠,換句話說狈谊,愿望跟現(xiàn)實更是相差十萬八千里沟沙。
在這種惶恐下壁榕,讀完了史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畢竟是小說大師牌里,連講寫作都是及其吸引人。雖然連書評都寫不出來牡辽,但通過斯蒂芬結(jié)合他的個人經(jīng)歷對寫作的拆解,讓我對寫作這件事有了一個更加不一樣的認(rèn)識麸澜。
寫作的第一戒律:多讀多寫奏黑。
寫作真的沒有捷徑。任何作家都一樣熟史。那些所謂的寫作速成班,就跟其它鼓吹速成的課程一樣以故,除了收獲焦慮沒有太多的價值裆操。
多讀多寫貫穿了斯蒂芬的整個人生。他有固定的寫作時間踪区,一般是早上三個小時,一本小說基本上在三個月左右就能夠搞定缎岗。他最小最不好的寫作狀態(tài)下,一天也至少會寫2000字传泊。包括后面發(fā)生嚴(yán)重的車禍,差點下半身癱瘓眷细,也是在勉強能坐起來的時候就又恢復(fù)了寫作。
斯蒂芬不是在逼自己溪椎,只是寫作對他來說是一種慰藉恬口,是興趣所在沼侣,熱愛所在。
下午基本上就是大量的閱讀养铸,讀各種各樣的書,小說居多揭厚。他也有自己的閱讀喜好,比如他就很喜歡懸疑驚悚類的筛圆,就不要壓抑自己的天性,釋放天性太援,在這里面他能找到無窮的樂趣扳碍。
相比較,我自己就很擰巴笋敞,我知道小說自己讀起來很輕松也很投入,但總是要求自己讀非虛構(gòu)類夯巷,覺得小說這些虛構(gòu)類的營養(yǎng)不大,收獲不大趁餐,成長不大。限制自己一個月最多看一本小說后雷。
根據(jù)自己的心意走吧,解決問題就讀非虛構(gòu)勉抓,豐富自己的語言和閱歷就讀讀好的小說,沒什么大不了的事藕筋。
搭建自己的寫作工具箱。
寫什么怎么寫念逞,每次都從0開始,沒有累積沒有趁手的工具當(dāng)然也是可以的翎承,但不如看看斯蒂芬建議的工具箱是如何搭建的,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開展寫作叨咖。
工具箱的最上層是詞匯。有多少不是最重要的甸各,知道怎么用隨時用更重要一些。核心就是要準(zhǔn)確描述趣倾。
語法也要放在最上層。斯蒂芬講的是主要是美語儒恋,對我們來說有兩點建議也是印象深刻的,一個是少用被動語態(tài)禀酱,另一個是不要用副詞,書中都舉了很多很形象和生動的史蒂芬例子剂跟,就不列舉了。讓我深刻體會被動語態(tài)no曹洽,副詞太矯揉造作也no臊恋。
工具箱的第二層是風(fēng)格要素墓捻。比如簡潔抖仅,比如段落的節(jié)奏撤卢。尤其是段落。寫作的最小單位是什么放吩?大多數(shù)人會說是詞匯羽杰,沒錯到推,但史蒂芬認(rèn)為更可能是段落。
工具箱的再下面一層莉测,就是真正創(chuàng)作小說唧喉。就跟工匠蓋房子一樣,一個段落一個段落寫起八孝,用我們的詞匯,語法知識和基本風(fēng)格干跛,腳踏實地,想造什么都任由自己楼入。
工具箱準(zhǔn)備就位就開始創(chuàng)作吧。
在斯蒂芬看來無論是長篇小說還是短篇小說浅辙,都是由三部分構(gòu)成的:敘事,將故事從A點退至B電器鸽捻,最終推向Z點,故事結(jié)束御蒲。描寫,把讀者帶進了現(xiàn)場厚满;對話,通過具體語言賦予人的生命碘箍。
然后通過大量生動形象對比的例子鲸郊,將敘事,描寫秆撮,對話都一個個掰開拆解開,讓人讀了恍然大悟,原來每一個要素都蘊涵了這么多的道道戈二。
說了這么多,怎么樣挽拂,有沒有躍躍欲試的感覺。我在讀的過程中亏栈,超想把以前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好玩的事情寫出來宏赘,也嘗試了幾次,效果不太好察署,自己還不太會描寫,對話也寫的傻氣嘻嘻贴汪。
但那又如何,想寫就寫扳埂,表達真實的自我,寫那些讓你心中一動的故事阳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