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們從小被教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组砚,不知道它們在人類認知水平中處于什么位置。
我們只知道做幾何題要“假設-證明”掏颊,不知道“假設-證明”的思維方法貫穿西方哲科思維糟红。
來源| 顛覆式創(chuàng)新研習社 王東岳 《東西方哲學》課程
素材提供| 廈門進化策管理咨詢
王東岳先生,哲學家乌叶,獨立學者盆偿,“遞弱代償”理論提出者。他的思想在其著作《物演通論》中集中表述准浴。
———————————
一事扭、總脈落
哲學思維為什么可以啟發(fā)人類進步
現(xiàn)代哲學起源于古希臘一脈。古希臘所有的哲學家乐横,幾乎都是當時著名的博物學家求橄。
亞里士多德集古希臘哲學思想之大成,并開啟了知識的分科晰奖。延續(xù)下來谈撒,當今的科學,源于哲學的分科匾南。
因而西方哲學和當代科學的思維是一脈相承的啃匿。
在西方文明盛行的今天,有必要從根子上理解西方思維蛆楞。
(圖一:西方哲學思維的三大特征)
圖解
西方哲科思維的三個特點:
追究終極:不斷思考事物背后的本質(zhì)
邏輯反思:用邏輯去拷問溯乒,而不是用素材去堆砌
科學前瞻:追究和拷問的結(jié)果,啟發(fā)科學的前沿探索
例子:日心說
1. 前人的“真理”——托勒密地心說
近2000年前豹爹,托勒密基于當時的天文觀測裆悄,提出了地心說,并提出了他的理論模型臂聋。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光稼,所有星體圍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或南。地心說模型
2. 追究終極——哥白尼拷問前人理論中的邏輯破綻
- 如果所有星體圍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轉(zhuǎn),那么艾君,不同時間觀測時采够,為什么大多數(shù)星體跟地球之間有明顯的距離變化
- 只有太陽與地球的相對距離變化不大
- 太陽與其它星體的相對距離是否同樣變化不大?
3. 提出新假設——日心說
如果把宇宙的中心改為太陽冰垄,那么上述破綻就被解釋清楚了
4. 邏輯證明
- 哥白尼在他的著作《天體運行論》中系統(tǒng)闡述了日心說的思想
- 但很可惜蹬癌,當時人們的經(jīng)驗與日心說實在相違背——有誰能感覺到大地在動?
5. 啟發(fā)前瞻探索
- 數(shù)十年后虹茶,伽利略發(fā)明天文望遠鏡逝薪,觀測到新的證據(jù),證實了當初的邏輯推演
- 觀測到了木衛(wèi)體系蝴罪,證明地球不是宇宙唯一的中心
- 觀測到了金星滿盈現(xiàn)象董济。只有金星和地球同時圍繞太陽轉(zhuǎn)才能解釋金星滿盈現(xiàn)象,而地心說完全解釋不了金星的運行軌跡
6. 科學繼續(xù)發(fā)展洲炊,日心說也有暴露破綻的一天感局。。暂衡。。崖瞭。狂巢。
引伸.什么是“知識”
我們的知識從來不是真理。那些曾經(jīng)的“真理”為什么可以表達正確书聚,一定是在正確的時候唧领,知識體系得以自洽。
知識總是不在斷被證偽雌续。任何一個理論斩个,它一但不能容納新出現(xiàn)的信息量,它立即崩潰驯杜,而對一個新的信息量受啥,建立一個新的整合模型。
達成新知識的過程不在于你的素材量鸽心,而在于整理出新的自洽模型滚局。這是建立新思想的源頭。
人類的進步顽频,是因為我們的邏輯存在變革的可能藤肢。
知識從來不是從實踐經(jīng)驗中來。它是由深刻的探問引發(fā)糯景,精密的邏輯導引嘁圈,再反過來指導前瞻省骂。
——有沒有看到邏輯的力量?
二最住、追究終極——
人類對“知”的認識是如何加深的
(圖二:“知”的發(fā)展層次)
圖解
知的遞進過程:感應-感性-知性-理性
理性的特點在于:抽象概念的能力
人類的文明起源于抽象概念的能力钞澳,并將之不斷發(fā)展,形成不同的知識體系
引伸知從何來温学?唯物和唯心新解......
1. 唯物主義認識
唯物主義談“客觀存在”略贮,認為事物本來就在那。感知的發(fā)生一定是以“在”為前提仗岖。
但我們是通過感官來感受外部世界的逃延,我們只有感知這一個通道來了解外部世界,感知這個通道真的可信嗎轧拄?唯物主義完全忽略人的感知系統(tǒng)揽祥,從來沒探究過感知系統(tǒng)本身。
同時檩电,唯物主義并不能解釋知識拄丰,因為知識不是客觀世界的直接反映。知識都是些抽象的俐末,與客觀世界不直接聯(lián)系的邏輯體系料按。
2. 唯心主義認識
唯心主義認為,人的感知本身是需要探究的卓箫。如果你連感知都沒有研究過载矿,你哪來的自信,說你感知到的就是真實呢烹卒?
唯心主義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了感知有扭曲作用闷盔。我們的感知全是主觀設定的展開。比如你吃到甜的水果旅急,其實那是你的感知在告訴你逢勾,它是安全的,有益于你的生存藐吮。
我們把自己感知到的體系叫世界溺拱。但這是你的主觀世界,你永遠不知道真正的世界是什么炎码。因此盟迟,唯物論不成立。唯心主義哲學表達著人類思想的更高度和更深層次潦闲。
3. 遞弱代償
“物”與“心”的爭論攒菠,使我們把兩者分立開來。
過往哲學不能有效回答“知識”和“存在”的關(guān)系歉闰,“知”和“在”完全分立存在辖众,互相不能解釋卓起。
“遞弱代償”作為新的哲學假設,為“知”和“在”找到歸一凹炸。
(圖三:遞弱代償)
圖解:
1從奇點開始戏阅,物質(zhì)一路分化,存在度一路下降
物質(zhì)一路分化的過程: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大分子-高分子-生物高分子-生命
越原始的物質(zhì)啤它,在宇宙中的質(zhì)量越大奕筐,存在時間越高,越穩(wěn)定变骡。在星空中离赫,恒星只占物質(zhì)的不到5% ,另外95%是暗物質(zhì)等基本依存態(tài)塌碌,它們自130億前宇宙爆發(fā)時就存在了
2物質(zhì)分化的過程渊胸,必須分化出感應屬性
這是分化過程中求歸一的必須。物質(zhì)殘化的過程就必須化分出其它感應屬性台妆。衰變程度越快翎猛,存在度越低的,他的屬性和能力反而越強接剩。
(圖四 物質(zhì)遞減切厘,能量代償)
3感應屬性一路發(fā)展,感應-感性-知性-理性
我們的理性來源于哪里懊缺?它的最源頭是從感應開始迂卢。
粒子感應-神經(jīng)感應-低級神經(jīng)中樞感應-高級神經(jīng)中樞。這種東西在感官上延伸桐汤,我們叫感性。
最初我們能看到的依存對象靶壮,沒有判斷求斷的必要怔毛,當難度越來越大,在瞬間必須依靠判斷的時候腾降,這叫知性拣度。
依存對象越來越多,到迷亂狀態(tài)螃壤,無法直接判斷抗果,必須先概念化,然后求得依存奸晴,這叫理性冤馏。
4理性:人類文明起源于抽象概念的能力
今天所有地球上的人口均起源于同一支早期智人,他們不同于其它早起人類的地方寄啼,不是用火逮光,不是工具代箭,而是“講故事”的能力。比如涕刚,虛構(gòu)出守護神的概念嗡综。
5發(fā)展:“假設-證明”,認知不平向前推進
回顧人類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到無限宇宙杜漠,每一次進步极景,都是用新的假設-證明替代舊的假設的過程。
(圖五:假設-證明)
為了更清楚地理解“假設-證明”驾茴,我們再看一個例子:
例子:歐幾里德與《形論》
1. 追究終極
古希臘哲學家盼樟、數(shù)學家歐幾里德,他的研究其實是為他的老師沟涨,柏拉圖的哲學觀作證恤批。
2. 提出假設并做證明
定義出抽象的形的概念:點、線裹赴、面
展開模型:五大公理窮盡了平面幾何的基礎規(guī)則
在現(xiàn)實中梳理素材進一步驗證:弓箭喜庞、延伸的道路、甜甜圈棋返、桌角延都、桌面......
3. 平面幾何的原理直到今天仍在發(fā)揮作用。當然睛竣,曲面幾何突破了它晰房。
讀到這,請拷問下自己射沟,當你需要做重大決策時殊者,你是從過往經(jīng)驗判斷,或是使用邏輯思考來找答案验夯?
“假設-證明”猖吴,邏輯思維的方法
三、邏輯反思
——人類的邏輯是如何發(fā)展的
(圖六:典型的邏輯方法)
圖解
1. 辯證邏輯是人類文明史上低端原始的思維方式
人類文明史上最早期的思想就是辯證思想挥转。易經(jīng)最早用來圖解對象的體系海蔽,它最早出現(xiàn)時,只有兩爻绑谣,一陰爻党窜,一陽爻,分別代表男女性的生殖器借宵,由此來圖解對象幌衣,推演而成天地。希臘時代暇务,基本早期思想家都是辯證的泼掠,表述所有問題都是辯證表述怔软。
在高端邏輯上看,辯證邏輯太粗糙了择镇。它的粗糙體現(xiàn)為
1)二分法挡逼,A和非A。你在單位時間只能關(guān)注一個A腻豌,就把A抽出來單獨研究家坎,其它問題統(tǒng)歸為非A,這是個簡潔的關(guān)注方式吝梅,是信息量低的時候最有效的方法虱疏。比如,矛之外都為盾苏携。
2)相對邏輯做瞪,它把隨意設定的任意一個點作為原點。什么叫前右冻,什么叫后装蓬,左右,上下纱扭;當你站在這兒的時候牍帚,面前的桌子是前,當我走前十步的時候乳蛾,那里又是后了暗赶,因此它是人類思維基層的一種主觀觀點。
看看上圖肃叶,是不是“歸納法”都比辯證法高明和復雜蹂随。當然,辯證表達還是有效的因惭,當我們定義不清全貌的時候糙及,把事物定義成A和非A會更容易加以研究。
2. 亞里士多德——形式邏輯的發(fā)源
亞里思多德筛欢,古希臘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推演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形式邏輯唇聘。真正的邏輯以形式邏輯為墊底版姑。
例子:經(jīng)典的三段論
大前提:亞洲人都是黃種人
小前提:中國人是亞洲人
結(jié)論:中國人都是黃種人。
3. 羅素及以后——高端邏輯
了解高端邏輯迟郎,要去學習羅素及羅素之后的學說剥险。看看羅素的主要著作:《數(shù)學原理》《數(shù)學哲學論》《西方哲學史》《人類的知識--其范圍和界限》
4. 邏輯的局限性
- 純邏輯預演:全抽象符號宪肖,在純邏輯上精密演繹表制,但你不知道他跟外部世界是什么關(guān)系健爬。大量的數(shù)學沒有應用點,只是個純邏輯范疇么介。
- 歸納法:幾乎我們所有的經(jīng)驗知識全部來自歸納法娜遵。因為這個世界相對的材料你永遠不能窮盡,且世界是流變的壤短,它的一切結(jié)論都是暫時的借用結(jié)論设拟,隨時等待的被顛覆和崩潰。
- 演繹法:能夠達出必然的導出久脯。但演繹法的開端是大前提纳胧,而大前擔恰恰來自缺陷百出的歸納法。理性的素材全部來自感性帘撰,如果素材本身不真跑慕,憑什么認為你建立的大前提?
例子(續(xù)):三段論的謬誤
'亞洲人都是黃種人摧找。'——這一大前提來自于歸納法核行。
可“西亞分布著廣泛的白種人”——當你走出中國,發(fā)現(xiàn)原來這個大前提是錯的
“中國人都是黃種人”慰于?——結(jié)論變得不那么有根據(jù)钮科。
實踐,只產(chǎn)生歸納婆赠,而歸納永遠不全面绵脯。?
邏輯指引素材的方向,邏輯自己也不斷面臨崩潰休里。
你還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嗎蛆挫?
四、科學前瞻
不斷探索地圖中的未知
圖解想想看
在15世紀的歐洲妙黍,你打開一張地圖悴侵,上面只有歐洲西海岸以及地中海的局部表述,其它地方都是勾勒的空白拭嫁,你對其它地方展現(xiàn)的地貌全都無知可免。你把這張地圖掛起來,你看著這張地圖做粤,你會不由自主地想去看一看浇借。它將吸引你去探險。
如果你看的是一張大清帝國的地圖怕品,這張地圖告訴你世界都已經(jīng)解釋完了妇垢,面對地圖你只有莫名的虛榮,然后發(fā)呆。
人類選擇了探索而不是發(fā)呆闯估。
人類文明實際上是信息量不斷增大的過程灼舍,是在更高層上新的邏輯取代舊邏輯模型的過程。
你不能確認你已知的任何知識是真理涨薪。真理只不過是一個時間范疇內(nèi)正確的假設骑素,它隨時等待你顛覆原來的思路。
人世間所有知識尤辱,都是隨時等待你挑戰(zhàn)的砂豌、行將破潰的系統(tǒng)。
挑戰(zhàn)它的光督,是思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