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大寶二寶媽問我:”你上班他倆哭嗎呆躲?你是怎么和他們說上班這個事情的?我們家這兩個孩子捶索,前一天晚上說的好好的插掂,明天媽媽要上班,不能哭靶壤辅甥!一到早上要走的時候就變卦,哭著不讓走燎竖?這可怎么辦璃弄?“
產(chǎn)假到期很多媽媽需要重返職場,所以和孩子的分離大概是每個職場媽媽會遇到的問題构回,你是如何解決的呢夏块?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這方面的經(jīng)驗。
什么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父母等親近照顧者分開而產(chǎn)生的不安纤掸、焦慮的情緒脐供。這是因為在嬰兒的孕育過程中,懷胎十月居住在母親的子宮里借跪,甚至出生的時候他仍認為自己與母親是一體的政己,所以當嬰兒有一天意識到自己與母親是會分開的,便會產(chǎn)生不安的情緒垦梆。
通常表現(xiàn)為哭鬧匹颤、情緒低落,如果嬰幼兒的分離焦慮沒有得到恰當?shù)奶幚頃е潞⒆影踩邢陆低行桑瑹o法信任他人印蓖,專注力下降,無法專心的游戲京腥,影響身心健康赦肃。
關于分離焦慮,我們需要從孩子的不同月齡來考慮這個問題:
5-18個月: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無法進行游戲或者講故事,在他們的世界里覺得:媽媽去上班他宛,就消失了船侧,所以媽媽的離開會引起孩子的焦慮。孩子五六個月的時候我們可以和孩子刻意的玩兒”躲貓貓“的游戲厅各,把紗巾或者書或者雙手擋在自己的面前镜撩,然后揭開,和寶貝說”媽媽在這兒“队塘,等孩子大一些袁梗,可以有意把他熟悉的玩具藏起來,然后帶著寶貝一起去找到它憔古,告訴孩子“玩具就在這里”遮怜。
這樣簡單的小游戲可以幫助寶貝建立“客體永存”的概念,客體永存是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來的鸿市,它是指即使一種物體不在眼前锯梁,也可以在頭腦中保持其形象的能力。皮亞杰在對他自己的孩子的行為進行研究時提出了這個概念焰情,客體永存性的獲得是兒童早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陌凳。它標志著兒童從局限于當時當?shù)氐纳眢w動作中解放出來,認識到物體的位置轉(zhuǎn)換和永久存在性烙样。
當孩子建立“客體永存”的概念之后冯遂,媽媽或者其他照顧的短暫離開,孩子的認知是這樣的:媽媽雖然離開了谒获,但她是存在的蛤肌,她還會回來的。當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后批狱,孩子的分離焦慮可以得到很好的緩解裸准。
18-24個月:講故事,幫寶貝說出心里的情緒赔硫。
其實這個辦法是來自我偶然聽到的一個繪本故事:一只小浣熊長到三歲要去上幼兒園炒俱,幼兒園里有很多好玩兒的玩具和小伙伴,小浣熊也很喜歡去幼兒園爪膊,可是當他去幼兒園的時候就見不到媽媽了权悟,他又很難過。這可怎么辦呢推盛?媽媽和小浣熊一起想了個辦法:媽媽每天給小浣熊一個手心之吻峦阁,媽媽把媽媽的愛吻在小浣熊的手心里,當小浣熊在幼兒園想媽媽的時候可以張開手掌耘成,看看自己的手心榔昔,用手摸摸自己的臉驹闰,就好像媽媽就在自己身邊一樣……
當我第一次給兩個孩子講這個故事的時候,他們聽得認真極了撒会,意猶未盡的感覺嘹朗,于是我接著故事說下去
”媽媽每天要離開你們?nèi)ド习啵瑡寢屝睦镆埠茈y過诵肛,這可怎么辦屹培?“
”吻,吻“兩個孩子說
”那以后媽媽去上班的時候你們給媽媽一個'手心之吻'可以嗎曾掂?這樣媽媽上班的時候想你們了可以張開手心惫谤,用手摸摸自己的臉,就好像你們就在媽媽的身邊珠洗。“
兩個孩子開始給我”手心之吻“若专,我說:”嗯许蓖,這樣感覺好多了,沒有那么難過了调衰。寶貝們膊爪,媽媽每天去上班的時候你們是不是也很難過?“
兩個孩子點頭嚎莉。
我說:”那以后媽媽也每天給你們一個'手心之吻'米酬,吧,你們想媽媽的時候就張開手掌趋箩,看看自己的手心赃额,用手摸摸自己的臉,就好像媽媽就在自己身邊一樣……“
兩個孩子說:”好“
就這樣叫确,”手心之吻“成為我們家的一個”暗號“跳芳,甚至當孩子的爺爺奶奶晚上要回家的時候兩個孩子都會喊著要”吻!吻竹勉!“飞盆。
這樣的做法比較適合18個月以上,理解力強一些的孩子次乓,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不是很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和意義吓歇,所以我會把這個故事作為睡前故事,反復地講票腰,講了大概半個多月城看,幫助孩子熟悉內(nèi)容和抒發(fā)他們心里難過的情緒。
休息兩天之后的分別對于孩子來說又是一個挑戰(zhàn)丧慈,孩子當然希望爸爸媽媽每天都是周末可以陪著他們析命,所以每當這個時候我會耐著心再講一遍”手心之吻“的故事主卫,然后說:“媽媽給你一個'手心之吻'好嗎?”然后和孩子們愉快的告別鹃愤。
24+個月:
隨著孩子的理解和認知能力的提升簇搅,幫助孩子抒發(fā)情緒的形式可以越來越多樣化。
用”游戲“的方式來幫孩子抒發(fā)不舍的情緒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有一天臨上班前的時間較多软吐,我坐在墊子上和孩子們玩兒積木瘩将,兒子突然說自己要去上班,我開始沒有反應過來凹耙,我說:”好姿现,注意安全⌒けВ”兒子在家里轉(zhuǎn)了一圈备典,說:“寶寶回來∫馐觯“如此重復三四次之后提佣,我也突然意識到這是孩子在上演我們每天離開他的情景呀,那我應該像他一樣表現(xiàn)出難過不舍才對荤崇。于是當他第五次說要”上班“的時候我抱著他很難過的說:“不要走拌屏,不要上班”然后假裝哭了起來,沒想到兒子高興地哈哈大笑……后來這個游戲重復了十多次术荤,每次我都“哭”得“撕心裂肺”倚喂,表現(xiàn)出很難過的樣子,兒子則開心地哈哈大笑瓣戚,那天早上我去上班的時候端圈,兩個孩子輕松的和我說再見,我知道他們的情緒在游戲中得到了釋放带兜。
自從“發(fā)明”這個游戲之后枫笛,只要我和老公在家,孩子們會隨時在家里“上演”刚照,有時候我們哭得很難過刑巧,孩子們也會模仿我們的話說:”星期六,不上班无畔,陪你“我們會說:“那太好啦啊楚,媽媽好開心』胝茫”
其實開始和孩子分別的時候恭理,婆婆總是會想辦法讓孩子看不見我,讓我“偷偷地走開”郭变,但是我覺得如果我是孩子的話會覺得這樣很可怕颜价,媽媽是突然消失的涯保,而且我認為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學會分離也是他們成長過程中要面對和學會的一件事情周伦,所以我希望用一些更好的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夕春。你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歡迎與我分享专挪。除了這些小游戲及志,爸爸媽媽也要注意平時專心的多陪孩子玩耍,良好的親子關系才是安全感的根基寨腔。
好速侈,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希望對你有用~我是發(fā)憤的米米,一對25個月寶寶的雙胞胎媽媽迫卢,還是一名早教指導師倚搬,我的slogon是:“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愛,和孩子們一起成長靖避!”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攜手前行~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潭枣、點贊、留言幻捏、轉(zhuǎn)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