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古代有一個非常神奇且神秘的一個時期惕橙,就是三圣治世時期,我們把它叫做堯舜禹時期钉跷。
而舜就是一個承前啟后的人物弥鹦。由于堯的兒子不適合治理國家,就開始遍查四方尘应,后來在民間現(xiàn)出這樣一個杰出的青年惶凝,這個人,就是舜犬钢。其實舜先被人們所稱頌的不是他杰出的才華苍鲜,主要是他高貴的德行。在《二十四孝》里第一個就是說的舜感天動地的故事玷犹,大家可以去看看混滔。堯也是因為欣賞舜的德行,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凰和女英許配給了舜坯屿。舜就因為德行以一個平民之身娶到兩位公主并且坐擁天下油湖。
舜為什么具有這樣的德行與智慧呢?孔子給了如下的評價:“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领跛,隱惡而揚善乏德,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吠昭,其斯以為舜乎!”
【譯】孔子說:“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歡向人問問題喊括,又善于分析別人淺近話語里的含義。隱藏人家的壞處矢棚,宣揚人家的好處郑什。過與不及兩端的意見他都掌握,采納適中的用于老百姓蒲肋。這就是舜之所以為舜的地方吧!”
這是孔子對于舜非常經典的贊嘆蘑拯,這個贊嘆當中非常形象生動地折射出了孔子對于“中庸”的認識,和我們世間人之所以難以做到中庸的種種的問題兜粘。
在前邊我講《中庸》的開篇的時候就跟大家講過申窘,堯傳給舜,舜傳給禹孔轴,他們用的就是中華16字心法?—“人心惟危偶洋,道心惟微,惟精惟一距糖,允執(zhí)厥中∏K拢”
而舜把“允執(zhí)厥中”的這四個字悍引,化為它的言行,就體現(xiàn)在以下這幾個方面帽氓。
第一個就是好問趣斤。就是喜歡向別人請教,善于去問問題黎休。這個善問不是隨便瞎問浓领,現(xiàn)在好多時候人問問題都是純粹得瞎問,都沒有先經過自己思考势腮,就因為自己懶得思考联贩,什么都想別人給答案,才去問別人捎拯。而舜首先是謙遜地去征求他人的意見泪幌,關注別人的感受,然后不武斷,愿意聽取他人的意見來加以分析判斷祸泪,最后得出利國利民的結論吗浩,這才是真正的善問。
第二個叫好察邇言没隘,就是喜歡去思考那些淺薄的話語懂扼。淺薄的話語就存在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當中,這些話語呢右蒲,聽起來并不是多么的高深玄妙阀湿,但是卻包含著這世間的最實際的常理。日常生活中我們去聽每一個人的話品嚣,有的人說得很直白炕倘,比如說對飲食的看法,對家庭的看法翰撑,對住房的看法罩旋,對出行的看法,對醫(yī)療的看法眶诈。這些都是平常老百姓所說出來的這些話涨醋,不高深,但是都是切實于自己日常生活做出的評價逝撬。
所以愿意經常去聽這些淺薄的話語浴骂,那么就容易引發(fā)我們的思考。尤其是對公司管理層來說宪潮,這個就太重要了溯警,所以好問好察邇言,都是把別人當作一面鏡子狡相,以此來照出自己的得失梯轻。比如我們做管理,我們常常去聽基層的這種聲音尽棕,讓他們說出那些最淺薄直白的話喳挑,回答答最實際的問題,那么我們就可以知道我們在制定某項措施或推行某個制度的時候滔悉,我們忽視了哪些東西伊诵,那我們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去調整,去修補回官,乃至于去做疏導曹宴。如果不能夠的話,我們會對事物的判斷有嚴重的偏差孙乖,乃至于會產生一系列的無法解決的問題浙炼。
第三個份氧,隱惡而揚善,是舜所做到的第三點弯屈,對德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蜗帜。我們要把別人的壞的東西隱藏起來,要去宣揚人家好的東西资厉。當今生活當中很少有人做到這一點厅缺。這句話并不是說壞的東西一律不談,而是不要過度地去宣揚惡行宴偿。而我們一般人的情況都是壞事傳千里湘捎,好事不出門。誰家有一個什么什么樣的丑事窄刘,馬上就傳得人人皆知窥妇,反而誰家有一個什么什么樣的好事不見得人人都知道。所以對于普通人來說娩践,能做到不揚惡活翩,就已經很不錯了。
所以經典里頭把它著重的突出來是為了要糾偏翻伺,讓我們盡量的不要去過度的宣揚惡材泄,因為惡的信息就像狗皮膏藥一樣的進入到腦子后,他就粘住很難甩掉吨岭,但是對于那些正能量的信息拉宗,在我們腦子里往往就像不粘鍋一樣。人的一個慣性的思維就是我們更容易去記住惡的事辣辫,而不容易去記住善的事旦事。惡的事我們要小范圍地去提醒去制止,善的事我們大力地去宣揚急灭。
最后一句執(zhí)其兩端族檬,用其中于民,這個可以說是前面三點的總結了化戳。我舉個例子,只有知道0和100在哪里埋凯,我們才能夠知道50的位置在哪里;一根很長的卷尺点楼,我們只有把兩頭抓住,然后對折我們才能得出中間的位置出來白对。在日常生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好問而好察邇言掠廓,往往聽到的都是每個人站在自己利益上的回答,都是不夠客觀端正的甩恼,而我們則需要用自己的智慧把這些回答進行中和分析蟀瞧,從而得出最符合大眾利益的結果沉颂,從而施行于民眾或施行于企業(yè)團隊。而隱惡而揚善則是我們在進行中和的過程當中最基本的目標悦污!
好了铸屉,以上就是《中庸》的第八講,前幾講可以進入我的主頁查看切端!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彻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正善治國學書院”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踏枣,謝謝昌屉,下一講再見!